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內蒙古自治區林草局與螞蟻集團啟動戰略合作:由螞蟻集團在三年內再捐資1億元,通過公益項目“螞蟻森林”支持渾善達克沙地的生態治理。這1億元將用于當地林草生態的修復保護、沙化土地的治理,為助力科技興林、林草產業發展和促進農牧民增收注入更多活力。
當天上午,在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舉行的“螞蟻森林春種活動”中,螞蟻集團捐資支持的首批4萬多棵沙地云杉,由全國關心支持“螞蟻森林”的百余名各方代表親手啟動種植。據了解,這批沙地云杉是由全國3400多萬名網友在今年植樹節期間,用日常低碳生活積累的“綠色能量”,通過超1億人次的線上“澆水”申請種下。這片“綠色北疆共建林”在“世界地球日”當天,正式成為渾善達克規模化林場的一部分。
“綠色北疆共建林”揭牌
【資料圖】
渾善達克規模化林場是我國自2018年起新建的3個規模化林場試點之一,持續在《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下開展干旱、半干旱地區的荒漠化治理,控制風蝕沙化和水土流失,改善當地生物多樣性。
據內蒙古林草局統計,2016年以來螞蟻集團通過“螞蟻森林”公益造林項目,已為內蒙古各地的生態治理累計捐資超過10億元,在阿拉善盟、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興安盟、赤峰市、通遼市、錫林郭勒盟9個盟市的35個旗縣區,已種下梭梭、沙柳、花棒、沙棘、紅柳、楊柴、檸條、榆樹、樟子松、云杉、胡楊等樹種超過2億株,總面積超過200萬畝。
圖注:2016年種下的“螞蟻森林1號林”位于內蒙古阿拉善
內蒙古自治區林草局副局長馬強表示,“螞蟻森林”公益造林在內蒙古實施七年來,有力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內蒙古大地增綠,為當地農牧民增收,充分體現了螞蟻集團的公益責任擔當。“公眾廣泛參與、企業公益捐贈以及公益組織落實執行”模式下的植樹造林活動,已成為內蒙古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內蒙古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京津冀地區和華北地區的重要水源地,在國家生態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作為我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為集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省區之一,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在國家一系列重點生態工程的統一規劃下,年均完成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面積1200萬畝,占全國同期治理任務的40%以上,年均造林1000多萬畝、種草3000多萬畝,均居全國之首。內蒙古的全民義務植樹總量超過20億株,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連續15年保持"雙減少",國土綠化實現了從量到質的飛躍,取得"整體遏制、局部好轉"的歷史性巨變。
2023螞蟻森林春種現場
“與國家數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和生態建設一線幾代人的努力相比,螞蟻森林‘林如其名’,所做的微不足道,但我們相信‘此身雖微小,可擋一粒沙’,能在全國生態保護修復的統一規劃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是螞蟻最大的榮幸”,螞蟻集團可持續綠色公益部總經理蔣琤表示,2016年至今,螞蟻森林已在全國種樹4億多棵,約一半種在了內蒙古,從第一棵到2億多棵,內蒙古是螞蟻森林的“第二故鄉”。
“螞蟻森林捐出的每一棵樹,都屬于國家、屬于社會。從七年前種下的第一棵樹出發,螞蟻森林一直在自我進化,積極融入更廣闊的社會全局”,據蔣琤介紹,“螞蟻森林生態綠色發展基金會”已于日前通過了民政部門的登記注冊。在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的指導下,該基金會引入螞蟻集團之外的理事機制進行管理,將與全國各地的政府部門、公益組織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生態科普、環境研究等更多樣的合作。從“公益項目”到“公益基金會”的升級,這意味著螞蟻森林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2023螞蟻森林春種現場
在“螞蟻森林春種活動”現場,內蒙古林草局將寫有“人人貢獻一點能量,棵棵守候一方綠色”的錦旗,正式授予支持參與“螞蟻森林”的社會各界代表。這些“螞蟻森林的朋友們”,包括多年低碳生活“攢能量”申請種下2000多棵樹的“低碳達人”,也有堅守荒漠為全國網友實現綠色心愿的“一線種樹人”,既有常年奔波在全國各地“現場數樹”的林業部門驗收員,也有通過衛星遙感在太空為螞蟻森林“檢查作業”的科學家,還有采訪調研社會綠色發展進程的“記錄者”。
“螞蟻森林是綠色發展的一面鏡子。通過它,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家企業的善舉,更應該看到社會各方都在積極推動著綠色環保,用實際行動貢獻著自己哪怕微弱的力量”,以螞蟻森林為采訪調研案例的紀錄片《碳路森林》即將公映,導演周軼君談到,歷時兩年拍攝采訪的過程,就是自己對人與自然關系理解的一次“全新旅程”,希望大家看了影片后也會有所觸動,并對綠色低碳有新的認知。她希望讓更多人看到,還有很多人正在為保護地球而做出努力。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悠揚山歌別樣熱情(引題)廣西舉辦千場活動歡慶“三月三”(主題)光明日報記者周仕興通訊員萬樂之
2023-04-22 13:36
原標題:我國重大基礎性學術文化項目《儒藏》取得重要成果(主題)《儒藏》“精華編”主體部分完成(副題)
2023-04-22 13:48
原標題:蘇翊鳴蠟像入駐北京杜莎夫人蠟像館北京日報訊(記者王廣燕)身穿綠色系滑雪服套裝,腳踩具有個人符
2023-04-22 10:42
原標題:《灌籃高手》電影版上映兩天票房突破2億元,掀起集體懷舊觀影熱潮(引題)觀眾感慨:“我們與青春
2023-04-22 09:36
原標題:“青少年推薦書目”亂人眼(引題)專家支招:別盲目購買要會做減法(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祺瑤“名
2023-04-22 09:56
原標題:大興圖書館將推虛擬館北京日報訊(記者李洋)為迎接第28屆世界讀書日,近日,以“書香啟新篇奮進鑄
2023-04-22 09:52
原標題:科技與文化深度融合,保護與利用多元探索(引題)三星堆持續發力文化數字化(主題)人民日報記者宋
2023-04-22 08:36
原標題:“第二屆全民閱讀大會·書香列車”開行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4月21日電(記者嚴冰)4月21日起,國鐵集
2023-04-22 08:40
原標題:多彩民俗迎接“三月三”4月20日,在柳城縣鳳山鎮鳳鳴廣場,舞獅藝人在跳竹竿舞。當日,廣西柳州市
2023-04-22 08:43
原標題:抵擋歲月留痕新技術讓古籍新生新華社南京4月21日電(記者王玨玢、古一平)古籍文獻,濃縮著源遠流
2023-04-22 05:48
原標題:國外漫畫賞析【阿塞拜疆】 索坦里母雞難產面臨危險,伙伴們多是無能為力更有少數做“壁上觀”。此
2023-04-22 05:41
原標題:開心果左一:各玩各的左二:——還是帶她去動物園吧?左三:節約用水右一:禁止打擾北京 趙春青
2023-04-22 05:48
【作品廣議】原標題:令人啼笑皆非的學問肖承森無題 陳景國您喜歡送禮嗎?如果喜歡,我們一起看一幅漫畫《
2023-04-22 05:37
原標題:工人的畫(第1742期)勞動光榮 河南 巫德華待獵 吉林 孫德民贗品 安徽 王瑞生自從嚴禁為領導
2023-04-22 05:35
原標題:黃金木乃伊首次亮相北京北京青年報記者史祎王磊?“遇見古埃及:木乃伊文物特展”近日在遇見博物館
2023-04-21 22:39
原標題:“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項目《中國書畫文獻稿鈔本叢刊》在滬首發(引題)?十種稀見書畫文獻影
2023-04-21 15:45
原標題:《隱秘的角落》導演新懸疑劇播出北京晚報訊(記者李夏至)《隱秘的角落》導演辛爽再出新作,生活懸
2023-04-21 15:48
原標題:“書香列車”讓出行變身文旅北京晚報訊(記者路艷霞)坐上一列車,讀懂一本書,愛上一座城。4月21
2023-04-21 15:37
原標題:看銅鏡兩千多年的發展史寶鏡風華“省博”展出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文 卜松竹圖 王維宣)由廣東省博
2023-04-21 15:34
原標題:《奔跑吧》第十一季今日開播,游戲難度不降反升(引題)?鄭愷最佩服的是跟拍攝像師(主題)羊城晚
2023-04-21 13:44
原標題:《灌籃高手》公映劉昊然為它熬夜羊城晚報記者李麗電影《灌籃高手》4月20日正式公映。根據貓眼專業
2023-04-21 13:53
原標題:他們都是《灌籃高手》死忠粉,他們的籃球生涯從此開始“教練,我想打籃球,這句話我比《灌籃高手》
2023-04-21 11:41
原標題:越劇《蘇秦》展“浙江小百花”風采天津日報訊(記者劉莉莉攝影崔躍勇)昨晚,由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出
2023-04-21 11:44
原標題:損害景觀風貌、文物安全兩部門發布長城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國家文物局今天(
2023-04-21 11:35
原標題:馮驥才作品獲豐子愷散文獎特別獎天津日報訊(記者仇宇浩)昨日,第四屆豐子愷散文獎頒獎典禮在浙江
2023-04-21 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