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即時 > 正文

鼓勵深化“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 全國已建成互聯網醫院1100余家

時間:2021-03-29 10:53:42    來源:光明日報    
3月23日,國家衛健委舉行新聞發布會,就群眾看病就醫的“急難愁盼”問題,有關部門負責人給予了回應。

國家衛健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透露,據不完全統計,目前7700余家二級以上醫院建立起了預約診療制度,提供線上服務,全國已建成互聯網醫院1100余家。毛群安還表示,全國目前基本實現了健康碼的“一碼通行”。

“國家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基本建成,并投入試運行。”毛群安介紹說,7000多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接入了省統籌區域平臺,2200多家三級公立醫院初步實現了院內信息的互通共享。他指出,當前30個省份建立了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臺,提升線上監管能力。同時,鼓勵深化“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發揮信息化在輔助疫情研判、創新診療模式、提升服務效率等方面的支撐作用。

江蘇省統一規劃建設互聯網醫院,打通醫院的線上線下各個業務環節,提供一體化的服務,做到了“六個統一”,統一的身份識別、統一的健康檔案調閱、統一支付、統一電子發票、統一的證照互認、統一的服務入口,方便患者就醫看病。據江蘇省衛健委副主任蘭青介紹,全省現已建成105家互聯網醫院,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互聯網醫療服務已達到7400萬人次。

江西的“互聯網+”在服務公眾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效。據江西省衛健委一級巡視員曾傳美介紹,該省開展了電子證照的建設,自實施全面兩孩政策至今,生育登記辦理了198.83萬例,其中異地辦理了29.61萬例,生成出生醫學證明電子證照289.41萬張,并實現了與浙江、福建、廣東等10個省份共享出生醫學證明的數據;生成電子獻血證586.95萬張。

對于社會關注的“互聯網+”醫保支付的問題,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回應,明確健全“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堅持線上線下同類服務合理比價的基本原則,由醫保部門制定調整“互聯網+”醫療服務的價格。

據了解,北京、上海、江蘇等地部分醫療機構實現醫?;颊呖梢栽诩覇栐\、線上支付、藥品配送到家;天津、黑龍江等地及時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機構納入協議管理范圍;遼寧等多個省市全面推廣了醫保的電子憑證;山東、福建等地實現了處方開藥事前提醒、事中審核、事后監管一體化。(記者金振婭)

標簽: 健康碼 一碼通行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