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工地的氣息(有聲朗讀)

時間:2021-09-20 10:16:27    來源:中工網    

工地的氣息

作者:周鵬

朗讀:田瑩瑩

盛夏,去大橋工地采訪,一場大雨驟然而至,我看見參建員工正在雨中搶架最后一片箱梁。他們沒披雨衣,無論男女對雨水都渾然不顧不避,直到大橋精準合龍,才踩著踏梯下到地面,雨后的陽光穿過大橋左右幅的空間灑在他們臉上,欣喜而自豪的神色溢于言表。

這種洋溢著陽光的工地氣息,我是熟悉的。我從一畢業就來到工程隊,開始是測量員,清晨出去傍晚回來,在穿行大片水田時還迷過路。后來是質檢員,澆筑橋涵混凝土到了深夜,便睡在群山環繞的帳篷里。秦嶺深處多雨水,衣服經常淋得濕透,甚至大年三十還和近百名工友在雨天里干活。晚上聽著窗外打在樹上的雨點聲、此起彼伏的蟲鳴聲,我伏案將口味各異的飯菜、擺滿鐵床的宿舍、南腔北調的言語,以及走南闖北的筑路故事寫進工地筆記,收獲艱辛勞動生活中的快樂。

當我擔任項目主管時,工地的工作生活條件已發生很大變化,不僅宿舍寬敞明亮,生活用具一應俱全,而且食堂也變著花樣滿足員工的胃。我先后和四位項目經理搭過班子,盡管他們的年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閱歷和性格也各異,但他們的精算水平與抗壓能力,讓我對施工管理的真諦有了更深刻的領悟。每天早會,我都被推上前臺作班前講話,現在想來,我大多是通過工地筆記梳理每天的現場狀況。

工地上,技術人員基本都是年輕的院校畢業生,不論我什么時候到作業現場,每一個作業點都有他們在,讓人感到放心。他們身上那股子求新、求強、不怕苦、不服輸的勁頭,為工地增添了新的氣息。一天深夜,聽到有人敲大門,我起來打開門,是一名從工地回來的技術員。一句“最后一根樁基完成了”的簡短話語,對項目而言卻是架梁通道上卡點被打通了。他從下午開始就堅守在現場,冒著小雨,帶領班組完成了橋梁樁基澆灌作業。第二天早上吃飯,我看見他依然精神抖擻。

我清晰地記得,包括他在內的三對年輕人,是我為他們操辦的工地婚禮,盡管儀式簡樸但氣氛熱烈,連地方政府人員和業主、監理都聞訊趕來道賀。他們被工地上那種陽光氣息深深感染,還有各種車輛組成的婚車車隊,成為那座城市的一道獨特風景。回想起來,他們身上的那種陽光氣息,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盡管工地條件一直在變,但工地的氣息始終沒有變。每次去項目部采訪,我總會被工地上激蕩著的陽光、自豪、激情的氣息所感染。交談中,即便是一眼看上去像“悶葫蘆”的技術員,一旦和你聊起橋梁、隧道的施工參數,他們的眼里立刻就有了光芒。他們能依據樁的根數和梁的片數計算合龍的日子,他們能根據開挖進尺和作業循環倒算隧道貫通的節點。

隨著采訪次數增多,我漸漸發現,數字往往是挖掘他們身上故事的切口。數字的背后,是桌子上一卷卷褶皺的圖紙,是手掌心一茬茬皴裂的老繭,是床板下一雙雙磨透的膠鞋,更是以夢為馬、不負韶華的激情燃燒。這些數字,因為他們的汗水而變得飽滿、多維,極富生命力,猶如棱角分明的工程結構物,亦可觸摸,充滿質感。這時候,路看起來很近很具象,但想起來卻很遠很抽象,就像他們走向工地的身影。

(中國鐵建職工e家)

標簽: 工地 氣息 有聲 朗讀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