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中篇小說集《肥夢》:生活在文學中的樣子

時間:2021-10-26 15:46: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

中篇小說集《肥夢》:生活在文學中的樣子

中新網北京10月25日電 (記者 高凱)近日,《看電影》主編、影評人阿郎的首部中篇小說集《肥夢》由作家出版社版,新書收錄了《如山》《過五關》《正月初六》《畢業(yè)生》《肥夢》五部作品,阿郎在其中講述了關于生活的故事,也顯露了其講述生活的技巧。

《肥夢》的新書分享會日前北京舉行,導演、編劇李睿珺,文化評論人韓浩月與阿郎一同就這部新作的創(chuàng)作展開探討。

李睿珺表示,《肥夢》的故事中的一切讓人感覺既熟悉又陌生,人物的遭遇又讓人揪心,是一種獨特的閱讀體驗。書中的5個故事,背景都是位于東北的富拉爾基,營造了一種富拉爾基往事的意味。作為一名西北人,他雖然沒有去過富拉爾基,但在阿郎的描述下,讓他有種故事就發(fā)生在身邊的感覺,這是阿郎的故事中普遍性的一面,但這并不意味著普通,正是阿郎發(fā)現(xiàn)了生活中的廣泛性、必然性,找到了講述生活的技巧,才讓自己的故事既熟悉又陌生。這種感覺讓讀者沒有距離感,閱讀起來沒有障礙,畫面感很強,就像在看一部電影,而不純粹是文字。

阿郎表示,雖然他的故鄉(xiāng)離富拉爾基很近,但是他并沒有去過那里,也許是這種旁觀者的身份,讓他在描述的時候雖然有生活參照但仍能保持理性。

提到關于故鄉(xiāng)的文學創(chuàng)作,韓浩月表示,自己是山東郯城人,曾經一度找不到故鄉(xiāng)寫作的意義,但后來明白對故鄉(xiāng)的記錄是最有意義的,如果對于故鄉(xiāng)的描述沒有形成文字留下來,那么隨著時間的流逝誰會記得曾經的人和曾經的事,只有文字讓故鄉(xiāng)長久留存于時間的長河。這也是小說的創(chuàng)作意義,能夠讓很多人知道故鄉(xiāng)存在的意義,各色人物的故事讓人津津樂道。就像《肥夢》其中一篇《如山》里的老姨夫,這個具有時代標志性的人物,很容易喚起人們的記憶,阿郎沒有直接與故鄉(xiāng)糾纏,而是把它融在字里行間,拉開距離,這樣反而增加了創(chuàng)作空間。阿郎在自己的故事中,都有一個回到家鄉(xiāng)的角色,且都是以旁觀者的身份,有一種審視的意味,這樣的安排以及表現(xiàn)出的意味更有小說家的眼光與嫻熟。

對此,阿郎講道,這樣的安排是因為他喜歡平靜生活背后那些不為人知的波瀾,模糊真實和虛幻之間的關系,更能發(fā)現(xiàn)自己生活的痕跡,而文字幫助他把這些經歷都很好地記錄了下來。李睿珺也表示,文字對閱讀者以及創(chuàng)作者來說,閱讀和創(chuàng)作過程都像是進行了一場旅行,生活則作為一面鏡子,讓人保持警醒,不斷反思。

論及小說細節(jié)的設置,阿郎認為,小說中對于生活細節(jié)的把控十分重要,這樣塑造出的人物才有真實感,這樣講述出來的故事才能打動人。韓浩月表示,讓他印象最深的是《過五關》,這是一個關于婚姻的故事,一對模范夫妻人前與背后的故事,阿郎在這個故事里運用的心理描寫,很容易讓讀者產生共鳴,這種感情不會流于表面,會讓人回想起自己的家庭、曾經的生活,產生共情。李睿珺也表示,阿郎的文字是克制的,他對細節(jié)的捕捉,像一臺攝影機,精準理性,他對故事的掌控,像一名導演,平行蒙太奇的運用讓故事跌宕起伏,這種技巧在《肥夢》篇目中最為明顯,把青春期面對成人世界的無措折射得無處不在。

標簽: 肥夢 中篇 中篇小說 小說集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