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個藝術節能帶來什么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文化消費方式的變化,藝術節正在往基層滲透,內容、形式更加多樣,呈現出鮮明的區域特色。在毫不松懈地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通過大大小小的“節”或活動,藝術走出殿堂,走進普通人的生活,并為地方旅游高質量發展助力。
烏鎮戲劇節
把文化的多樣性提供給游客
▲第八屆烏鎮戲劇節現場
中國文化報記者 周志軍 文/圖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自2013年起每年一屆的烏鎮戲劇節,在2020年停辦了一年。2021年10月15日至24日,在全球疫情仍未完全結束的壓力之下,第八屆烏鎮戲劇節重啟。據悉,第八屆烏鎮戲劇節開票不到一周,2.5萬余張特邀劇目戲票就售罄,全網購票參與人數達35.6萬。“這意味著烏鎮戲劇節已經成為烏鎮最閃亮的文化品牌。”烏鎮戲劇節主席、文化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向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前很多人是先知道烏鎮才知道烏鎮戲劇節,而現在是知道了烏鎮戲劇節才更了解烏鎮。”他認為,烏鎮戲劇節是烏鎮旅游發展轉型期間一個很重要的戰略指數和方向。
每一屆烏鎮戲劇節都會吸引大量戲劇迷如約而至,其間,戲劇觀眾和游客一起涌入景區,不僅貢獻了可觀的演出票房,還在演出票房之外推動了烏鎮景區及周邊的餐飲、住宿、購物等消費。同時,由于烏鎮戲劇節的國際化屬性,一年年戲劇節的舉辦也向更遠的地方更廣泛地傳播了中國的戲劇文化,讓更多人了解到烏鎮這一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古鎮的美。與往屆不同的是,今年受疫情影響,烏鎮戲劇節沒有來自國外戲劇團隊的現場演出,而是通過高清放映的方式,在“來自世界的好戲放映”板塊,對國外的8部優秀戲劇進行了呈現。同時,本屆戲劇節全程開啟線上直播,讓無法來到烏鎮的觀眾也能通過線上直播體會到戲劇的魅力。此外,本屆戲劇節在原有“特邀劇目”“青年競演”“小鎮對話”“古鎮戲劇嘉年華”等高質量核心單元的基礎上,策劃推出了“戲劇集市”,引入藝術展等新元素,嘗試用當下更潮流的方式吸引游客。“當越來越多的人聚集于此,烏鎮或許會有除了戲劇之外更大的想象空間。”陳向宏認為,目前,中國的旅游業發展已經進入了拐點,人們不再只是沖著看一個景點而去到某個旅游景區,更多的是為了感受當地的文化和風土人情,因此,烏鎮要把文化的多樣性提供給游客。在陳向宏看來,辦過10年戲劇節的烏鎮和之前沒有戲劇節的烏鎮,氣質是不一樣的,用他的話說,“一樣的小鎮,不一樣的烏鎮”。
伴隨著烏鎮戲劇節的一年年舉辦,千年烏鎮在保留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同時,也完成了文旅融合的蝶變,注入了更豐盈的文化內涵。戲劇節期間,行走在烏鎮景區的各個街巷里,隨處可見戲劇演員一邊表演,一邊與現場游客互動。“戲劇節帶給烏鎮的變化已經超越了單純的戲劇欣賞的概念,更像是一個戲劇生活節。在這樣一個相對封閉的景區里,所有的一切都成為戲劇的一部分。”導演、演員徐崢說。
當然,為了不失文化底色,烏鎮也一直在謹慎平衡著文化與商業的關系。“旅游業重視的是客流量和收入,但戲劇節獲得的是更多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種文化認同感是在商業里得不到的東西。要平衡文化和商業很簡單,永遠把戲劇節放在第一位。”陳向宏表示,要珍惜戲劇節為烏鎮帶來的來之不易的公眾認可和品牌效應,“希望戲劇節成為文化烏鎮一個永遠的標記。”
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
用精彩劇目帶來藝術“暖冬”之旅
▲2019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彝族服飾展(圖片由涼山文旅集團提供)
中國文化報駐四川記者 王雪娟
從兩年前開始,每年冬季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都會如約而至。在有“月城”之稱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西昌,因為“戲劇節”IP而多了一個讓全國各地游客為之向往的理由。藝術“暖冬”、民族風情,正在為這個地方的旅游注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鮮活力。
涼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涼山清潔能源富甲天下,生態旅游資源絢麗多彩,邛海瀘山、瀘沽湖、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等聞名中外;綠色農業資源豐富多樣,是全國農產品優勢區、發展綠色特色農業的最適宜區;戰略資源得天獨厚,是攀西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核心區域;民族文化資源獨具魅力,彝族文化、藏鄉文化、摩梭風情等多民族文化交相輝映。這么多富饒美麗的資源,需要一個載體和IP為其賦能,于是誕生了“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
2019年,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由濮存昕、廖昌永、吉狄馬加、阿來、錢文忠、李亭、王曉鷹、黃定山、郝戎、任冬生、譚維維、阿云嘎等25位中外藝術家和文化學者在四川涼山共同發起,涼山文旅集團全程運營。“這是一個純粹的戲劇節,發展前景不可限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戲劇協會總干事托比亞斯·比安科恩的這番評價,道出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優良根基與美好未來。作為中國一個在冬季舉辦的戲劇節,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立足涼山、輻射全國、放眼國際,致力于聯接中國西部與東部、世界東方與西方戲劇藝術的溝通、呈現與市場,引領文化旅游創新融合全產業鏈發展。
運營兩年來,戲劇節對當地旅游和經濟的帶動逐漸顯現。以2019年首屆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為例,來自中國、美國、德國、法國、日本、以色列、羅馬尼亞、澳大利亞8個國家的42部作品,在12天里舉行了335場各類戲劇演出,吸引了2萬余名觀眾參加。戲劇狂歡,街頭也變成舞臺。民族歌舞、街頭巡演、彝族年集市、彝家千人宴、非遺工坊等活動同期舉行,為游客提供了多元的文化體驗。
2020年,第二屆大涼山國際戲劇節逆流而上,成為克服疫情影響正常舉辦的國際性戲劇節。50部劇目、306場演出、167場相關活動向世界展示了涼山西昌的藝術格局和文旅魅力。據不完全統計,戲劇節期間進入涼山游客近千萬人次,有效推動了涼山和西昌文旅營銷的全面恢復發展。
今年,戲劇節主打“國潮戲劇節”概念,圍繞紅色國潮、戲劇國潮和民族國潮,輔以戲劇展演、戲劇論壇、戲劇教育、戲劇生活、戲劇孵化、戲劇文創、戲劇旅游七大內容支點,旨在觸發一場傳統戲劇乃至中國文化煥發新生的“文化復興”運動,充分展現“國潮”的迷人風采。
同時,像前兩年一樣,今年的戲劇節將充分依托涼山州獨有的自然風光、人文風貌與民族風情,強調“天然的舞臺、自然的樣態”屬性。話劇、戲曲、兒童劇、民族歌劇、舞劇、實驗戲劇等不同類型劇目,將在火空間、木空間、水空間等展演空間的14個演出場地交錯登場。
記者也了解到,今年的戲劇節考慮疫情防控的需要,或將會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展現戲劇盛宴的全貌與精彩瞬間。專為戲劇人打造的“戲劇即生活——瓦吉瓦”戲劇視頻平臺也將在戲劇節期間全面上線,讓無法親臨現場的觀眾,能夠與各界大咖、各種演出、各類活動親密接觸。
黑龍江省第三屆社區文化藝術節
推動微旅游經濟繁榮發展
▲黑龍江省社區文化藝術節海林社區大舞臺選拔賽期間,游客參觀海林市橫道河子鎮上的俄羅斯建筑。
中國文化報駐黑龍江記者 張建友 文/圖
作為黑龍江省第三屆社區文化藝術節(簡稱“社區藝術節”)的收官之作,在哈爾濱市舉辦的黑龍江省社區大舞臺文藝匯演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觀看。合唱、京劇、舞蹈、音樂說唱等不同形式的原創節目頻頻獲得全場熱烈掌聲。看完演出后,不少觀眾還會到索菲亞教堂等知名景區轉轉。
在黑龍江,體驗微旅游的游客越來越多,他們的旅游需求很簡單,用較短的時間到自己喜歡的景區、景點看看,去一個地方吃點特色小吃、拿一本書走進森林享受一下花香書香……微旅游方式在黑龍江已成一種習慣。社區藝術節為微旅游發展助力,通過海選+評選+推選的方式,從社區、縣區、市地,最后到省里,舉辦了大大小小演出7000多場次,吸引游客500多萬人次,極大地拉動了當地的旅游經濟。
哈爾濱市木蘭縣和通河縣是相鄰的縣,距離不到一小時的車程。社區藝術節期間,喜歡文藝的兩縣群眾,只要是聽說對方的哪個社區舉辦活動,就會簇擁而至,吃點特色小吃、欣賞美景、買點旅游紀念品、走走親戚、看看演出,一天時間,很充實。通河縣通河鎮居民金海月說,通過兩個縣的經常性互動交流,認識了一大批來自木蘭縣的人,“他們來了,我就領他們爬鏵子山、吃冷水魚、玩漂流,然后看社區藝術演出,讓他們滿載而歸。”
社區藝術節作為黑龍江省的知名品牌群文活動,因節目質量高、群眾參與性強,在社會上有著較好的影響力和關注度,再加上省文化和旅游系統借助于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及各種新媒體的大力傳播,在全省已家喻戶曉,也間接推動了當地微旅游發展。很多群眾走出家門,或創作節目、或看節目、或演節目的同時,走進山山水水、走進大街小巷、走進鄉鎮村屯,開啟了一段微旅游的美好時光。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全省性群文活動的社區藝術節,已將佳木斯市、齊齊哈爾市、牡丹江市、大慶市、伊春市、慶安縣、孫吳縣等市、縣規劃為游客目的地,并把當地旅游特色植入演出中,使得游客在觀賞節目的同時,加深了對當地旅游資源的印象,從而推動了微旅游經濟的繁榮發展。
作為社區藝術節重要板塊,黑龍江省第三屆歌詞大賽推出了一大批旅游歌曲。這些歌曲經過各種渠道的廣泛傳播,為提振微旅游的影響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哈爾濱市五常市趙國偉創作的《鳳凰山》、牡丹江市林口縣蘇琪創作的《墨爾根的風》、哈爾濱市松北區陳曉明創作的《大漠河》、綏化市望奎縣于秀創作的《愛情小鎮》等作品,在當地都產生了極大影響。
據了解,黑龍江省近年來打造了包括黑龍江省農民文化節、黑龍江省誦讀大賽、黑龍江省非遺展示周、“城市之光”“金色田野”及大慶市的“書香大慶”、牡丹江市的“舞動全城”、慶安縣的“綠野放歌”等各級群文品牌700多個,在活躍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的同時,促進了微旅游向好發展,助力了旅游產業的紅火。
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疫情猶存的當下,大力推動微旅游成為拉動旅游經濟的關鍵,而節慶活動作為微旅游的一個特色載體,發揮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下一步,將把節慶活動與景區景點建設、旅游紀念品建設、旅游線路建設進行緊密結合,通過巡演、駐場演出、舉辦賽事、演出植入旅游紀念品等辦法,將節慶文化與旅游行業進行深度融合,以此推動微旅游經濟大發展大繁榮。
上一篇: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藝創新論壇舉辦
下一篇:活態傳承讓大運河文化流淌起來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數量多達幾百件甚至幾千件,搶注閑置、待價而沽惡意搶注囤積商標成一些企業生財之道國家有關部門表示,將從嚴審查、堅決遏制和打擊商標非正
2018-12-24 08:37
中新網12月21日電 12月20日,中關村在線2018年度科技大會暨產品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作為行業領先的科技互聯網媒體,這是中關村在線第十一
2018-12-21 10:19
據新華社報道,安徽省公安廳近日發布的《安徽省公安機關深化放管服改革39項措施》第11條規定,國內居民忘記攜帶有效身份證件的,可以在具備
2018-12-21 09:02
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陳康亮)中國經濟數字化變革方興未艾,蓬勃發展。作為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金融機構面對變革將何去何從?在此間
2018-12-21 08:46
中新網深圳12月20日電 (陳文 任冠元 蔣磊)深圳福田警方12月20日通報稱,深圳福田警方日前打掉財富中國非法集資平臺,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
2018-12-21 08:46
主題為新經濟·新電商·新零售的2018世界電子商務大會12月20日在北京舉行。圖為與會嘉賓出席開幕儀式。 主辦方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
2018-12-21 08:43
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趙建華)新修改的中國個人所得稅法將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對居民、非居民個人預扣預繳方
2018-12-21 08:39
中新網12月20日電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為保障我國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健康發展,協調解決5G基站與衛星地球站等其他無線電臺(站)的干擾問
2018-12-21 08:39
中衛西氣東輸互聯互通工程正式進氣投產,工作人員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楊迪 攝中新網銀川12月20日(于翔 楊迪)12月20日,西氣東輸的窗
2018-12-21 08:36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高亢)記者20日從中國二維碼注冊認證中心獲悉,近期成立的國內首家全球代碼發行機構——統一二維碼標識注冊管理中
2018-12-21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