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中國諾獎”——未來科學大獎的獲獎者揭曉

時間:2021-09-22 20:17:26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剛剛,“中國諾獎”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揭曉!

9月12日上午,“中國諾獎”——未來科學大獎的獲獎者揭曉。歷經9個月評選,袁國勇等科學家獲獎。

未來科學大獎于2016年正式成立,該獎項有“中國諾獎”美譽,是我國內地首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發起設立的民間科學獎,表彰大中華地區做出的、在世界上有長期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它設生命科學、物質科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三個獎項,單項獎金為100萬美元。

在新聞發布會現場,密封的獲獎名單被首次拆開。生命科學獎獲獎人為香港大學教授袁國勇、裴偉士,他們發現了冠狀病毒(SARS-COV-1)為導致2003年全球重癥急性呼吸綜合征的病原,以及由動物到人的傳染鏈,預測了類似SARS的流行病有可能再次出現,并強調了公共衛生防備的重要性。“正因為他們做出的貢獻,我們的科學家團隊才能在此次COVID-19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中,快速確定了原因。”評審人之一王曉東說。

由23位杰出科學家組成科學委員會,是大獎評審的核心。“我們以做科研的標準來做評審,極盡認真、謹慎。”科學委員會輪值主席張懋中說,借鑒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茨獎等著名科學獎項的評選機制,未來科學大獎采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

規范而嚴苛的評審程序,讓年輕的未來科學大獎贏得了國際科學界的認可。物質科學獎捐贈人鄧鋒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盧煜明教授、許晨陽教授都獲得過未來科學大獎。此后,這二位科學家又分別獲得了相當有分量的世界級獎項——科學突破獎和科爾代數獎,“這說明我們評選出的獲獎人是經得起考驗的,也是走在其他世界大獎前面的。”

此前五年,未來科學大獎共評選出20位獲獎者,獲得了科學和社會領域的廣泛認可,包括施一公、袁隆平、邵峰、薛其坤、王貽芳、彭實戈等。

(記者 朱松梅)

標簽: 中國 諾獎 中國諾獎 未來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