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懷化:地域資源+文化科技開啟新模式

時間:2021-10-25 14:46:36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懷化:地域資源+文化科技開啟新模式

中國文化報實習記者  李榮坤

湖南省懷化市,一個中西部并不算發達的城市,卻聚集著114家文化科技企業,為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群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起到積極的輻射帶動作用。依托中西部地域文化特色,懷化市近年來在文化與科技融合方面進行了持續的探索,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文化科技+”之路。

聚集先進企業推動地方資源轉型

2014年,湖南懷化文化創意產業園(簡稱“園區”)成立,依托于湖南省懷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高新區),設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河西園”部分。園區地處湘、鄂、渝、黔、桂五省區市交界的中心位置,毗鄰商貿物流區、金融服務區、“互聯網+”產業區等當地重要規劃區位,跨湖南、湖北、重慶、貴州四省市,是武陵山片區的重要文化窗口,是懷化市乃至大湘西地區高端科技和文化產業發展的主體區域。

園區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譚亞安介紹,目前園區建有“國家現代服務業數字媒體產業化基地懷化中心”“中意(懷化)設計創新中心”“國家現代農業城育種創新中心西南分中心”等8個國家級開放創新平臺。近年來,園區為提高文化產業融合的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圍繞數字文化、數字影視、網絡視聽等新興領域引進了京東云、優美科技、達達影視、壹文化、萬卷文旅等重點文化企業,聚集了一批先進企業與重大項目,產業規模穩步提升。同時,發揮中意(懷化)設計創新中心等平臺的帶動作用,借助虛擬現實、云媒體、3D等技術,推動武陵山片區石雕、竹編、剪紙、侗錦等地方文化資源的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智慧文旅、數字圖書、內容創意、數字傳媒等新興業態加速涌現。“截至目前,園區內企業擁有各類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版權著作權等知識專利產權近200項,產業融合成果顯著,成為了懷化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譚亞安說。

“互聯網+文旅資源+共享終端”撬動市場

記者了解到,文化旅游作為該園區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園區企業制定了資源聯建共享的服務新標準,開創了“互聯網+文旅資源+共享終端”的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新模式。比如,萬卷文旅為全國各級文旅系統和億級游客提供地方文旅資源建設、整合和應用服務。“目前公司已為全國200多家地級市文旅局和圖書館提供文旅資源建設、保存和應用服務,覆蓋至全國75%的地級市,擁有了全國最大的文旅資源大數據。”萬卷文旅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涉及數字文旅服務等領域,2020年收入3000余萬元。

2016年以來,萬卷文旅生產的地方文旅資源成果豐碩:政府公開信息建設近1000萬條、網事典藏建設約3萬個機構官網、地方報紙數字化約51萬版、地方族譜數字化約7萬頁。新建“青海民俗風情特色資源數據庫”“淮安里運河專題庫”等專題庫10余個,元數據制作達1.5萬條,成品數據導入25萬條。2019年啟動的“故事游”品牌項目,已建設完成5000余個地方人文有聲故事。

民族工藝數字化促進本土文化傳播

近年來,“非遺+大數據”創新融合發展效果顯著,將民族工藝數字化、數據化,形成獨特的數字產品,大大提升了本土文化的傳播速度,為當地的旅游發展帶來了吸引力,并使地域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外在形式向多元化發展。

2015年,園區與湖南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聯合成立了中意(懷化)設計創新中心,不斷挖掘懷化及武陵山片區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通過引入創意設計人才、開設武陵山非遺文創展廳、開展國際交流活動、建設新媒體傳播渠道等方式,使文化創意產業與互聯網產業鏈、特色加工業產業鏈深度融合,實現技術和設計的產業創新,進而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該中心負責人表示,以“鄉Home”文創公益平臺與“梭說”輕時尚公益品牌為例,項目共籌集了1000多萬元扶貧資金,重點支持的侗錦非遺傳承人粟田梅帶領人們實現侗錦產業脫貧。“我們的項目成果在巴黎、米蘭、倫敦等國際一線城市建立了產品展示與銷售的空間,并與一線汽車品牌建立合作,還多次登上巴黎博覽會、米蘭世博會等國際舞臺。”

譚亞安表示,懷化文化創意產業致力于打通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形成生態科技、文化旅游、創意設計、數字經濟4個產業集群,打造武陵山片區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核心區、地域民族文化國際傳播先導區和文化科技產業助力脫貧致富的示范區。

標簽: 懷化 地域 資源 文化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