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巴黎建筑”展,城市發展的時代縮影

時間:2021-11-11 10:51:47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首次在國內大規模呈現蓬皮杜中心相關館藏(引題)

“巴黎建筑”展,城市發展的時代縮影(主題)

解放日報記者 舒抒

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今起至2022年2月20日,推出重磅特展“巴黎建筑(1948—2020):城市進程的見證”,首次在國內大規模呈現蓬皮杜中心的建筑類館藏。

巴黎與大巴黎地區一直是城市改造與建筑革新的“樣板”。建筑生態歷經了二戰后的重建、人口增長與結構變化、經濟飛速發展等不同時期,也因此變得豐富多樣,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新建項目與城市融合相生。

現場展品主題甄選了1948年至2020年間落成的巴黎建筑,囊括75個建筑項目的模型、圖紙、文獻以及影像資料,近120件展品構成了一部豐富的城市集錦,涵蓋辦公、住宅、商業、大型工建項目、公共文化建筑等不同類型。展覽分為十個篇章,觀眾可以在宛如迷宮的展廳內穿梭,“身臨其境”地縱覽巴黎七十年來的城市建設史。

上海與巴黎在歷史文脈、地緣文化、城市精神、社會生態等方面息息相通,對于與巴黎同屬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大都市的上海來說,無論是歷史建筑保護、工業遺存活化、城市更新、城市運行與管理還是環境治理,巴黎在多個方面都對上海具有借鑒和參考價值。

在20世紀70年代,世界范圍內掀起建造摩天大樓的熱潮。其中,高達209米的曼恩一蒙帕納斯大樓幾乎連續40年蟬聯法國最高建筑桂冠,成為巴黎的重要標志。進入20世紀90年代,一批大型文化設施開始引領巴黎東部的發展,包括多米尼克·佩羅設計的法國國家圖書館、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贊姆帕克設計的音樂城等項目,前者更同時具備了古典主義和極簡主義的雙重美學特征。

大工程之外,一批小規模項目逐漸成為巴黎新建筑的主導,如安藤忠雄設計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冥想空間”。讓·努維爾設計的巴黎愛樂音樂廳完善了拉維萊特公園的配套設施,在這一建筑設計中,鋁板包裹的傾斜平面相互疊加,構成形似山丘的灰色外殼,成為當代法國新建建筑的代表作。

標簽: 上觀新聞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