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 正文

每日視訊:11月解禁潮對股價影響有限

時間:2022-11-12 16:07:51    來源:證券之星    

據Wind統計,11月共計193只個股迎來限售股解禁,涉及解禁股份共計288.34億股,解禁規模超4800億元。隨著大規模解禁潮來襲,市場擔憂股東集中減持恐令個股股價承壓。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盡管解禁是減持的前提,但解禁并不等于減持。大股東、董監高減持需遵循減持規則,3個月內可通過集中競價減持的占比較低,對二級市場影響有限。考慮到集中減持容易對股價造成短期沖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制約減持意愿。此外,隨著限售股大量解禁,流通股數量的增加,有望進一步提升股票交易活躍度,提高投資者參與度。

解禁不等于減持


(資料圖片)

縱觀過去兩年影響來看,11月解禁期對股價走勢節奏影響有限,資本市場表現也頗為穩定。東財Choice數據顯示,去年11月合計250只個股解禁,從解禁后20日漲跌幅情況來看,近70%的股票在解禁后20日內股價漲幅為正,同期滬深300指數也處于上漲趨勢。

從本次解禁對象來看,限售股類型主要包括三類,首發限售、定增機構配售和股權激勵限售,解禁后各類股東在退出選擇上存在差異。機構股東需考慮產品期限、兌現收益有可能率先減持獲利,高級管理人員可能因個人資金需求選擇減持,但大股東綜合考慮控制權、維穩股價等因素,往往不會發生大量減持行為。整體解禁影響對市場沖擊有限。

客觀上來看,減持是股東固有權利,也是股東合理合法的退出方式。依法合規進行的減持行為是正常市場行為,但因受到減持比例、受讓方限售期等規則約束,從股份解禁到產生市場影響也存在明顯的時間差,影響程度也更為平滑,投資者應當客觀理性看待。

另外,根據減持規定,大股東、董監高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應當在首次賣出的15個交易日前進行預披露。對于雖然不是大股東,但如果其持有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發行的股份和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份,每3個月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的該部分股份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大宗交易減持股份總數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2%。

解禁不改核心投資價值

事實上,基于對未來發展的信心,結合自身資金需求計劃、市場情況以及股價等因素綜合考慮,近期不少上市公司發布控股股東承諾不減持或延長鎖定期的公告,也有不少上市公司股東提前終止減持計劃,維護投資者信心。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8日,今年以來已有約280家上市公司相關股東提前終止了減持計劃。

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如果上市公司核心競爭力顯著,盈利前景良好,即使存在大額限售股解禁壓力,解禁方也未必會采取大額拋售的策略。限售股解禁或會對股價帶來短期沖擊,但并不會改變公司核心投資價值。

從行業分布來看,電力設備、計算機、基礎化工解禁市值位列11月前三。具體來看,6只個股解禁市值超過百億元,其中晶澳科技、金山辦公及寶豐能源解禁規模位列前三。隨著大規模解禁潮來襲,市場擔憂股東集中減持恐令股價承壓。

以晶澳科技為例,11月,公司將迎來兩輪定增配售股解禁。11月16日,涉及廣發基金、中歐基金、鵬華基金、JP Morgan等多家機構股東定增配售股解禁,占總股本比例的4.42%。11月29日,公司定增收購晶澳太陽能100%股權的限售股鎖定期屆滿上市流通,占總股本比例的49.46%。

不過,據業內人士分析稱,從晶澳科技本次解禁股東來看,定增配售股的解禁股東以公募機構居多,且均為長期持倉看好公司未來發展的股東,參與定增之前就持有公司大份額股票;大股東可能并無減持拋售意愿,公司最新可轉債也已獲得證監會受理,持股股東優先配售,從過去幾年來看,可轉債普遍能有20%-30%收益,大股東何不持股多賺點錢。綜合來看,本輪解禁對晶澳科技股價實際影響應該有限。

而從基本面、政策面來看,晶澳科技所處光伏行業需求高速增長的趨勢不會改變。在能源革命、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近期硅料新建產能逐步爬產放量,上游環節供需關系或將迎來逆轉,有望激發下游裝機需求。由此看來,隨著一體化制造正進入盈利擴張周期,在業務蓄力爆發前夜,機構股東選擇在轉折點前減持也并非明智之舉,或將錯失業績增長和股價增長的戴維斯雙擊黃金時段。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