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給53875處文物“撐傘”

時間:2021-10-17 06:15:49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原標題:山西有“古建筑博物館”之譽,在此次汛情中,1763處文物古建受損(引題)

給53875處文物“撐傘”(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蘇墨 劉建林

閱讀提示

據山西省文物部門統計,截至10日中午12時,各地共上報1763處不可移動文物不同程度地出現屋頂漏雨、墻體開裂坍塌、地基塌陷、建筑倒塌等諸多險情,9座博物館、紀念館出現小面積漏雨、部分構件損壞等情況。文物部門聞“汛”而動,為文物們撐起一把“保護傘”。

10月13日,工人在山西省洪洞縣苗村祖師廟搭建腳手架,準備開展修繕工作。新華社記者 馬毅敏攝

10月13日,工作人員在搶修山西省洪洞縣乾元山元陽觀塌陷的護坡。新華社記者 馬毅敏攝

國慶假期,山西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強秋汛,據山西省文物部門統計,截至10日中午12時,各地共上報1763處不可移動文物不同程度地出現屋頂漏雨、墻體開裂坍塌、地基塌陷、建筑倒塌等諸多險情,9座博物館、紀念館出現小面積漏雨、部分構件損壞等情況。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7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60處,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789處。

據悉,山西有不可移動文物53875處,除了13405處已經列入國家、省、市、縣四級文物保護單位外,其余少人管護。文物古建數量多、體量大、品質高,這份“文物家底”是山西的驕傲,也為山西文物保護帶來巨大壓力和挑戰。

地上文物受損數量多

平遙城墻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全國現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墻之一,外墻包磚,內墻為裸露的夯土。在此次持續強降雨中,平遙城墻內墻有51處出現坍塌和滑落。

“山西眾多的文物大都在地上,是全省文物受災范圍大、受災文物數量多的部分原因,特別是古建筑,多為木架構結構,主要建筑材料為木材、磚瓦等,尤其是一些民居、祠堂、革命舊址等建筑,在長時間連續雨水的天氣中,更容易受到損傷?!睂<艺J為,“另外山西疏松的高原土質,在雨水多時,也極易形成坍塌、滲漏等情況。”

有關專家分析,從山西文物總體受災情況看,其中近一半為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險情是屋面小面積滲漏及周邊護坡巖體、地基等出現滑坡;低級別和未定級文物出現墻體坍塌、梁架傾倒等險情相對多一些;博物館紀念館部分漏雨區域多是配套建設的公共區域,文物庫房、展廳等未受影響。

文物部門聞“汛”而動

10月11日,國家文物局立即派出專家組實地勘查掌握文物受影響情況,指導文物救災工作,緊急撥付文物應急搶險資金,支持山西開展因災受損文物應急、搶險、修復等,確保文物第一時間得到應急保護,并將在后續文物保護項目和經費上給予重點傾斜安排。

山西省文物搶險修繕工作正在有序開展,各地加強日常管理,采用遮蓋、臨時支護等措施對有險情的建筑排除險情。

“我們加大了險情監測力度,特別是對于出現險情的巖體、護坡、夯土、城墻等加強監測,防止出現坍塌、滑落,確保周邊民眾和文物安全;做好文物構件的保護,指導市縣對已坍塌的文物建筑構件進行分類編號,并在后續保護修繕中盡可能使用原有構件,以保留更多的歷史信息?!鄙轿魇∥奈锞钟嘘P負責人介紹,資金和項目正在做相應調整和統籌安排,盡可能將出現險情的建筑和已經立項的建筑相結合,通過方案的補充設計將險情建筑納入修繕范圍;正加大預防文物常見險情的科研支持力度,針對性研究各類險情的解決方案。

著力加強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保護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出現嚴重險情的較少?!鄙轿魇∥奈锞钟嘘P負責人介紹道,“但作為文物資源豐富,特別是有著28027處古建筑的文物大省,如此繁重、迫切的文物保護任務,僅靠各級政府投入遠遠不夠,再加上文物自身規律等原因,山西省大多數市縣文保單位和尚未公布為文保單位的文物古建筑保護依然是當前山西省文物保護面臨的最大問題和挑戰。這也是此次災害中受損嚴重的文物,多集中在縣級及縣級以下文物保護單位的原因?!?/P>

文物保護級別分四級,資金保障呈“倒金字塔形”。其中縣級文物數量多,但所需文物修繕資金量大,山西文物部門只能“抓大放小”。

“十三五”期間,中央和省級財政用于古建筑類文物保護單位的維修和搶險保護資金10.6億元,修繕搶救文物建筑近400處,完成27處古建筑和彩塑壁畫數字化保護工作,4個文物保護工程榮獲“全國優秀古跡遺址保護項目”。保護力度不可謂不大,但與2.8萬余處山西古建總量比,依舊是杯水車薪。

記者從山西省文物局有關負責人處獲悉,對于這些文物,一方面山西省文物局正在不斷提升相應的保護級別,加強文物安全督察和文物建筑安全消防設施建設;另一方面,國家文物局及省級文物部門鼓勵各地政府出臺配套激勵、獎補政策,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

據了解,2017年山西啟動了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的“文明守望工程”,山西省文物局與省工商聯建立了每年召開2次文物建筑認養推介會的機制,目前已認養文物238處,吸引社會資金3億元。

“文物防災減災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協調配合、持續努力,也需要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共同守護好文物安全。”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表示。

此外,山西也在通過數字化手段對重要古建筑和彩塑壁畫進行保全,對平遙城墻、永樂宮壁畫、佛光寺東大殿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險情監測。

標簽: 53875處 文物 撐傘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