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京劇文化之旅”IP首發亮相

時間:2021-09-19 23:46:18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創新全產業鏈沉浸式推廣普及(引題)

“京劇文化之旅”IP首發亮相(主題)

北京日報訊(記者 李洋)昨天,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文旅服務專題展在首鋼園開展。2號館內,北京市文旅局、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以特展形式,宣布推出文旅融合的嶄新探索“京劇文化之旅”IP。

“京劇文化之旅”是《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的重點項目,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焦京劇全業態創新發展,立足全方位振興京劇行業,在弘揚和傳播以京劇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還聚焦文化業態跨界創新,強力帶動“吃住行游購娛”,注重出政策、搭平臺、建機制、樹品牌、育人才,努力塑造開放創新、友好包容的北京城市形象。

昨天,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文旅服務專題展中,京劇人物展示成為關注焦點。北京日報記者 鄧偉攝

在服貿會現場,觀眾可以通過特展一窺該IP正在以嶄新角度普及和傳播京劇文化。步入位于2號館的北京市文旅局展廳,就可見一片足有40平方米的花海。來自北京戲曲職業學院的兩位演員妝容精美、身著華服,端坐在花海中接受里三層外三層觀眾的熱烈搶拍。花海前還特地放置了6臺富士新款相機,方便對出片質量有超高要求的觀眾現場拍攝,甚至當場打印出來。這個京劇互動體驗區,昨天一大早就成為了全場焦點。“我很少去劇場看京劇,再說就是進了劇場也不能離演員這么近,更不能對著人家拍啊。”一位來自順義的觀眾從人群中擠出來,一邊擦汗一邊說。“京劇文化之旅”正是摸準了讀圖時代人們對精美照片的“剛需”,從獨特角度滿足人們對京劇舞臺細節的好奇心,也巧妙擴大了京劇粉絲的朋友圈。這樣受歡迎的小游戲還有不少,展覽現場的京劇樂器互動墻就小而精。點選墻面上的樂器圖案,觀眾頭頂的音響里就會傳出一段由該樂器演奏的樂曲。

自3月份開啟的一份京劇文化傳承、傳播調研顯示,京劇藝術在通過進校園等方式向青少年普及多年后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延續原有的課堂講解已經不能更好地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沉浸式教學,將成為“京劇文化之旅”在京劇人才培養和知識普及方面的核心理念。“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多國經驗,嘗試分級京劇普及教學。”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負責人孫波介紹,可以為每個年級的學生固定詳細講解一出劇目,并組織孩子們真正走到劇場中觀看全本劇目,再結合專家的賞析課程,這樣有利于孩子系統掌握京劇知識,也更利于培養京劇的潛在觀眾。

為了保證孩子們走進劇場觀看劇目的需求可以得到充分滿足,“京劇文化之旅”還計劃成立京劇聯盟,打破院團體制限制和地域限制,協調更多演出資源滿足市場。位于長安大戲院地下一層的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也已開辟了4500平方米沉浸式空間,滿足小型京劇演出、小型音樂會等觀演需求。

對京劇遺存的梳理,是“京劇文化之旅”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部分梳理成果已經顯現出來。北京京劇院、北京畫院、北京圖書館、北京國粹藝術傳承促進會、長安大戲院等多家單位壓箱底的珍藏,如著名演員定妝照、演出老照片、老戲單,藝術家關良的京劇人物繪畫作品等文獻一千多件,正在紛紛數字化。其中一百多張精選圖片就出現在展覽現場的京劇互動百變屏上。百變屏由京東方五塊高科技屏幕組成,可以同時滿足五位觀眾點選屏幕上的照片,查看細節和了解圖片說明。“這套黑白上色的梅蘭芳定妝照,我頭一次看見。”從事文化推廣工作多年的觀眾王女士感慨地說。京劇文獻的梳理是一個動態過程,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現在已經邀請攝影團隊對散落京城各處的京劇劇場、戲樓進行細致的拍攝,其中部分拍攝成果也可以在百變屏中看到。

9月3日至7日,“京劇文化之旅”特展在服貿會首鋼園展區2號館等待觀眾。同名IP的諸多基礎工作也在緊張進行中,經典劇目的高水平翻譯、京劇主題文創大賽、與國際友好城市置換演出信息等將逐步開展。未來,“京劇文化之旅”電子地圖也將上線,實現線上線下京劇文旅資源共享。

標簽: 京劇 文化 之旅 IP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