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世界最早星圖發現地甘肅敦煌建地基授時臺

時間:2021-10-15 07:46: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世界最早星圖發現地甘肅敦煌建地基授時臺

中新網甘肅敦煌10月14日電 (記者 馮志軍)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主任張首剛14日在甘肅敦煌向中新網記者透露,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北天星圖《敦煌星圖》發現地敦煌正在建設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作為中國“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敦煌授時臺將成為中國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圖為敦煌星圖部分。(資料圖) 敦煌研究院供圖

“2021全國時間頻率學術會議”當日在敦煌開幕。張首剛介紹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時頻體系建設為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防安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授時服務,特別是為以火箭、衛星發射為代表的航天技術領域,為以導彈武器試驗為代表的國防安全領域,做出了突出的、不可替代的貢獻。

張首剛說,再次與“時間”結緣的敦煌蘊含了深厚的時空文化和歷史積淀,《敦煌星圖》被公認為“一切文明古國流傳下來的星圖中最古老的一種”。敦煌還出土了距今近2000年的大量漢簡,其中不少簡牘記錄了歷日和節氣信息,稱為“漢簡歷譜”,這為分析考證漢代歷法和計時制度提供了珍貴的文史資料。

據了解,舉世聞名的《敦煌星圖》現藏于大英博物館,其記載了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中國天文學家就準確繪制出包含1339顆恒星、257個星群的北天星圖,并且運用了墨卡托圓筒投影法,比墨卡托早了800多年,為世人呈現了“立體穹頂”的星空圖景。而歐洲各國在望遠鏡發明以前,始終沒有超過1022顆星的星圖。

張首剛表示,時間頻率工作事關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國家安全,是戰略必爭領域。未來將加快打造時間頻率科學原始創新策源地,加快突破時間頻率關鍵核心技術,努力搶占時間頻率科技制高點。

甘肅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書記石琳表示,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之一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項目——敦煌授時臺,將成為這一國際上功能最完善、性能最先進的地基授時系統中的重要節點,在進一步提高中國授時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授時精度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標簽: 世界 最早 星圖 發現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