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文物修復:用傳統工藝傳承中華文明
近年來,隨著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的播出,文物修復師成了備受歡迎的“網紅”職業,每年報考到故宮修文物的年輕人迅速增長,出現了“千里挑一”的火爆局面。最近,文物技能人才培養迎來兩大利好:一是2021年全國文物職業技能競賽成功舉辦;二是《文物修復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對外發布。有了好政策、好資源的支持,將有越來越多的大國工匠投身文物修復事業,用傳統工藝傳承中華文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
理論實踐缺一不可
堅持老手藝不容易
10月22日至23日,由國家文物局主辦,山東省文物局承辦,曲阜市人民政府、濟寧市文化和旅游局、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處協辦,以“保護文化遺產弘揚工匠精神”為主題的2021年全國文物職業技能競賽在山東曲阜舉辦,這是繼2018年首屆全國文物修復技能競賽之后,國家文物局第二次舉辦全國范圍的文物職業技能大賽。
參賽選手有的來自博物館或考古所,有的來自職業院校或古建公司。競賽分為古建筑木作、古建筑瓦作、古建筑彩畫作、瓷器文物修復、考古勘探、書畫文物修復六個項目,設置理論考核和實際操作兩個環節,全面考察參賽選手的文物職業技能。
文物修復師究竟有哪些化腐朽為神奇的絕活呢?在競賽現場,古建筑木作項目要求制作一扇“冰裂紋”窗戶,這是中國古典園林傳統花窗的一種。選手們需要按照現場發放的施工圖紙,在規定時間內用傳統工具和榫卯工藝制作一扇木窗。
制作起來并不容易。窗框內需要使用13根檁條,檁條之間有20多個聯結點,平均每根檁條要開兩個卯口。工藝的關鍵之處在于中間的五邊形,把這個五邊形做好,窗戶就成功了一半。想要做好這扇窗戶,先得精打細算地進行設計,再靠純手工進行施工,對選手的技藝、耐心是全面考驗。
古建筑瓦作的比賽內容看起來似乎簡單些。選手要砌筑1平方米左右的絲縫墻,并手工磨磚3塊。雖說壘磚砌墻不稀奇,可專業古建筑修復師的技法要嚴苛得多,不僅絲縫得均勻一致,而且縫隙寬度要控制在2—3毫米之間,磚面上沒有大的坑洼,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墻面都必須平直。手工磨磚對技巧的要求也很高,5個面需要砍磨,砍磚時要盡量方向一致,磨磚時需磨磚面的邊沿部位。總之,古建筑瓦作是一項粗中有細的技術活,而且,1塊磚的重量足有十多斤,對施工者的體力考驗頗大。
首度設立職業標準
人才評價更加規范
一流的文物保護,需要一流的工匠。長期以來,文物修復領域由于缺乏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而難以評價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加之缺乏科學標準的操作規范,文物修復質量也難以保證,文物修復人才隊伍建設滯后于行業需求,成為影響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
2015年,文物修復師正式進入我國“職業分類大典”。經過多年研討,10月19日,國家文物局官網公布了《文物修復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文物修復師迎來了首部職業標準。
《文物修復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包含壁畫彩塑、紡織品、金屬、石質、陶瓷、紙張書畫、出土(水)竹木漆器、土遺址、木作、泥瓦作、油漆作、石作、彩畫作文物修復師在內的13個職業方向、65個職業等級,全文7.5萬余字。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文物修復工作涉及眾多類別和材質,標準編制難度較大,是目前職業方向最多、內容最豐富、體量最大的一項職業技能標準。
《文物修復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規定,文物修復師分為五個等級,即五級/初級工、四級/中級工、三級/高級工、二級/技師、一級/高級技師。等級申請需滿足相應從業年限要求,其中直接申請高級技師的,需累計從事本職業或相關職業工作25年(含)以上。
文物修復師作為直接對文物采取處理措施的人員,需要具備較高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操作技能,其能力和水平直接影響到文物安全,決定了文物保護修復項目的質量和水平。在曲阜舉辦2021年全國文物職業技能競賽,6個比賽項目中有5個都是考核文物修復技能的。舉辦這樣的高規格競賽,為文物保護修復人才提供了展示技能、切磋技藝的舞臺,也是推進文物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
文物修復壓力大
配套支持很關鍵
據測算,一名熟練的青銅器修復師,每年可修復的文物大約20件。一名熟練的書畫修復師,每年可修復的文物大約12件。全國范圍內,在編文物修復師只有2000多名,但我國僅是亟須修復的古代文物就達到上千萬件。
隨著文物修復理念的改變和技術的發展,一名合格的年輕修復師,除了要接受傳統“師帶徒”的培養,還要掌握化學、物理、材料學、藝術史等跨學科的專業知識。即使條件都具備,如果耐不住寂寞吃不了苦,在這條路上還是難以走遠。
正因如此,各地都在想法設法加強文物修復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以山東為例,近年來全省不斷深化文博單位人事和職稱制度改革,積極推進落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文物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文博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按照博物館、文物保護研究機構評估級別確定相應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適當提高專業技術高級崗位比例;完善公開招聘條件和方式,拓寬引才渠道;建立以崗位績效考核為基礎的文物保護專業人員評價制度,績效工資分配向在創新崗位做出突出成績的工作人員傾斜。落實文物保護工程從業資格管理制度,建立崗位動態調整機制。按照有關規定適時開展文物領域表彰獎勵。
為了進一步健全人才體系,山東實施了文物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建設山東省文博專家智庫。依托重大項目和科研基地,培養文物修復、水下考古、彩繪彩畫、壁畫等急需緊缺人才。堅持“按需引進、突出重點、講求實效”的方針,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和緊缺管理人才。采取專業培訓、高校深造、師父帶徒等形式,著力解決人才斷層問題。
在加強人才培養方面,山東積極落實“高層次文博行業人才提升計劃”,通過與高校及研究機構聯合辦學、定向培養、在職進修等多種形式,加快培養文博行業急需緊缺人才。鼓勵支持文化藝術類院校設立文物保護專業,探索文博職業教育新模式。建立文博人才實習基地,鼓勵引導高校學生到文博單位實習鍛煉,并重視民間匠人傳統技藝的挖掘、保護與傳承。
文物修復師賦予文物新的生命,傳承著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明。隨著文物技能人才培養政策和制度的進一步推動落實,將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事文物保護和修復,成長為大國工匠,將中國傳統工藝薪火相傳下去。
上一篇:《黨的女兒》唱響國家大劇院
下一篇:連臺“張派”青衣 經典名劇饗戲迷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數量多達幾百件甚至幾千件,搶注閑置、待價而沽惡意搶注囤積商標成一些企業生財之道國家有關部門表示,將從嚴審查、堅決遏制和打擊商標非正
2018-12-24 08:37
中新網12月21日電 12月20日,中關村在線2018年度科技大會暨產品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作為行業領先的科技互聯網媒體,這是中關村在線第十一
2018-12-21 10:19
據新華社報道,安徽省公安廳近日發布的《安徽省公安機關深化放管服改革39項措施》第11條規定,國內居民忘記攜帶有效身份證件的,可以在具備
2018-12-21 09:02
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陳康亮)中國經濟數字化變革方興未艾,蓬勃發展。作為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金融機構面對變革將何去何從?在此間
2018-12-21 08:46
中新網深圳12月20日電 (陳文 任冠元 蔣磊)深圳福田警方12月20日通報稱,深圳福田警方日前打掉財富中國非法集資平臺,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
2018-12-21 08:46
主題為新經濟·新電商·新零售的2018世界電子商務大會12月20日在北京舉行。圖為與會嘉賓出席開幕儀式。 主辦方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
2018-12-21 08:43
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趙建華)新修改的中國個人所得稅法將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對居民、非居民個人預扣預繳方
2018-12-21 08:39
中新網12月20日電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為保障我國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健康發展,協調解決5G基站與衛星地球站等其他無線電臺(站)的干擾問
2018-12-21 08:39
中衛西氣東輸互聯互通工程正式進氣投產,工作人員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楊迪 攝中新網銀川12月20日(于翔 楊迪)12月20日,西氣東輸的窗
2018-12-21 08:36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高亢)記者20日從中國二維碼注冊認證中心獲悉,近期成立的國內首家全球代碼發行機構——統一二維碼標識注冊管理中
2018-12-21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