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老劇作家趙瑞泰飽含激情筆耕不輟

時間:2021-10-14 16:32:14    來源:湖北日報    

原標題: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武漢市入選三部劇目均出自他筆下——(引題)

老劇作家趙瑞泰飽含激情筆耕不輟(主題)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農新瑜

戲聚英雄城,禮贊新時代。自10月9日開幕以來,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劇目展演在“戲碼頭”大武漢如火如荼舉行,掀起了火熱的“戲劇風暴”。

本屆戲劇節,共有來自全國的31部優秀劇目入選參演。其中,東道主武漢市有三部入選,分別是武漢京劇院的京劇《母親》、武漢人民藝術劇院的話劇《逆行》和武漢楚劇院的楚劇《向警予》。

不少同行驚喜地發現,這三部大戲的編劇是同一人——今年已79歲的著名劇作家趙瑞泰先生。已年近八旬的他,依然筆耕不輟,佳作迭出,尤其是近年來創作的這三部作品引起不小反響,其勤奮和高產令人贊嘆。

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采訪了趙瑞泰先生,他精神健朗,娓娓而談。

“其實到了這個年紀,寫過了那么多作品,我完全可以不用再寫了,但是內心的感動和激情,驅使著我又拿起筆來。”趙瑞泰說。

趙瑞泰曾任武漢市藝術創作研究中心主任、武漢戲劇家協會主席,被譽為武漢戲劇界的領軍人物,2014年獲得第八屆中國話劇金獅獎終身榮譽獎。從事戲劇工作60余年,他曾創作話劇《張之洞》《春夏秋冬》《董必武》等20多部,創作電視劇《宋慶齡和她的姊妹們》《偉大的母親》《雜技皇后夏菊花》等200余部(集),屢屢摘獲國家級大獎。

今年3月完成創排并首演的京劇《母親》,最近又在第四屆湖北藝術節上摘得“楚天文華大獎”,入選第九屆中國京劇藝術節,10月9日又作為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開幕演出,受到了廣大觀眾的歡迎。

趙瑞泰說,這部作品算是完成了他心中幾十年來的一個夙愿。40年前,他就與向警予、蔡和森的兒女蔡妮和蔡博結緣,并長期交往,他們一家的故事深深打動了他,從此成為他研究創作的重點內容之一。1984年他創作的電視劇《向警予》榮獲飛天獎,2001年創作的以蔡和森之母葛健豪為原型的話劇《母親》獲第十屆文華新劇目獎。

“2001年話劇《母親》演出后打動了很多人,當時已嶄露頭角的劉子微就跟我說,希望能把《母親》改編成京劇,由她來演這個傳奇的母親。”趙瑞泰說,20年后,大家的執著不懈加上機緣成熟,這個心愿終于實現了,讓他十分感動欣慰。

為創作《母親》,他曾多年四處奔走,翻閱了幾百萬字的史料,撰寫了百萬字的讀書筆記,采訪了李維漢、羅章龍等一批黨史人物,還幾度專程前往湖南瀏陽深山采風。

話劇《逆行》,也是趙瑞泰的一部嘔心瀝血之作。他說,2020年疫情初期武漢封城后,被“關”在屋里的他不禁老淚縱橫,畢竟在這座城市生活了六十多年。大年初三晚上,他目睹了市民們在窗口陽臺高唱國歌、大喊“武漢加油”的情景,心靈頓時被震動了,于是下決心要為武漢抗疫寫一部戲。從此,他激情迸發,沒日沒夜地搜集素材,反復構思……當年9月,經劇組全體傾心創排,《逆行》在漢首演,催人淚下的演出,深深地打動了每位觀眾。

“創作必須深入生活,作品一定要反映時代。作為一個劇作家最關鍵的是要有激情、感動和思考,這樣才能寫出真正無愧于我們這個時代的作品來。”趙瑞泰說。

標簽: 劇作家 趙瑞泰 飽含 激情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