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零售業態的頂梁支柱,當下服裝業正在中國上演一出巨頭的魔幻現實主義大劇。
一邊是“女裝”拉夏貝爾連虧三年深陷退市危機、“不走尋常路”的美特斯邦威棄店保命;另一邊則是以李寧、安踏為代表的國潮運動品牌們的業績飄紅、人氣暴漲之熱鬧場面。
可撥開充斥著對立、緊張、驚險的重重劇情,服飾業在國內的購物中心場景下究竟活得怎么樣?
為探究這一問題的答案,基于門店規模和品牌熱度,篩選出100個服飾品牌(非鞋類,其中包括女裝33個、男裝23個、服飾集合店20個、運動服14個、內衣10個),并對其2020年開關店趨勢進行了總結。
統計結果顯示:
■ 女裝、男裝、服飾集合明顯收縮,其中服飾集合店調整劇烈,大起大落;
■ 運動裝、內衣表現較好,其中多個運動裝品牌呈現小幅或溫和擴張態勢。
樣本選取范圍 :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成都、重慶、杭州、南京、天津、西安、武漢、廈門、長沙、青島、昆明、合肥、福州、鄭州、蘇州、貴陽、泉州21個城市,商業面積5萬㎡及以上1080個已開業購物中心服飾品牌(非鞋類),下同;開關店比=新開店數量/新關店數量
品牌分組標準 :大幅收縮:凈關店數>50家;溫和收縮:10<凈關店數≤50家;小幅收縮:0<凈關店數≤10家;小幅擴張:0≤凈開店數<10家;溫和擴張:10家≤凈開店數<50家;大幅擴張:凈開店數≥50
一、收縮的女裝、男裝、服飾集合店,背后是什么變了?
從產品角度看,以滿足日常上班、休閑娛樂等穿搭需求為首要目的的女裝、男裝、服飾集合店,與時尚、潮流走得比較近,是否具備足夠的產品設計力成為品牌發展關鍵點。
相較之下,隨著電商、短視頻等線上銷售渠道的多元露出,它們對線下渠道的依賴在減弱。
一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服飾市場線上滲透率已達到34%,疫情刺激之下,這一比例還在繼續提升。
此背景下,關店增效,收縮戰線成了一種必然之趨勢。只不過,因面對的具體客群、以及不同品牌間的策略不一,女裝、男裝、服飾集合店呈現出開關店特征亦不同。
1、女裝:21個品牌凈關店≥10家,拉夏貝爾“賣品牌”以自救
數據顯示,2020年,100個服飾樣本品牌中,凈關門店10家及以上的女裝品牌共有21個。其中,拉夏貝爾凈關店數超180家,赫基國際旗下ochirly和Five Plus,DONORATIC對應的數字超50家。
韓國品牌BASIC HOUSE WOMEN、H:CONNECT、衣戀等三者凈關門店數均超過20家。
不難看出,步履艱難是疫情之下女裝品牌在中國的共通之處。而當中,典型代表非拉夏貝爾莫屬。
2019年以前,拉夏貝爾旗下除了主打的同名女裝品牌,還通過內部孵化、對外控股和參股等方式網羅了近20個品牌,包括La Chapelle、Puella、7m、Candie’s、OTHERMIX、O.T.R、Siastella等。
可截至2019年底,拉夏貝爾國內線下門店數量從年初的9269個降至年末的4800余個,2020年線下門店進一步收縮至900余家。
同時,拉夏貝爾陷入高層震蕩,2020年一年更換了4位總裁。頹勢不止,不得不“賣品牌”——品牌授權,允許貼牌——以求生。
此舉遭到業內人士廣泛質疑,認為是“病急亂投醫”、“飲鴆止渴”。因為“貼牌”模式,雖“低成本、輕資產”,但存在一定局限性,更適合自身沒有門店的品牌,而于擁有一定門店規模的拉夏貝爾而言,“貼牌”模式容易帶來產品質量等系列管理問題,或損品牌形象。
2、男裝:溫和調整,老品牌煥新撩撥年輕人
與女裝相比,男裝品牌大多屬于溫和調整。據云智庫不完全統計,2020年,線下踩盤男裝的開關店比達0.65。其中,本次所選23個品牌中,凈關店數≥10的品牌共有10個,占比接近50%。
“顏值經濟”浪潮下,年輕男性消費者對穿搭要求更高,他們更渴望通過穿衣打扮彰顯個性,追趕潮流。
應潮流之變,多個成立超10年的老牌男裝,在產品、營銷上求變,努力討好年輕人。
以GXG為例,其討好年輕人的第一招是推跨界聯名品,傍上的大IP有潮流教父熊谷隆志、動漫《一人之下》、潮牌IH NOM UH NIT、潮玩IP[emailprotected]?手造盲盒。
無孔不入參與到年輕人“圈子”外,GXG煥新的第二招是關閉低效門店,打造潮流新店型。
2020年下半年,慕尚集團在武漢開設的全新綜合旗艦店,打造出創新實驗零售與沉浸藝術融合的智能空間。
該門店面積約840平方米,分上下三層。除了GXG品牌產品外,慕尚集團旗下的gxg jeans、MOVBAIN也有入駐,同時設有GXG Coffee、X LAB等體驗業態等。據悉,X LAB COFFEE開業不久風靡武漢網紅打卡圈,一度沖上大眾點評熱門咖啡店榜單TOP1。
當然,GXG煥新第三招是進駐年輕人聚集的社交平臺。如抖音、快手、小紅書、得物、虎撲、B站、Instagram等。
3、服飾集合店:“快時尚”退潮,hotwind、WESTLINK凈關店數靠前
繼ASOS、TopShop、New Look、Forever 21等退出中國后,快時尚的2020同樣不好過。
Gap旗下品牌Old Navy停業、荷蘭快時尚公司C&A出售業務、西班牙快時尚品牌Mango暫緩線下拓店,ZARA三個品牌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宣布僅保留官網及天貓旗艦店。
國外快時尚品牌退場連連,國內快時尚品牌亦在收縮,hotwind、WESTLINK在2020年凈關店數位列樣本品牌前列,分別為77家、29家。
“快時尚”線下退潮,一方面是因為它們加速布局線上,升級線下門店,“關小店,開大店”;另一方面,優化供應鏈,提高性價比,不再過分追求速度和數量。
二、運動裝、內衣賽道火熱,逆勢擴張亦有焦慮
健康意識覺醒,運動潮流悄然興起,屬于運動服飾的“黃金時代”來了。不論是登山、滑雪、潛水等戶外運動,還是瑜伽等小眾運動,都處于增長階段。
North Face、Vans等戶外品牌在中國高速增長,而Lululemon則靠一條瑜伽褲翹起百億市場,足見運動服飾市場的火熱。
而在互聯網和資本加持下,內衣新品牌掀起了內衣革命。數據顯示,2015-2020年,共有17個新興本土內衣品牌獲得26期融資。內外、蕉內、ubras等帶領年輕女性告別束縛,綻放自我。
1、運動裝:開店數穩中向上,最失意者是Kappa
在贏商云智庫統計樣本運動服品牌中,僅有Kappa凈關店超過10家,而FILA、MLB、adidas、PUMA、Champion均實現門店凈增。
Kappa是的意大利體育品牌,已有超過100多年歷史。由李寧公司于2002年引入國內,借助奧運之風,Kappa的“代理”模式快速發展,據媒體報道,時期其在中國內地有近4000家店,營收達42.62億元。
但隨著奧運光環退去,國內運動品牌普遍陷入艱難去庫存階段,Kappa也未能幸免,代理商的離去、假貨的沖擊下,陷入低谷,2018年營收暴跌至11.7億元。
與之相對的,另一個百年品牌Champion則在中國找到“第二春”。借力明星帶貨和潮牌聯名,掀起了復古運動風,進一步提升了其在潮牌圈子里的地位。
國外運動品牌在線堅挺,國內運動品牌則是異軍突起。
除了李寧、安踏之外,特步通過聚焦跑步鞋,形成錯位競爭,在圈內留下“跑步專家”的新形象。如今在各地馬拉松賽事中,隨處可見特步的身影。
而這一切源自2015年,特步確定“技術突圍、差異定位”的轉型策略。擴大研發投入、建立跑步科學實驗室X-lab、動力巢穴PB-X技術、推出競速160X跑鞋、贊助專業馬拉松運動員,特步通過“專業”贏得用戶認可。
2、內衣:新品牌忙于拉攏用戶,老品牌拼命變潮
舒適、方便是新內衣品牌的穿戴標簽,以互聯網思維玩轉差異化則是它們突圍之法。蕉內賦予內衣科技感,ubras主打無尺碼內衣,奶糖派則專注解決大胸型困擾,內外走高品質路線······
舒適內衣走紅,一方面是因為年輕女性審美觀念的改變,“悅己”取代“悅他”,“舒適”超越“性感”;另一方面,互聯網營銷攻勢,社交媒體種草、明星背書,宣傳產品功能性,吸引關注;跨界聯名、社群營銷,完成轉化;最后,通過品牌故事與消費者達成共鳴,沉淀忠實用戶。
大勢之下,內衣老品牌們紛紛變潮。曼妮芬、都市麗人更換品牌代言人,以拉近與年輕人距離;同時不斷調整品牌調性、產品設計,只不過完成后一步的轉型,無法短時間內速成。
三、中國服飾業變局,下一個風口何在?
可以看出,國內服飾行業已經發生巨大變化,除了“疫情”這一變量外,設計師的力量、資本的力量、消費者的力量同樣不容忽視。
1、中國品牌產品質量、設計、時尚感增強,性價比提高,與國外品牌競爭不落下風
設計能力的提升,源自國內設計師的成長,他們日漸活躍在國際舞臺中,“時尚界”開始逐漸接納中國力量。
2、來自資本、電商平臺的助力。“淘系品牌”借助阿里平臺之力,開始引領國內潮流
今年3月,天貓IP#潮流制燥#聯合天貓潮LIVE,發起天貓新季聯乘大賞,匯集潮流圈頂流128個品牌,發布超過180個新季聯乘系列,涵蓋上千款2021春夏重磅新季商品。
品牌聯乘創新玩法,加強潮牌與年輕人的連接,讓兩者之間產生更多新鮮、有趣、多樣的化學反應。
3、新一代消費者更自信、大膽,對時尚有獨特理解
數據顯示,Z世代對時裝幾乎無抵抗力。他們年購買頻次15次,單品平均購買價702元。追逐時裝秀,追隨博主,這些都表達了年輕人對時尚的渴望。
消費力市場不小,各圈層消費力在線,中國服飾業不缺賺錢的機會點,缺的是有效的賺錢方法與途徑。往后走,它們不得不在以下兩方面保持足夠敏感,以順風而行。
一方面,收縮加盟、代理戰線,靠自營內生增長。
從宏觀角度看,服飾行業面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行業競爭加劇、渠道變遷等不利因素制約,純規模構不成競爭壁壘,外延擴張模式難以為繼。
在這種情況下,單店經營效率成為關鍵,而這離不開精細化管理和品牌建設,自營模式將有望成為未來主流。
自營模式有利于增強公司對銷售終端的控制力、提高購物體驗,也利于集中公司資源和優勢,搶占高端市場、提升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
另一方面,以設計為導向,整合營銷渠道。
“她經濟”浪潮下,女性消費力進一步釋放,對服裝的配色、版型、款式等有更高要求。以女裝為例,“快時尚”已難以引發女性消費者共鳴,國內女裝品牌需不斷加深對“時尚”的理解,提升調性,促進升級,獲得高溢價。
同時,因為消費者需求更多元,觸點更廣泛,不同城市線級、不同年齡的消費者消費習慣不同,“整合營銷”越來越重要。
數據顯示,直播用戶呈現“女性主導”、“輕熟化”、“偏下沉”的特點,這類用戶剛需,重視性價比;搜索用戶呈現“年輕化”、“高線化”特點,屬特需人群,是時尚潮流的主力軍;而短視頻用戶偏“熟齡化”,30歲以上人群占比較高,這類用戶消費能力較強,興趣廣泛,難以捉摸。
這意味著,營銷活動更聚焦,方式更多元,聚焦鎖定目標客群,多元增加全網觸點,總之一切以促進增長、提升品牌形象為最終目的。
越過一座座山丘,中國服飾行業必然在產品與渠道雙輪升級中,尋至屬于自己的下一個風口。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數量多達幾百件甚至幾千件,搶注閑置、待價而沽惡意搶注囤積商標成一些企業生財之道國家有關部門表示,將從嚴審查、堅決遏制和打擊商標非正
2018-12-24 08:37
中新網12月21日電 12月20日,中關村在線2018年度科技大會暨產品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作為行業領先的科技互聯網媒體,這是中關村在線第十一
2018-12-21 10:19
據新華社報道,安徽省公安廳近日發布的《安徽省公安機關深化放管服改革39項措施》第11條規定,國內居民忘記攜帶有效身份證件的,可以在具備
2018-12-21 09:02
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陳康亮)中國經濟數字化變革方興未艾,蓬勃發展。作為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金融機構面對變革將何去何從?在此間
2018-12-21 08:46
中新網深圳12月20日電 (陳文 任冠元 蔣磊)深圳福田警方12月20日通報稱,深圳福田警方日前打掉財富中國非法集資平臺,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
2018-12-21 08:46
主題為新經濟·新電商·新零售的2018世界電子商務大會12月20日在北京舉行。圖為與會嘉賓出席開幕儀式。 主辦方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
2018-12-21 08:43
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趙建華)新修改的中國個人所得稅法將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對居民、非居民個人預扣預繳方
2018-12-21 08:39
中新網12月20日電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為保障我國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健康發展,協調解決5G基站與衛星地球站等其他無線電臺(站)的干擾問
2018-12-21 08:39
中衛西氣東輸互聯互通工程正式進氣投產,工作人員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楊迪 攝中新網銀川12月20日(于翔 楊迪)12月20日,西氣東輸的窗
2018-12-21 08:36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高亢)記者20日從中國二維碼注冊認證中心獲悉,近期成立的國內首家全球代碼發行機構——統一二維碼標識注冊管理中
2018-12-21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