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史學新作細說清末風云

時間:2021-09-15 03:46:1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史學新作細說清末風云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張鵬禹

2021年是辛亥革命爆發110周年。為紀念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近日推出了歷史學者劉江華所著的《清朝最后的120天》。

2011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出版了80卷《清宮辛亥革命檔案匯編》,全面收錄了有關辛亥革命的清方檔案。此后幾年,劉江華將80卷“檔案匯編”,尤其是武昌起義后的4000多件檔案一一瀏覽并作相關摘錄,結合《袁世凱全集》《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宮升平署檔案集成》等一手史料,對清朝最后120天進行了史實重建。

與研究辛亥革命的其他歷史著作相比,該書的一大特色是截取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到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這126天作為研究時段,以清廷應對為核心視角,沿著清政府處置武昌起義的時間鏈條,還原了清廷對武昌起義的應對、袁世凱出山、南北和談、清帝遜位等重大歷史事件的真實細節,介紹了清政府統治下的軍事部署失措、官場亂象叢生、經濟困局難破等社會狀態,另有前人未及而頗具新意的歷史考證。

武昌起義爆發迫使清廷任命賦閑在家3年的袁世凱為湖廣總督,袁氏為此提過復出條件,但史學界一直未就條件細節形成定論。劉江華從《清宮辛亥革命檔案匯編》所收的朱批奏折中揀出一份附件,經與多種相關文件比對,斷定即為“失蹤”已久的袁氏節略原本,首度揭開了“袁世凱出山八條件”的廬山面目。該書還對1911年12月袁世凱奏請變賣沈陽、承德兩處的大內瓷器以充軍餉一事作出考證,得出結論——袁世凱等雖曾進行藏品統計等工作,并聯系過外國買家,但在孫中山等人的干預下,這批國寶并未賣成。

填補歷史空白之外,《清朝最后的120天》還對辛亥革命經過進行了扎實的“史實重建”工作,包括南北議和期間南北雙方停戰幾次、慈禧給隆裕太后留下了多少內帑銀、清帝遜位前御前討論退位的會議開了幾次、孫中山和袁世凱共同治國的近50天里權力究竟如何分配、汪精衛謀炸攝政王載灃時告密者究竟是誰等問題,也在書中得到認真解答。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馬忠文評價說:“作者把繁瑣的考證和討論放到‘后臺’,努力重現清晰的歷史現場,成一家之言,向普通讀者展示出一段清清爽爽而又合乎情理的‘真實’”。

標簽: 史學 新作 細說 清末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