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看文物識鳥獸(主題)
北京文物中的動物圖案(副題)
郭京寧
博物讀史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意見》提出,要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動物自古與人類的生活休戚相關,或成為人們的好助手、好伙伴,或與人類和諧相處。那么,北京的文物中有哪些與動物有關的題材?表現了什么樣的寓意?
牧牛放馬
展開田野生活畫卷
家畜無疑是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的動物,因此,在北京文物中,牛、馬、羊、鹿等大型家畜和動物的圖案和形象最為常見。
作為農業生產的重要元素,牛是民俗藝術中最常見的主角。石景山八角村魏晉墓西壁上,繪有耕耘圖,圖中一名中年農夫雙手扶犁,以足趟壟,前面的兩牛揚蹄奮力前行,眼神兒倔強,人和牛的動作協調一致,體現了農活中的細節。這種二牛駕直轅犁,俗稱“二牛抬扛”,是兩漢時期主要的農業耕作形式。
牛也可以展示出悠閑自在的畫面。明代的童子騎牛銅飾,騎于牛背上的童子扎雙髻,身子微俯,逍遙自在,似乎在為路人指路,胯下的老牛,馴服聽話,讓人不禁想起“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童子與牧牛,仿佛是一對天然搭檔,總是在古典題材的圖案和古代詩詞中攜手出現。“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童兒踏牛背,安穩如乘舟”。少與老、人與物、靜與動、天真可愛與悠閑安穩,相得益彰。
“蕭蕭馬鳴,悠悠旆旌”。在文物圖案中,馬往往體現出瀟灑矯健的姿態。通州出土的東漢陶倉上,附有多人和單人騎馬的浮雕。單騎者,馬首俯地,似在飲水或吃草,馬尾上揚,騎者亦隨之身體前傾。
房山區唐代盧龍節度使劉濟的墓中,墓室的壁上彩繪一馬。馬首低垂,以白色表示馬轡、馬眼和馬嘴,馬蹄成紅色。左前足欲踏前行,體態雄壯,信步閑庭。下方是一中年男子在拉弓,表現了唐人打獵的場景。
在獵場與戰場中起到關鍵作用的馬,也能體現悠閑自在的太平生活。安定門外小關北里出土的清代“馬放南山”青花罐表現了兩匹馬在主人的陪伴下翻滾嬉戲,恣意放縱。而“馬放南山”的本意,便是寓意天下太平、人民安樂。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圖案中的牛和馬,都不是單獨出現的,而是與人共同組成畫面故事,畫面的主角還是人。
眾所周知,四羊方尊體現了商代青銅器高超的造像藝術。而在北京平谷劉家河商代墓葬中,也出土了以羊為主要元素的商代青銅器——三羊罍。它是盛酒器,肩飾雷紋,上附三個羊頭。彎曲的大羊角呈螺旋狀,略顯夸張,是真正的“三羊開泰”。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海淀出土的青花釉里紅百鹿鼻煙壺是一件瓷器精品。通體繪百鹿圖,形態各異,或臥、或飲、或奔、或憩、或戲水、或嬉戲、或長鳴、或回望,發色淡雅,足底有三行豎寫篆書款“大清雍正年制”,充分體現了雍正時期雅致的藝術風格。
戲獅馴象
大型猛獸也能與人共處
“須臾牽挽出水濱,長鼻一噴飛雪浪。”相比于人們朝夕相處的家畜,在北京出土文物圖案中大型猛獸、特別是純粹的野生動物題材發現較少。這與北京的自然環境缺少大型野生動物有關。不過,大型猛獸也能和人類和諧相處,只是在文物圖像中,它們多獨立存在,較少與人互動。因此,它們在文物中的形象更多地被賦予象征性的含義,而非自然的寫實之作。
魏公村出土的明代玉帶板,有10塊裝飾胡人戲獅紋。胡人呈正面站立狀,右臂上舉,左手執戲獅鞭逗引獅子,雙腿分立,頭戴尖頂圓帽。獅子圓目,眉上挑,鬃毛卷曲,渾身獅毛密布,尾如蕉葉。獅子的姿勢各有變化,反映了獅子在被逗引過程中所做的不同動作,或一足抬起,三足站立,或雙足站立,兩前足抬起,或伏于地面,作等待狀。昌平沙河出有的清代青花獅穿花紋罐,獅子睜目張牙,鬃毛成直線狀,神態威猛。
大象在古代云南地區曾作為耕地的牲畜使用。唐代傣族在《蠻書》中有“象大如牛,土俗養象以耕田,仍燒其屎”等記載。象因為在人們心中體形碩大、行走穩健、壽命長,又與“祥”諧音,而被視為瑞獸,賦予了太平、喜氣的含義。南宋陸游曾寫道:“太平有象天人識,南陌東阡搗麥香。”
而海淀區板井便出土了清早期的青花太平有象尊。太平有象,是一種吉祥造型,以瓶諧音“平”,進而諧意“太平”;大象諧意氣象,象征太平景象。臥倒的大象頭向后望,長鼻高揚,尾巴貼身上翹。背部出喇叭形瓶口,喇叭口處飾以青花蕉葉紋。象的頭及背部用青花繪韁繩、鞍座、披搭,表明這是一只受人馴服的象。圓明園含經堂出土的清代白瓷象,則身體肥碩,弓形雙鉤目,耳如闊葉,筋絡似葉脈。長牙上翹,長鼻隱沒在雙牙間。
在出土文物中,也不乏虎豹的身影。大葆臺西漢墓葬出有銅小豹一對,豹子雙目圓睜,身體扭曲,粗壯的后腿蹬地,身體半凌空作回首狀,敏捷兇猛,健壯有力。有趣的是,墓中同時葬有一具豹骨。因此豹子作為漢代墓主人的寵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而延慶出土的春秋時期金虎牌飾,含金量達99%,虎頭向右,浮雕,通長4.8厘米、通寬2.5厘米,重14.4克。模鑄。虎頭引頸探首,前后肢屈曲向前,呈行走狀。前后腿肱頭肌呈隆起狀,表現出虎的強勁有力。尾部短粗垂地。眼、前后爪窩和尾端有4個圓形嵌窩。
鳥語花香
飛禽象征美好寓意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身姿忽上忽下)。”鳥類形象也是反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題材。古人很早就與鳥類和睦相處,并賦予其祥瑞之意。出現在文物上的飛禽一般有著美好寓意,如仙鶴、孔雀、大雁、鴛鴦、鸚鵡等。
通州出土的東漢陶倉上,刻有一只鳥和一個人。這只長腿鳥張開翅膀,邁步前進。下面的人雙手伸開,身體扭動,似在跳舞。鳥與人似乎同步運動,造型動作夸張,頗顯漢代浪漫主義特點。
西城區豐盛胡同的唐代墓葬上繪有彩畫,描述了挺胸斂翅和昂首鼓翅的鴿子。其中一只,尖嘴、圓頭,側身挺胸,雙目圓睜,斂翅直立于地,似在小憩,翅膀和尾部的羽毛生動細致,外形有點類似現在的鴿子品種“烏頭”。人們很早就利用了鴿子歸巢的特點為人服務。相傳唐代宰相張九齡少年時,家中養了很多鴿子,用與不同的親朋通信。唐代不僅喜歡養鴿,畫鴿之風也頗盛,不少作品中出現了鴿子的形象。這副墓葬中的彩繪鴿子就能看出當時的畫風。細密精致,高超的寫實技巧,正是唐代繪畫藝術特點的體現。
清華大學出土的唐代飛鳥銜綬紋葵花銅鏡,鏡面內區上部為對稱展開的菱形交結綬帶,兩只飛鳥各銜綬帶一角做飛翔狀,下部為變形荷蓮紋。綬為古代系結帷幕或印鈕所用的絲帶,并且用不同顏色的綬來標識官吏的身份和等級,代表配綬者的官秩祿位。也因為綬帶含有這種入仕騰達的寓意,所以這類紋飾的銅鏡受到各階層人士的青睞。
文人好鶴,而人們所熟知的“仙鶴”,其原型是丹頂鶴,為鳥中祥瑞。通州南屯出土的金代六鶴竹石紋銅鏡,上面鑄了六只仙鶴,或縮首單腳站立,或環首休憩,或探頭尋食,亦有展翅翱翔狀,表現了它們不同的生活狀態。
俗話說“鶴立雞群”,鶴常常與“清高”聯系在一起,但實際上,丹頂鶴是群居鳥類。石景山出土的明代青花罐便體現了這一點,罐蓋中間繪一只展翅高飛的鶴,曲頸,張嘴作鳴叫狀。罐身腹部為云中鶴組合圖案,兩鶴腳踩云朵,頭頂云朵,兩頭相對,張嘴曲頸,展翅欲飛作鳴狀,中間被兩層云朵隔開,云朵下一只張嘴曲頸,兩腿后伸橫飛。四只立鶴、四只橫鶴構成了一個鶴群。
朝陽白家莊出土的清代百鳥朝鳳五彩罐,雀鳥、仙鶴、孔雀等鳥,或展翅飛翔、或棲于枝間、或引吭鳴叫、或垂頭休息,或正面、或側面、或背面。不同的鳥飾以不同的顏色,大小相錯,動靜相宜,構圖精美,和諧精致。百鳥朝鳳紋,又名鳳儀圖,是瓷器裝飾的典型圖案之一,具有吉祥寓意。畫面中的顯要位置為鳳凰、梧桐,四周配以百鳥,仿佛向鳳凰朝覲。鳳凰為百鳥之長,百鳥朝鳳象征明君威德,君臣有序,天下歸附,寓意江山社稷太平祥瑞。鳳凰雖是神話中的鳥,但群鳥畢至其樂融融,顯示出一派和諧之象。
綜觀北京文物上的動物,它們不僅與人類和諧相處,也被寄予了種種寓意。人與動物本是相輔相成的。善待動物,可以保護生態多樣性,促進人與動物和諧穩定發展;攜手共進,共創美好家園。
(作者單位:北京市文物局)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數量多達幾百件甚至幾千件,搶注閑置、待價而沽惡意搶注囤積商標成一些企業生財之道國家有關部門表示,將從嚴審查、堅決遏制和打擊商標非正
2018-12-24 08:37
中新網12月21日電 12月20日,中關村在線2018年度科技大會暨產品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作為行業領先的科技互聯網媒體,這是中關村在線第十一
2018-12-21 10:19
據新華社報道,安徽省公安廳近日發布的《安徽省公安機關深化放管服改革39項措施》第11條規定,國內居民忘記攜帶有效身份證件的,可以在具備
2018-12-21 09:02
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陳康亮)中國經濟數字化變革方興未艾,蓬勃發展。作為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金融機構面對變革將何去何從?在此間
2018-12-21 08:46
中新網深圳12月20日電 (陳文 任冠元 蔣磊)深圳福田警方12月20日通報稱,深圳福田警方日前打掉財富中國非法集資平臺,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
2018-12-21 08:46
主題為新經濟·新電商·新零售的2018世界電子商務大會12月20日在北京舉行。圖為與會嘉賓出席開幕儀式。 主辦方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
2018-12-21 08:43
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趙建華)新修改的中國個人所得稅法將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對居民、非居民個人預扣預繳方
2018-12-21 08:39
中新網12月20日電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為保障我國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健康發展,協調解決5G基站與衛星地球站等其他無線電臺(站)的干擾問
2018-12-21 08:39
中衛西氣東輸互聯互通工程正式進氣投產,工作人員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楊迪 攝中新網銀川12月20日(于翔 楊迪)12月20日,西氣東輸的窗
2018-12-21 08:36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高亢)記者20日從中國二維碼注冊認證中心獲悉,近期成立的國內首家全球代碼發行機構——統一二維碼標識注冊管理中
2018-12-21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