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把更多優質文化產品奉獻給人民

時間:2021-11-12 12:20:1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強內容 重創新 促融合——(引題)

把更多優質文化產品奉獻給人民(文化只眼)(主題)

國家統計局不久前公布,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4205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21.8%。數字增長的背后,是人們對文化產品日益豐富的真切感受。從一本最新出版的圖書、一部感人肺腑的國產影片、一臺異彩紛呈的舞臺演出,到一件新奇好玩的文創產品、一部引人入勝的網絡小說、一條獨具特色的定制旅游路線……文化產業與人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關。

發展文化產業是滿足人民多樣化、高品位文化需求的重要基礎,也是激發文化創造活力、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隨著人民對精神文化產品供給提出更高要求,文化產業在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方面大有可為。

內容奠定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生產導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突出思想內涵,發揚工匠精神,不斷推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質文化產品。隨著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文化供給極大豐富,文化產品和服務已經不是缺不缺、夠不夠的問題,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問題。一段時間以來,文娛領域出現的唯票房、唯發行量、唯收視率、唯流量的問題,需要企業和相關從業者充分認識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辯證統一關系,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守正創新,不斷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

創新為文化產業注入源頭活水。要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落實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促進文化產業“上云用數賦智”,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實現文化和科技的全方位深度融合。近年來,云看展、云演出、云游書店、云旅游等文化體驗新形式改變了人們對展覽、演藝、圖書零售和旅游業的認知,優秀文化資源憑借數字化轉化和開發利用“活起來”。對于演藝、娛樂、工藝美術、文化會展等傳統文化行業來說,要強化科技的創新驅動作用,讓更多優秀戲曲、曲藝、民樂等傳統藝術和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新科技手段走入千家萬戶。對于線上演播、數字創意、數字藝術、數字娛樂、沉浸式體驗等新型文化業態來說,要深度應用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超高清、物聯網、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更多具有影響力的數字文化品牌。

融合為文化產業提供廣闊空間。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內涵品質,以旅游促進文化的傳播消費,實現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雙向融合、相互促進。文化和旅游向來不可分割。浙江紹興因魯迅故居而吸引無數旅游者,甘肅敦煌因石窟讓更多人領略到大漠風光,文化賦能旅游的例子不勝枚舉;海南因椰風海韻成為休閑度假勝地,人們也由此了解到北宋文學家蘇軾在儋州的足跡,旅游促進文化傳播的故事層出不窮。實現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要著力發展一批重點業態,推動旅游演藝、文化遺產旅游、研學旅游、主題公園、主題酒店、特色民宿等業態提質升級,不斷培育融合新業態。同時,促進文化產業與國民經濟相關領域深度融合,進一步拓展文化產業發展空間,以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在促進國民經濟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提高中華文化影響力和國家文化軟實力等方面,文化產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期待著有更多優質文化產品奉獻給人民。(張鵬禹)

標簽: 文化 產業 旅游 產品 人民 優質 發展 融合 數字 促進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