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今年沈陽藝術節吸引你的是好看更是IP

時間:2021-11-11 15:20:02    來源:沈陽晚報    

原標題:“百項城市IP”征集、評選活動持續進行(引題)

今年沈陽藝術節吸引你的是好看更是IP(主題)

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高級記者 關彤

日前,沈陽市文旅局和沈陽日報社聯合推出的“百項城市IP”征集、評選活動中,“文化精品”板塊給關注沈陽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可以捕捉、聚焦文化精品的平臺。2021沈陽藝術節日前圓滿落幕,在40多天的藝術節里,京劇、評劇、話劇、兒童劇、音樂會、文旅融合演出、藝術展覽等數百項文化精品連番推出,讓喜歡文化、藝術的人們過足了癮。而吸睛之余,借由文化舞臺釋放出的全新生態呈現也令業內無比振奮。

臺上臺下,面孔都是新的

年紀稍長一些的沈陽人一定還記得十年前評劇《我那呼蘭河》在遼寧大劇院演出時的盛況。與超高人氣和口碑并駕齊驅的,還有劇目所摘得的獎項。都說十年磨一劍,可《我那呼蘭河》卻只用了三年,就登上了中國舞臺藝術的最高峰,還捧回了戲劇舞臺含金量最高的文華獎。

同樣的狂熱,在十年后的盛京大劇院再次上演。在2021沈陽藝術節開幕式上,由沈陽雜技演藝集團編排的《憶·華年》驚艷了全場。聚光燈下,身懷絕技、富有情懷的沈雜人給觀眾帶來了跨越時代的震撼。

與印象中傳統的雜技演繹不同,《憶·華年》早已不是只見于影視作品中的“空中飛人”“走鋼絲”那么簡單。符合時下年輕人審美的舞美、講究國潮運用的搭配還有聲光電元素的匯入,讓人們得以在領略傳統藝術美妙的同時,也看到了城市升級、發展帶來的沈陽文旅事業的嬗變?,F場那一張張沉醉其中的年輕面孔便是印證。

好看背后,是全新的故事、全新的IP

其實無論是《我那呼蘭河》還是《憶·年華》,這些生發于沈陽這片熱土的文化精品,都成功地喚起了人們的文化認同和情感勾連。評劇、京劇、雜技等傳統藝術領域也再一次成為新風尚的載體。本次藝術節的佳績何以取得,全民追捧的盛況又是如何再來?據沈陽藝術創作研究所所長李輕松介紹,成功的背后首先離不開城市深厚的文化積淀。“紅色傳承、二戰歷史、滿韻清風……”李輕松說,帶有沈陽地域特色的文化積淀實在是太豐富、太厚重了,“還有,我們的遼金文化、工業文化等等文化元素,都是沈陽獨一無二的文化寶庫,為藝術創作帶去了靈感和源泉?!?/P>

文旅IP的升級,讓游客們舍不得離去

提起這次的藝術節各類展示,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副局長馬今如數家珍,尤其是本土大學生戲劇實驗單元的成功實踐,她是積極的創始人與推動者。她利用所有機會,闡述她的藝術理想,對青年藝術群體的關注,對沈陽這座城市的熱愛。在她看來,城市是需要去梳理、提煉可以代表城市形象的文化名片的,“這是一個窗口,更是一個舞臺,讓外地人可以有一個選擇的方向,讓本地熱愛藝術的人們可以預見、相信行業的未來。”

如果說早些年的文旅事業還不太關注細節和用戶體驗的反饋,那么隨著市場的迭代、變化,當下的旅游早已成為一種可以適配多層面消費需求的“圈子文化”。人們愿意留下來去體驗目的地的風采,絕不是憑著導游們營造的氣氛烘托就能實現,實實在在的場景、情真意切的精品文化,才是讓人們心甘情愿在這里多留幾天的最好理由。

此次沈陽市文旅局聯合沈陽日報社推出的“百項城市IP”征集、評選活動,正是想將這些常變常新的璀璨亮點,一一挑選出來,讓更多人了解、認可乃至愛上這座城市。

標簽: 文化 沈陽 沈陽藝術節 城市 藝術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