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從“沙灣”到“電波”再踏入“青綠” 為何她們的舞劇頻頻出圈

時間:2021-09-20 08:46:39    來源:新民晚報    

原標題:從“沙灣”到“電波”再踏入“青綠”(引題)

為何她們的舞劇頻頻出圈(主題)

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昨晚,聚焦嶺南文化、展現廣東音樂魅力的舞劇《沙灣往事》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上演。這是舞壇“雙子星”周莉亞和韓真第一部總導演作品,而之后,《永不消逝的電波》以及即將亮相上海大劇院的《只此青綠》等佳作亦是頻頻“出圈”。談及舞劇創作的秘訣,周莉亞直言:“并無其他,就是拒絕重復自己,每次創作都全身心投入,尋找和主題最契合的表達。”

一劇一色彩

《沙灣往事》以上世紀30年代沙灣古鎮為背景,講述了“何氏三杰”等眾多廣東音樂人如何創作傳世名曲《賽龍奪錦》的故事。作品用當代舞蹈藝術元素演繹傳奇,巧妙地借用廣東音樂“五架頭”樂器、英歌棒、龍舟鼓等元素,穿插安排了粵劇、南獅展演等。

其實在《沙灣往事》之前,周莉亞和韓真已累積做過六七部舞劇作品,但都是舞蹈編導或是執行導演。談及擔任總導演的最大難題,周莉亞說:“你會發現,你的壓力源自要考慮的不僅是編舞,還有整體呈現的把控。”總導演所要承擔的不再只是單一角色,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主題的文化背景,確立個性色彩,找到最佳展現方式。

從《沙灣往事》到《永不消逝的電波》再到近期大熱的《只此青綠》,周莉亞說三部舞劇不同的色彩展現不同的風格特色。《沙灣往事》和《永不消逝的電波》,從故事性、人物性、劇情性出發,相對屬于一種類型。而《只此青綠》相對更寫意,它體現了中國式的留白,因此它展現了不一樣的美學,留白的空間、寫意的描繪會多一些。

“出圈”助發展

近年來舞蹈藝術通過大熱舞劇、舞蹈綜藝等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破圈,“雙子星”總導演的舞劇也數次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很多優美舞段的網絡點擊量居高不下。對此,周莉亞頗感欣慰:“讓更多人來關注舞蹈,可以推動整個舞蹈界的發展。”但她同時也指出:“作為創作者,還是要堅定自己的追求,不能為迎合觀眾而創作。”

在《永不消逝的電波》和《只此青綠》演出的時候,周莉亞強烈地感受到,當舞蹈“破圈”面向更廣受眾時,面臨的挑戰就不僅僅是舞蹈動作編排等技術領域的問題,不同的觀眾帶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從不同的角度審視作品,他們所擁有的豐富的知識和見解,都對作品提出更高要求。

事實上,即便是火爆至此的“電波”和備受追捧的“青綠”,周莉亞和韓真也會經常“潛水”去看觀眾評論。“很多觀眾寫舞評很專業,這對我們來說是種推動力。”創作《只此青綠》時,因題材厚重且需要很深的傳統文化素養,周莉亞和韓真幾乎一頭扎進古畫中,看了很多的書,請教了很多的專家,并拜訪了修補古畫的工匠。

果然,作品演出之后,評論出自不同藝術領域的不同從業者,有研究美學和歷史學的,還有很多書畫愛好者。這讓周莉亞清晰意識到:“不要過多執著于圈層問題,在傳播渠道如此廣泛的當下,舞劇作品也是給所有的觀眾看的,你能夠包含的文化價值有多少,就要做到多少,將它做到極致,才能讓人看到舞蹈藝術真正的魅力。”

標簽: 沙灣 電波 踏入 青綠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