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紅巖》生命力從未褪色 問世一甲子銷量逾1200萬冊

時間:2021-10-22 16:02:14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問世一甲子銷量逾1200萬冊(引題)

《紅巖》生命力從未褪色(主題)

北京日報記者 路艷霞

時代寄語

我父親曾說過,《紅巖》是先烈們“鮮血鑄就的”,這段歷史不能遺忘、英雄的精神更不容被玷污。希望讀者從《紅巖》中汲取力量,讓紅巖精神代代相傳。

——楊益言之女楊小誼

江姐、許云峰、成崗、華子良、雙槍老太婆、小蘿卜頭……這些鐫刻在中國人血脈中的人物,從誕生之初到今天已整整60年。這些人物形象出自紅色經典《紅巖》,而這部小說迄今銷量超過1200萬冊,成為一個難以超越的出版奇跡。

作者后人稱“歷史會自己說話”

“小說《紅巖》和歌劇《江姐》是我心中的經典,我最愛唱的是《紅梅贊》,受革命先烈影響,受黨教育多年,我把黨的聲譽看得很重,把共產黨員這個稱號看得很重?!痹诮衲辍捌咭粍渍隆鳖C授儀式上,云南省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的一席話,打動了億萬觀眾,也打動了小說《紅巖》作者楊益言的小女兒楊小誼,那一瞬間,她淚流滿面。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楊小誼說,她被張桂梅深深感動,想送她一本自己珍藏多年的《紅巖》,這本書的扉頁上有她父親的印章。

今年是《紅巖》出版60周年,楊小誼卻不想走到前臺,她原本想親自到張桂梅所在的學校去捐贈100本《紅巖》,但又怕攝像頭對準自己,她覺得這是自己一個人的行為,不想被報道?!傲沂苛餮獱奚覀冊谶@里拋頭露面,侃侃而談,我總覺得不合適?!睏钚≌x不愿意因《紅巖》拋頭露面,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她父親生前就告訴子女,不能打著他或者《紅巖》的招牌為自己行方便、謀名利。楊小誼說:“誹謗我爸爸的那些話,我們也從來沒有回應過,歷史自己會說話,我只能說有些人道聽途說,沒有深入研究過。”

《紅巖》的兩位作者羅廣斌、楊益言已先后離世,關于這部書的誕生過程,作者從未跟家人提及。楊小誼說,她上小學三年級看到課本選登了《紅巖》,才得知她父親寫過這部書。

但中國青年出版社留存了檔案資料,關于《紅巖》的誕生,多位親歷者都曾回憶過,那段歲月充滿了激情。

最初屬“個人記憶”和“私人寫作”

翻閱《紅巖》首任責任編輯的回憶錄、書信,以及相關研究者的研究著述,《紅巖》的誕生過程,情節生動而豐富。

按照相關資料記述,羅廣斌、楊益言曾于1948年先后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囚禁在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里,作為幸存者,他們立志要“把這里的斗爭告訴后代”,紅巖故事的寫作也由此拉開序幕。

《紅巖》首任責任編輯張羽曾在回憶錄中提及,《紅巖》從真人真事到藝術創造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1958年2月在《紅旗飄飄》第六集發表了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二是1959年2月,出版了經補充、增訂后的單行本《在烈火中永生》;三是1961年,從年初到年終,經過為期一年兩易其稿、反復加工整理后的小說《紅巖》出版。

《紅巖》現任責任編輯葉施水說,帶著強烈的使命感,以及“向全國人民揭露這人間地獄”的責任感,羅廣斌、楊益言二人最初得到過三個月的創作假,埋頭寫作?!暗捎诖饲白髡卟]有從事寫作的準備和精力,對這樣的長篇巨著還缺乏駕馭能力,因此結構布局有些零碎、松散。更為重要的是,最初作者完全是出于對英勇犧牲的先烈和故友們的悼念?!痹谌~施水看來,《紅巖》雛形在某種意義上只屬于“個人記憶”和“私人寫作”。事實上,羅廣斌也曾說過:“他們見我們年輕,就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親歷的事詳細告訴了我們。我們是幸存者,有責任完成他們的委托。雖然我們不會寫,但也要學著寫。本來是想寫點材料給專業作家寫作時作參考,但沒有人承擔,只好由我們執筆了?!?/P>

而在熊坤靜、陸青兩位研究者的講述中,盡管羅廣斌、楊益言從未寫過小說,但時任中國青年出版社社長的朱語今曾力促羅廣斌等拿起筆,進行小說創作。而最終由羅廣斌、楊益言兩人完成長篇小說的創作任務,是重慶市委的決定。也正因為重慶市委批準,羅廣斌、楊益言還曾到公安部門查看了相關的敵特檔案,提審了在押的敵特分子。在眾多敵特檔案中,他們發現了一整套跨度長達15年之久的特務日記,從而對特務內部的種種矛盾變化以及不同人物的面貌、心理特點有了透徹而具體的了解。這份檔案極大地豐富了羅、楊二人手中的素材,為他們后來成功塑造徐鵬飛、毛人鳳、嚴醉等高層軍統特務形象奠定了基礎。

創作曾凝聚幕后人無數心血

從私人寫作到文學作品,《紅巖》凝聚了許多幕后人的心血,他們的名字不為大眾所熟知,60年后重提卻別具深意。

面對書稿,《紅巖》首任責任編輯張羽與兩位作者曾有過多次通信,關于江姐、雙槍老太婆、許云峰、甫志高的刻畫,都有過多次細致的建議。張羽曾在信中寫道:“雙槍老太婆的出現,最好在行動中……更重要的是刻畫現實斗爭中的光輝形象?!彼粩嗵嵝炎髡?,不管寫敵人、寫烈士,都不要簡單化、臉譜化。

歷經不斷切磋、修改,羅、楊不再拘泥于史實,而是大膽地運用藝術想象力,采用集中概括、綜合借鑒的藝術手法,移植并構思了許多非原型所有的情節、細節,對此張羽曾在信中盛贊:“華鎣山的斗爭,江姐被捕,雙槍老太婆復仇,都是動人心弦的出色描寫。”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小說從創作意圖到草稿、初稿,都不斷受到作家馬識途的指點和幫助。有豐富創作經驗的老作家沙汀也多次主動和作者一起研究稿件,并參與了具體的修改工作。

長江師范學院文學院教授周航通過研究發現,當《紅巖》取得巨大成功之后,與此書相關的寫作參與者都謙虛地推讓功勞。編輯說,這是作者數年不斷打磨的成果;作者說,這部書的真正作者是那些在“渣滓洞”“白公館”里犧牲的烈士們。后來評論家們說,這部小說是包括作者本人、編輯們,還有重慶市領導與重慶作家、四川作協(包括沙?。傧碌淖骷覀児餐Φ慕Y果。

北京魯迅博物館研究員錢振文說,事實上,沙汀、馬識途和中青社的張羽等參與過勞動作出過貢獻的人們為了避嫌,都很有意識地避免說起自己和《紅巖》的關系。

多年后,中國青年出版總社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皮鈞在分析《紅巖》出版現象時,特別提及一個重要的創舉,那就是《紅巖》第一次將個性化的創作與社會化生產緊密結合,把個人感受與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緊密結合,把廣大工人、農民、戰士等群眾作者隊伍與專業化的編輯出版隊伍緊密結合,在短時間內探索出一條新中國社會主義文藝生產方式的新路。

研究《紅巖》尚需更多視角

《紅巖》從面世之初開始,從未離開過人們的視野。1961年12月出版以后的兩年時間里,《紅巖》重印多次,印數達到400萬冊。

時至今日,無論在圖書市場,還是研究領域,《紅巖》生命力從未褪色。來自中國青年出版社的銷售數據顯示,《紅巖》銷售高潮出現在2016年后,近五年的發行總量超過了過去55年的發行體量。北京開卷信息則顯示,《紅巖》2014年3月首次上榜,累計上榜64期,連續在榜高達9期。有分析認為,《紅巖》受初中語文部編教材推薦的影響,這對圖書銷量帶動的作用是巨大的。

《紅巖》始終是文學研究的熱點,幾十年未曾改變。即便在今天,研究者不斷從新的視角走進《紅巖》世界?!叭文_下響著沉重的鐵鐐,任你把皮鞭舉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對著帶血的刺刀!”周航認為,《紅巖》這部小說中客觀的“詩”意存在,也應該重新提出來加以討論。

《紅巖》研究還有哪些新的視角,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欄目結束語

100年砥礪奮進,100年風雨兼程,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從今年5月到10月,北京日報文化新聞版推出“鑄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專欄,通過一部部紅色文藝經典,重溫歷史偉業,展現百年風華。

“鑄魂”欄目與讀者相伴半年,我們專訪了老一輩藝術家謝芳、袁霞、祝希娟、陶玉玲、張勇手、鮑加、詹建俊、沈堯伊等,通過他們的講述,在《青春之歌》《永不消逝的電波》《紅色娘子軍》《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膽》中感受永恒生命力;在《紅旗頌》《東方紅》《長征組歌》《白毛女》《紅巖》中探究紅色經典長久不衰的秘密;在《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壯士》《淮海大捷》《地球的紅飄帶》《把一切獻給黨》中走進創作幕后。

今天“鑄魂”欄目要和大家說再見了,但傳遞紅色經典,用文藝培根鑄魂,永遠在路上。

標簽: 紅巖 生命力 從未 褪色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