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新能源國際投資聯盟加速中國企業“走出去”

時間:2021-07-30 22:43:21    來源:國際商報    

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在全球經濟社會大變革的關鍵時刻,“碳中和”目標進一步加速了轉型和創新的步伐。

“新能源國際投資建設聯盟擔負著整合產業資源、加強產業協作,合力開發境外新能源市場,推動中國新能源產業‘走出去’的重要使命。參與新能源國際投資聯盟的設計咨詢、金融保險、工程項目和生產制造等產業鏈各關鍵環節的企業和機構都是業內的佼佼者,掌握著行業的最新技術、最強資源、最大潛力,聯盟作為整體可以為客戶提供從投資建設到運營的全生命周期‘一站式’專業服務。”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石永紅在日前舉辦的新能源國際投資聯盟第一屆第四次聯盟大會暨業務對接會上表示,聯盟大會旨在踐行綠色低碳發展戰略,通過深入交流,發掘實踐案例,推動生態體系建設,共建綠色低碳生態圈,積極助力碳中和,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據石永紅介紹,經過近十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光伏產業已經從“原料、設備、市場”三頭在外發展成為“制造業水平、光伏裝機量、光伏發電量”三項世界第一,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引領著全球光伏產業發展。

2021年一季度,中國光伏組件產量超過30GW,同比增長40%;國內裝機量5.3GW,同比增長34%。1-4月,光伏電池組件產品出口73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30%。據有關機構預測,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有望大幅增長到160~170GW,其中中國新增裝機約為50~60GW。隨著受到多晶硅和組件價格的下降、光伏玻璃企業新增產能投產等擴大出口積極因素的影響,2021年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量可能超過90GW甚至接近100GW大關,比2020年提高20%以上,并將帶動光伏組件出口額比2020年提高10%以上。

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統計,2021年1-5月,企業備案境外光伏項目26個,項目金額約為23.2億美元,約占海外新能源市場比重的58.7%。海外光伏電站市場的不斷拓展,對中國光伏行業裝備、技術及運維服務成體系“走出去”將形成更強的帶動作用。

隨著風電開發成本進一步降低,風電在全球碳中和能源體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預測,到2030年,全球陸地風電發電能力將提升3倍,海上風電發電能力將提升10倍。

石永紅指出,2020年是風電行業歷史上表現最佳的一年,全球新增風電裝機93GW,比2019年增加了53%。隨著技術進步和產業規模擴大,全球風電裝機量已經是十年前的近四倍,風能也在世界范圍內成為最具競爭力的電源之一。當前中國已形成具有競爭力的風機葉片、齒輪箱、發電機、控制系統等風電裝備全產業鏈,風電生產、裝機規模已居世界第一位,成為全球最大的風電裝備制造基地。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統計,2020年中國企業簽署境外風電項目45個,項目金額48.3億美元,增長16.3%。2014-2020年,中國企業共簽署境外風電項目187個,項目合同總金額188.1億美元。

當前,中國光伏產業快速發展,但也存在產業鏈供給矛盾突出、技術壁壘高、行業競爭激烈等問題。同時,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認知水平、政策工具、措施手段、基礎能力等還存在一定的短板,要實現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愿景,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也是謀劃推動碳中和的探索階段、啟動階段。我們希望充分發揮機電商會的作用,與新能源國際投資聯盟一道,加強溝通交流,立足中國特色實踐,共同開展系統的光伏行業研究,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促進對外投資實踐和融資保險支持政策完善,實現良性互動與合作,為中國未來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為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石永紅表示。

據了解,今年年初,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正式啟動國際產業合作機制建設工作,希望有效整合各方優質資源,搭建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服務流程,配合國家戰略、服務政府施政,建設新型民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服務平臺。(記者 劉葉琳)

標簽: 碳中和 探索階段 碳達峰 碳中和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