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端午記憶(有聲朗讀)

時間:2021-09-24 14:32:28    來源:中工網    

端午記憶

作者:蘇    莉

朗讀:薛建英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里,總覺得端午是一個特殊的節日。按理說,一個為紀念屈原的莊重節日,應該是憂傷的、痛楚的。可不知為什么,那些熱熱鬧鬧的賽龍舟,噴香撲鼻的粽子,總讓人從心底感到快樂和溫暖。或許這是天性豁達的國人,從苦痛中跋涉,耕耘出希望的生活信念。

城里的端午節,許多習俗都化繁為簡了。印象中,還是小時候的端午節最熱鬧,也最難忘。

每到端午前夕,平常白墻黑瓦的江北家鄉開始有了鮮艷的色彩。青的艾葉掛滿了房門、窗口,散發出淡淡的藥香,寓意著正氣、吉祥。紅的、黃的、藍的,10多種色彩的絲線編織成串,帶在孩子們的脖子上、手腕上、腳腕上,顧盼間,明艷亮麗。男孩子用雄黃加酒,在腦門上畫個“王”字,女孩子則用朱砂點一個圓點。我特別喜歡這個習俗,額頭間的一點紅,像極了畫上古代美人的裝扮,常常是節后淡得都快沒顏色了,我還舍不得洗掉。

家鄉的河水淺,沒有龍舟賽,可是也有熱鬧的去處。端午節前的幾天,平常總是忙個不休的舅舅們可以輕閑下來,他們都在排練一種叫踩高蹺的節目。大舅舅吹嗩吶,小舅舅登著比我還高的高蹺,和一群穿著奇裝異服的人,做著各種驚險動作。端午那天,舅舅們的高蹺隊敲鑼打鼓,繞著鎮子表演。有騎驢的,有坐船的,當然道具都是用布做的。每到一棟好房子前,高蹺隊都要停下來,多跳一會兒,有時還進入家里,圍著主人跳。這時,主人就會拿出大米或錢來,作為贊助費,供這個為民取樂的高蹺隊演出用。每有一家主人拿出供給,大舅舅的樂器組就會賣力地吹奏,并高喊:“吉星高照,恭祝平安!”我們一群孩子興奮極了,跟在隊伍后面,也是又唱又跳,兩邊圍觀的大人們不知是看他們,還是看我們,都“哈哈”地笑個不停。

離開家鄉已近20年,在外上學或工作,吃過各式各樣包裝的粽子,在記憶的味蕾中,都沒有姥姥包的好吃。包帶餡的粽子,是姥姥的絕活兒。她會選好五花肉,提前用豆豉腌制。新鮮的大個兒鴨蛋,用濕土裹嚴實,加入酒等調料,密封進壇子里,存放3個月以上。姥姥會選,專挑那些流油的蛋黃包粽子。粽子形狀各異,有三角的、四角的、方形的、長形的,用五彩線纏住,好看極了。咬上一口,那個香呀,至今都在舌尖回蕩。

“誰家兒共女,慶端陽”,溫暖的端午節,或許還應是個團聚的節日吧。想到這兒,忍不住拿起電話,撥向那個溫馨的港灣。

(中國鐵建職工e家)

標簽: 端午 記憶 有聲 朗讀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