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大學生戲劇:戲劇創作中一股純粹的青春力量
光明日報記者 李晉榮 光明日報通訊員 譚添慧
大學是培養人才的搖籃,也是構筑藝術夢想的樂園,大學生戲劇、校園戲劇是戲劇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2001年,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的一群大學生,在北京戲劇家協會的牽頭支持下,在北京人藝小劇場拉開了21世紀第一屆大學生戲劇節的序幕,北京大學生戲劇活動從此開啟了走出校園,融入社會的新歷程。
2008年,中國劇協創辦中國校園戲劇節,把大學生戲劇節引向更高規格,同時延續著大學生戲劇節的包容性,成為深受全國高校師生歡迎的一項全國性戲劇活動。如今,已冠名“金刺猬”的大學生戲劇節已經走過了二十個年頭。20年來,共有來自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1100余所大學院校、1300余個劇社、275個劇目、2.5萬名大學生、100余名專家教授以及1000余名志愿者參與到“金刺猬”活動中來,輻射人群累積超過60萬人次。
大學生戲劇節業已成長為不可忽視的校園文化交流平臺,成為當代中國戲劇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戲劇發展轉型時期,既培養了新觀眾群體,帶動了新世紀中國戲劇的蓬勃發展,又以戲劇節為平臺,助力綜合性的青年創作群體成為中國當代戲劇的創作力量,豐富了中國當代戲劇的舞臺表現。
日前,在中國文聯國際部的指導下,由中國戲劇家協會和北京市文聯共同主辦、北京戲劇家協會承辦的“新世紀校園戲劇國際論壇”召開,來自中國、日本等國的專家學者們共同回顧校園戲劇的發展歷程,交流不同國家校園戲劇的發展經驗。
大學生演劇是中國戲劇的搖籃
“如果說校園生活一定不可或缺的一樣東西,我想那一定是戲劇了。校園是孕育思想進步的土壤,大學生是思想解放的領頭軍。”在論壇上,北京市文聯二級巡視員蘇社欽說,大學生演劇是中國戲劇的搖籃,并始終伴隨著中國戲劇的發展和成長。《黑奴吁天錄》《于無聲處》等無數優秀的戲劇作品都是先從校園走向了全中國。大學生天然喜歡用行動的力量,以戲劇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情感和訴求。
或許舞臺條件簡陋,但大學生們熱情奔放、激情洋溢,他們用真摯的情感和質樸的演出,在舞臺上描繪著夢想,飛揚著青春。進入新世紀,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喜愛上了戲劇藝術。他們擁有了自己的劇社,投身到戲劇的創作中來。
“戲劇,在校園藝術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戲劇導演、教育家,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林蔭宇說,戲劇對參與者的自然屬性沒有嚴苛要求,沒有婉轉的歌喉、上短腿長的身材比例,不是掌寬指長、不能橫跨8個琴鍵,色弱、五音不全、聽覺欠靈、身材不秀頎不窈窕……這樣的普通人也可以參與戲劇扮演。尤為重要的是,扮演是人之天性。任何一個社會人都會下意識地不自覺地在不同身份中自由轉換。戲劇因此較其他藝術門類更接地氣、入俗世,最易入門。校園戲劇也因此能在大學校園里占有大比重、大比例,享有更多關注。
正如日本桐朋學園藝術短期大學舞臺表演專業的教授越光照文所說:學生戲劇和藝術的價值,在于能夠切實致力于創造本身,而不必考慮商業因素。正是在這樣的先天優勢下,校園提供了戲劇這門藝術創作最需要的簡單和純粹。“大學生戲劇中的那種純粹和激情,也正是戲劇本質上的力量。”話劇演員、北京人藝副院長馮遠征指出,青年學子們應永葆激情,不忘初心,以最真實、最質樸、最獨特的表達,推動中國戲劇事業的進步。
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和審美追求
越光照文說,在他任教的大學表演課上,他會首先給學生出一個自畫像的題目,要求他們創作一部獨角戲(獨白劇)。“因為我希望每個學生在扮演他人,也就是扮演被賦予的角色之前,首先需要面對自己,在體驗自己人生的同時,探索自己具有怎樣的稟賦,然后再去扮演他人,扮演被賦予的角色。”戲劇等以內容為先的文藝作品,決定了創作者在創作之中,首先要理解人生、領悟生活,然后把自己的思想賦予到作品當中,這也就決定了戲劇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創作者的思想風貌、人格氣息、理想信念,而大學生戲劇是大學生由自己所感自發創作,更能體現這一點。
“校園戲劇活動就像一面鏡子,使我們能夠管窺到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和審美追求。”馮遠征指出。
“而校園戲劇本身又活躍了大學生所處的校園氣氛,豐富了校園生活;對西方戲劇的解讀與排演,拓寬了大學生的藝術視野;對當代現實題材劇目的創作與排練,促進了大學生關注社會現象、探討社會問題、思索人生、人性、人與人的生存處境;古今中外經典戲劇作品的精湛與深刻,吸引著校園戲劇人與戲劇參與者,對引導年輕人在領悟歷史內涵、人生奧秘上有所推進。”林蔭宇指出。
大學生戲劇為戲劇舞臺貢獻了新生代的身影,提供了未來戲劇舞臺的后援力量,而從這些身影身上,我們又分明看到了新時代大學生的健康向上與深度思考。
“校園戲劇無疑是一方凈土,在戲劇之中,大學生們體驗人生,歷練自我,尋找關于幸福的心靈感應。今天活躍在舞臺上的大學生們,大多數的人將來也許會選擇從事其他職業,但是他們從演劇活動中獲取的經驗,會提供給他們很多人生的教益,社會也從大學生的戲劇實踐中收獲了對時代、對未來的信心。”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指出。
為戲劇繁榮貢獻不可或缺的力量
正如馮遠征所說:“校園戲劇使人們對中國戲劇的未來充滿期待。”戲劇節對于吸引鼓勵校園內的戲劇創作者,發現推出優秀戲劇人才,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有些戲劇愛好者從此走上了專業化道路,現在活躍在戲劇舞臺上的黃盈、趙淼、邵澤輝、王翀、顧雷等,都是從大戲節中脫穎而出的戲劇人才,他們正在用一部部優秀作品繼續著自己的戲劇理想。”馮遠征說。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校園戲劇活動還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戲劇觀眾,為校園乃至全社會的戲劇生態建設作出了貢獻。
北京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楊乾武指出:大學生戲劇創作的純粹,思想表達的鮮明令人驚喜。相比一些專業劇院團的不景氣,校園戲劇充滿了活力和希望。
大學生戲劇節生逢其時,為開拓新世紀戲劇普及教育更新路徑提供了重要平臺,正成為培育戲劇文化市場、弘揚戲劇文化不可或缺的存在。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教授胡薇指出:大學生戲劇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融入專業戲劇領域,打破了長期形成的所謂專業與業余的壁壘,推廣和傳播了戲劇文化,培養了幾代年輕戲劇觀眾群體,為建立戲劇文化發展的生態鏈奠定了基礎。
活躍在“青年戲劇節”的創作者,很多都是以前大學生戲劇中的重要力量。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陶慶梅說,呂效平作為南大文學院的老師,以南京大學戲劇影視專業為陣地,不僅推動諸如當年的學生朱宜、溫方伊等往職業劇作家方向發展,也一直在當代戲劇環境中推動著南京大學的學生創作,溫方伊創作的話劇《蔣公的面子》至今還在巡演。校園話劇《陳涉世家》的編劇周廣偉,從中國礦業大學畢業進入地方戲的研究所后,與京劇院合作的劇目《浮生六記》廣受好評。
正如楊乾武所總結的:大學生戲劇是戲劇肌體中不為商業和消費支配的一支青春力量,它可以較多地保持純粹、超然的藝術態度,保持較大的原發創造力,因而對戲劇生態提供獨特的精神滋養。大學生是正在崛起的青年知識群體,他們代表著祖國的未來,他們的學養和藝術氣質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將來的文藝方向。大學生對于戲劇的熱衷與投入,更將影響戲劇的未來命運與前途。我們殷切地希望新生代大學生不負期待,超越自我,勇于擔當,為新時代戲劇的明天注入活力。
上一篇:北京音樂角啟動 郎朗長城獻奏
下一篇:你的聲音(有聲朗讀)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數量多達幾百件甚至幾千件,搶注閑置、待價而沽惡意搶注囤積商標成一些企業生財之道國家有關部門表示,將從嚴審查、堅決遏制和打擊商標非正
2018-12-24 08:37
中新網12月21日電 12月20日,中關村在線2018年度科技大會暨產品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作為行業領先的科技互聯網媒體,這是中關村在線第十一
2018-12-21 10:19
據新華社報道,安徽省公安廳近日發布的《安徽省公安機關深化放管服改革39項措施》第11條規定,國內居民忘記攜帶有效身份證件的,可以在具備
2018-12-21 09:02
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陳康亮)中國經濟數字化變革方興未艾,蓬勃發展。作為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金融機構面對變革將何去何從?在此間
2018-12-21 08:46
中新網深圳12月20日電 (陳文 任冠元 蔣磊)深圳福田警方12月20日通報稱,深圳福田警方日前打掉財富中國非法集資平臺,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
2018-12-21 08:46
主題為新經濟·新電商·新零售的2018世界電子商務大會12月20日在北京舉行。圖為與會嘉賓出席開幕儀式。 主辦方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
2018-12-21 08:43
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趙建華)新修改的中國個人所得稅法將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對居民、非居民個人預扣預繳方
2018-12-21 08:39
中新網12月20日電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為保障我國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健康發展,協調解決5G基站與衛星地球站等其他無線電臺(站)的干擾問
2018-12-21 08:39
中衛西氣東輸互聯互通工程正式進氣投產,工作人員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楊迪 攝中新網銀川12月20日(于翔 楊迪)12月20日,西氣東輸的窗
2018-12-21 08:36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高亢)記者20日從中國二維碼注冊認證中心獲悉,近期成立的國內首家全球代碼發行機構——統一二維碼標識注冊管理中
2018-12-21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