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音樂之申 響徹全球

時間:2021-09-16 00:31:57    來源:新民晚報    

  原標題:音樂之申 響徹全球(主題)

  一場小提琴賽給一座城市帶來了什么(副題)

  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一場高水平的國際音樂賽事會給一座城市帶來什么?行進至半決賽的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或許能給到你答案。在全球疫情仍嚴峻的當下,這一“上海籍”國際賽事如約而至,是傳遞安定、穩(wěn)定的信心與信念;網(wǎng)聚天下音樂人才的比拼,是告訴全世界的年輕樂手們,未來仍然可期;足不出“滬”在線免費欣賞超一流的比賽,給到市民甚至世界觀眾的是一份額外的音樂福利。

  據(jù)悉,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4場四分之一決賽直播國內(nèi)外瀏覽量達170萬,而2日半決賽直播國內(nèi)外瀏覽量約70萬。誠如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所說:“一場舉世矚目的比賽,不僅要選拔、培養(yǎng)明日巨星,還要把藝術的種子播撒向更多人。”

  賽前導賞 看熱鬧也看門道

  “有準備的聆聽”是上海交響樂團眾多普及品牌活動中較受歡迎的一個,很多古典樂“小白”一步一個腳印跟著這份“聆聽”逐漸走進浩瀚深邃的古典世界,聽見它的激昂澎湃、讀懂它的優(yōu)雅內(nèi)涵。

  將比賽視作音樂會來做導賞,是上交奉獻給這座城市愛樂人的貼心小禮包。比賽開始前兩周,“有準備的聽賽”導賞講座先比賽而行,樂評人李嚴歡在捷豹·上海交響音樂廳演藝廳,為200多位觀眾全方位介紹了比賽的曲目、演繹的難點、欣賞的門道。這場極具含金量的講座在比賽開始前一天上線播放,為賽事預熱。

  李嚴歡介紹道,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最鮮明特色在于曲目量大、難度高,選手要準備的曲目總時長達四小時左右,要與室內(nèi)樂團以及交響樂團合作,同時還要演繹指定中國作品,重在對選手“綜合素質”的考察。當然,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手自然不會只讓你聽見技術,還有蘊含于曲中豐沛的情感,以及融合了個人生命經(jīng)歷的對樂曲的獨到理解。

  獲得首屆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冠軍的日本選手木島真優(yōu),對這一賽事充滿感激:“我花了半年的時間來準備曲目,但這遠遠不夠。最具挑戰(zhàn)性的是演奏莫扎特小提琴協(xié)奏曲,因為要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華彩樂章。習慣了按譜拉琴的我,被激發(fā)了極大創(chuàng)造力。”

  播種未來 首次招募小記者

  今年,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一次招募“駐賽小記者團”。通過公開招募,層層篩選,有12名16歲以上的青少年入選。小記者們有不少正在學習音樂,對他們來說,這是一次近距離接觸專業(yè)人士的好機會。而這份難得的經(jīng)歷,也將為他們未來的音樂之路開啟更多可能性。

  比賽評委會聯(lián)合主席大衛(wèi)·斯特恩寄語年輕人:“我想對身處這個快節(jié)奏世界中的他們說——不要整天盯著電腦和手機,想想那些讓你與世界相連的事物——音樂、藝術、文學。這些東西是永恒的,而你永遠是其中的一部分。人生絕對會有困難和挑戰(zhàn),但是請珍惜每一天,珍惜所有美好的事物。”

  全球放送 直播時長逾50小時

  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從8月13日起,四分之一決賽開始通過眾多渠道面向全球直播。四分之一決賽和半決賽總直播時長逾50個小時。比賽評委會聯(lián)合主席徐惟聆介紹,直播的背后是選手和工作人員的加倍付出。在選手拍攝的視頻基礎上,幕后工作人員不僅要檢驗視頻的真實性,還要按照統(tǒng)一標準剪輯制作。部分直播在演奏畫面中還插入了正在演奏的樂譜,每一個小節(jié)的演奏是否跟樂譜相符,一目了然。

  大賽組委會執(zhí)行主任、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說:“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填補了此類賽事在上海乃至全國的空白,它給中國的年輕藝術家?guī)硪粋€機遇,也給觀眾帶來一次前所未有的藝術體驗。我們花了很多力氣告訴觀眾,這個比賽應該怎么聽,好的標準是什么,各個選手的特點和各個作品的要求是什么樣的。高水平的國際比賽是一座城市的窗口,能起到文化引領的作用。站得高,才能輻射更遠,整個城市的文化生活才會更有層次,有更多重的藝術體驗。”

標簽: 音樂 之申 響徹 全球

最近更新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