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杭博特展“糧道山18號計劃”啟幕 77件精品文物首次亮相

時間:2021-11-14 07:50: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杭博特展“糧道山18號計劃”啟幕 77件精品文物首次亮相

中新網杭州11月13日電 (王題題)城市博物館與城市的關系是怎樣的?在杭州博物館(下稱“杭博”)建館20周年之際,推出特展“糧道山18號計劃”,并于11月13日在浙江杭州正式開展,展覽將持續到2022年2月13日。

展品:定窯白釉扣銀瓷粉盒。 王題題 攝

本次展覽共展出館藏精品158件,包含書畫善本類、陶瓷類、玉石印類、金屬類、錢幣類和民俗類等多種質地的文物,其中77件為首次展出。展品的時代分布廣泛,從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到21世紀,絕大多數都與杭州有著密切的聯系,呈現了不同時期杭州的歷史、文化、物質生活等人情風貌。

展品:石經幢。 王題題 攝

此次展覽,杭博可謂是亮出了家底。據悉,從珍貴程度看,以宋無款竹叢翠鳥圖團扇頁、明文徵明寒柯圖軸、西晉越窯青釉獸形燈座、元景德鎮青花山形筆架為代表的一級文物多達29件,另有二級文物27件,三級文物18件。其中,展出的宋無款竹叢翠鳥圖團扇頁為浙江省內罕見的精品。

據杭博藏品管理部主任、“糧道山18號計劃”策展人徐穎介紹,基于存儲條件的需要,宋無款竹叢翠鳥圖團扇頁僅在11月13日至11月19日、2月8日至2月13日兩個時間段限時展出。

展品:靈峰寺石塔。 王題題 攝

不同于其他展覽,為了給觀眾一種新觀展體驗,據悉,本次展覽嘗試用“反敘事”的方式來呈現,既不賦予展品任何主觀的敘事解讀或組合,也不定義任何展品間的關系或邏輯,讓這些代表杭州博物館收藏史的展品,以獨立、碎片化、解構的方式,客觀呈現在展廳中。

在該展的策展團隊看來,文物只是歷史碎片,是歷史廢墟中的個別遺留,它們本身無法代表歷史的全貌,尤其進入博物館后,其原始功能已然消失。而博物館人通常是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思維邏輯,對展品進行組合,對展品關系進行定義并呈現給觀眾。“若除去這些知識和邏輯,觀眾在展品背后看到的又會是什么?”

展品:池沙鴻《武林舊事》系列。 王題題 攝

基于此,此次展覽嘗試把“碎片化”“解構”“廢墟”“倉庫”“孤獨的狂歡”等理念和疑問融入到展覽空間設計中,希望通過展品的無序組合、寓意分享的廣場空間、粗糙肌理的搭建材質,讓觀眾獲得一種新觀展體驗。

據了解,雖然不對展品組合關系進行定義,但此次展覽對單件展品信息進行了細致解讀,還配合多媒體形式,讓部分很難通過展品直觀看到的內容,如文物功能、內部結構、不易看清的紋飾等信息,以動態呈現。

展品:龍泉窯粉青釉凸弦紋奩式爐。 王題題 攝

值得一提的是,在觀展過程中,觀眾可聽到新媒體藝術家周林瑋為本次展覽特別創作的音效。聲音以展覽主視覺設計中的像素風格為創作靈感,以8-Bit音樂(像素風游戲衍生的配樂形式)形式表現虛渺的宇宙時空,和線下展覽空間中的真實感形成有趣的反差和矛盾。

標簽: 杭博 特展 精品 文物 亮相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