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文化大家葉恭綽專題展亮相

時間:2021-11-13 15:20:02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文化大家葉恭綽專題展亮相(主題)

北京畫院首任院長 展覽匯聚十三家文博機構典藏(副題)

北京日報記者 王廣燕

60多年前,北京中國畫院正式成立,齊白石任名譽院長。而擔任首任院長的,則是晚清、民國以及新中國時期重要的政治人物和文化大家——葉恭綽。昨天,北京畫院展出“紀念葉恭綽誕辰140周年:衣被天下誰識恩——葉恭綽的書畫·交游·鑒藏”專題展,帶領觀眾走近葉恭綽的畫壇友朋、書畫鑒藏和藝術人生。

作為20世紀中國文化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葉恭綽是近代交通事業和交通教育事業的先驅;也是博古好雅又具有家國情懷的鑒藏家,一生致力于文物的收藏與保護事業;他還是新中國文化事業發展的推動者,曾擔任過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常務委員,中央文史館代理館長等職。今年恰逢葉恭綽誕辰140周年,此次展覽得到了中央文史研究館、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13家單位的支持,匯聚了各館、院藏的葉恭綽書畫、信札以及曾經鑒藏的文物近百件套。

葉恭綽1881年出生在北京米市胡同祖父葉衍蘭的寓邸,在葉家深厚的家學傳統影響下,他4歲時即受啟蒙開始讀四書,五六歲即會作詩。展覽的第一板塊通過葉衍蘭、葉恭綽的書畫作品及相關文獻,向觀眾展示葉恭綽深厚的家學修養及書畫面貌,其中他與祖父葉衍蘭合作的《清代學者像傳》《歷代名人像傳》,不但是美術史界極為重要的研究資料,更被學界譽為研究清代文化學史的必讀之作。

葉恭綽一生輾轉廣東、江西、北京、上海、蘇州和香港等地,每在一處均交游廣泛。他交往的好友涵蓋政治、交通、文化、鑒藏等多個領域,包括齊白石、陳師曾、何香凝、徐悲鴻、吳湖帆、張大千、黃般若、梅蘭芳、朱啟鈐等諸多藝壇名家。展覽的第二板塊通過豐富的書畫作品及信札文獻,呈現葉恭綽與近現代美術界好友的藝術交游。

1928年,葉恭綽南下定居上海時結識了吳湖帆。自此以后,二人數十年詩畫酬唱,論文品畫。吳湖帆對葉恭綽的書畫收藏和創作有重要影響,而葉恭綽也激勵了吳湖帆的詩詞創作。抗戰時期,葉恭綽曾流徙香港。居港期間,他格外懷念蘇州的舊宅鳳池精舍,特意囑托好友吳湖帆為其作《鳳池精舍圖》。這幅畫上留有葉恭綽的多次題跋,成為兩人友誼的一段見證。此外,葉恭綽在香港期間與黃般若等人交往甚密,留下多件書畫作品及信札。今年,黃般若之子黃大德將這批作品無償捐獻給北京畫院,這也成為此次展覽的一大亮點。

葉恭綽一生收藏、鑒賞的古物包羅萬象。此次展覽中,包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楊維楨《張南軒〈城南雜詠〉》,吉林省博物館收藏的張見陽《楝亭夜話》,蘇州博物館收藏的傅山、傅眉《甲申冊》,廣州藝術博物院收藏的陳士忠《竹圖》等在內,葉恭綽曾經鑒藏過的書畫文物匯聚一堂,以此向公眾展示葉恭綽的鑒藏理念及保護文物的家國情懷。展覽將持續至2022年1月16日。

標簽: 葉恭綽 鑒藏 書畫 文化 收藏 大家 專題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