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有史以來最強火箭終于要首飛了”,從16日到17日多家外媒紛紛在關注SpaceX公司“星艦”的發射進展。到底這一火箭的性能如何,為何能被稱為世界最強火箭?各家外國媒體和網友又為什么會這么“上頭”呢?
(資料圖片)
按照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計劃,“星艦”的首次發射定在北京時間4月17日晚上8時,但當天的發射比預計時間推遲了。
在一看到發射推遲的消息時,就有一種不太好的預感,按照老劉多次報道航天發射的經驗,這種推遲很大程度可以與發射出現突發故障有一定的關聯。
果然,多家外國媒體在北京時間17日晚宣布,由于壓力閥的故障,“星艦”當天的首次發射計劃推遲了。
不過,不論推遲與否,馬斯克的“星艦”計劃已經成功收割了一大批網絡流量與人們的關注度。
先來看幾家外媒在首飛前預報文章的標題,就可以看出熱度有多高。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標題為“馬斯克的SpaceX公司將試飛巨型星艦火箭系統”。
美國“太空”網站的標題還算比較克制,“SpaceX的第一艘星艦和‘超重型’發射:它將如何運作”
《時代》周刊的標題則為“SpaceX的星艦,有史以來最大的火箭,準備起飛”
讓外媒普遍推崇的“星艦”到底什么樣呢?
老劉說得通俗一點,外形就如同一個超大號的“竄天猴”。
不信請看這張圖。這是BBC在科普“星艦”組成部分的文章中使用的示意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外形如同“竄天猴”的“星艦”組合體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外形如同一個鐵罐子的“超重型推進器”,可以看作是我們小時候玩的“竄天猴”下面細長的木棍。而“星艦”的這個“木棍”有70米長,直徑達到9米,配置了33臺“猛禽”發動機提供推力。
而“竄天猴”的另一關鍵部分則是名為STARSHIP的飛船部分。
這兩部分組成了一個巨大的“竄天猴”。
雖然老劉將這個“身高”約120米的“星艦”火箭組合體稱為“超大號竄天猴”,但其實老劉對它并沒有任何不尊重的意思,只是為了用更加具象的形容來讓大家更容易了解它的構型。
而這個構型實際上也是馬斯克的“星艦”非常腦洞大開的創新之處。
一般來說,運載火箭分為多級,比如三級火箭,而載荷則是放置在最上部的整流罩內。
“星艦”則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將第一級推進系統與“星艦”飛船部分直接連接。
再來看看“星艦”在發射塔架上的樣子。
根據SpaceX的設想,“星艦”是一種完全可重復使用的運輸系統,可以將航天員和貨物運送到地球軌道、月球、火星等地。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星艦”兩部分都想要回收以便重復使用,但“超重型推進器”并沒有安裝著陸腿,所以SpaceX計劃采用地面塔架捕捉的形式進行回收。
馬斯克之前解釋了這一大膽的回收方式:SpaceX或許能夠在半空中捕獲“超重型推進器”,通過精心設計的“發射塔臂”,在推進器接觸地面之前鉤住安裝在其上面的柵格翼。
這個過程難度有多高,先來一起看看安裝在“超重型推進器”上的格柵翼什么樣。
按照SpaceX公司的設想,就是要用發射塔上的特制鉤子鉤住這些格柵翼。他們認為,盡管這樣的解決方案聽起來很復雜,風險也很大,但從技術上講,它將排除所有助推器回收所需的基礎設施,包括不需要在“超重型推進器”上安裝笨重的著陸腿。
不過,老劉仍舊對于這一思路不太理解,目前來看并不一定比安裝著陸腿、垂直回收于陸上或者海上浮動平臺的成功率更高。
由于這種著陸方式過于復雜,所以可以預計在“星艦”的初始發射任務中可能并不會進行回收。所以按照計劃,一旦完成首次發射任務的“超重型推進器”燃料耗盡,并與“星艦”飛船分離之后,將會被“拋棄”在墨西哥灣。
說完了它在構型以及回收方式方面的特殊之處,再來看看它之所以被稱“史上最強”火箭的原因。
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出,與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150噸的“星艦”相比,無論“土星五號”還是美國重返月球計劃的“太空發射系統”(SLS)的運載能力都是弟弟。
這種體量的火箭系統發射,變數自然很多,這一點從這次發射計劃整個過程的復雜程度就可以看出來:“星艦”組合體起飛后不到3分鐘,“超重型推進器”耗盡燃料并與“星艦”分離,隨后“超重型推進器”會被“丟棄”在墨西哥灣。“星艦”飛船將使用自身的6臺發動機,工作6分多鐘,最終進入預定軌道。“星艦”將在預定軌道中飛行數圈,并在夏威夷附近再入地球大氣層。預計它會在升空后約一個半小時后濺落于太平洋。
這其中任何一個步驟出現問題都會導致發射失敗。難怪在發射前,馬斯克主動降低外界對于發射成功的預期。他在上周日晚間的推特語音討論中告訴聽眾,SpaceX要成功實現“星艦”試飛面臨著嚴峻挑戰。許多問題都可能導致發射推遲甚至失敗。
有媒體對于發射前因為壓力閥故障導致發射推遲有一定的質疑,但這么大的家伙,馬斯克及其公司比較謹慎也可以理解,畢竟這個大家伙不僅關系著SpaceX公司的未來,也和NASA后續的多個重大航天計劃關系緊密。馬斯克17日在推特上發布消息稱,將在幾天內再次嘗試發射。
老劉最后要說一句,航天是高風險高收益的事業,我們一方面對于馬斯克旗下“星艦”首次發射的進展吃瓜不已,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佩服這位“鋼鐵俠”的決心與斗志。
經過排故之后,馬斯克的“竄天猴”能否一飛沖天,讓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樞密院十號)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蘇東坡的“花”樣人生江柳“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正是繁花似錦的季節。在蘇東坡眼里
2023-04-18 11:54
原標題:濟南市圖書館打造“閱讀大流量”中國文化報駐山東記者蘇銳周曉偉從8歲開始練習彈鋼琴,至今已有11年時間。到山東濟南上大學后,她每周
2023-04-18 11:50
原標題:金中都城遺址將建主題公園北京日報訊(記者孫穎)西二環菜戶營橋與西三環麗澤橋之間,將建設占地約15公頃的金中都城遺址公園。該公園
2023-04-18 11:36
原標題:非遺傳承志愿者“畢業”日前,由西城區非遺保護中心主辦的“民間瑰寶記憶西城”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志愿者招募活動結業儀式舉行。3
2023-04-18 11:36
原標題:懸疑刑偵劇《塵封十三載》在好口碑中收尾,示范類型劇在浩然正氣中的多面性表達(引題)時間的重量沉淀出警察的榮耀(主題)文匯報記
2023-04-18 11:34
原標題:男高音歌唱家、原總政歌舞團國家一級演員程志:(引題)攀登藝術高峰的腳步永不停歇(主題)中國文化報實習記者金洋3月29日,男高音歌
2023-04-18 10:38
原標題:國寶畫重點|千年前的它們為什么這么像?綠釉蓮花瓦當、藍釉方磚、楔形磚……位于拉薩市曲水縣才納村的溫江多遺址現場,吐蕃歷史文化
2023-04-18 09:52
原標題: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引題)填補考古空白勾勒文明圖卷(主題)中國文化報記者張影百萬年前的頭骨、萬年前的土陶器、溫州古港的元代
2023-04-18 09:40
原標題:山西“盲藝人”展示非遺曲目北京晚報訊(記者王廣燕)在太行山地區的基層,有著盲藝人宣傳隊這一特殊群體,以他們獨有的方式進行非遺
2023-04-18 09:44
原標題:體育電影《白色閃電》北京開機(主題)首次講述中國女子雪車隊追夢北京冬奧會的感人故事(副題)北京晚報訊(記者王金躍)昨天下午,
2023-04-18 08:39
原標題:兩岸專家研討“班春勸農”節氣文化——(引題)“中華傳統文化魅力讓大家為之心動”(主題)閔喆“‘班春勸農’是中華節氣文化的精髓
2023-04-18 08:36
護文化遺產彰時代新義原標題:文創臺燈、潮流玩具、主題咖啡館……國家級非遺無錫惠山泥人——(引題)守得住傳統跟得上新潮(主題)人民日報
2023-04-18 08:37
原標題:壯鄉喜迎“三月三”當日,廣西南寧市濱湖路小學舉行慶祝“三月三”主題教育活動暨2023年青秀區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啟動儀式。隨著傳統
2023-04-18 06:41
原標題:“2022年度廣東重要考古發現”項目公布中新網廣州4月17日電(記者程景偉)廣東省古跡保護協會17日發布“2022年度廣東重要考古發現”項目
2023-04-18 05:43
原標題:十大考古新發現探秘之一|3號頭骨“藏”著多少人類進化的秘密?“我們圓滿完成了階段性發掘任務,并榮獲業界最高的認可,非常激動!”
2023-04-18 05:34
原標題:浙江杭州:為城市留存工業記憶4月17日,中建三局的建筑工人在杭鋼工業舊址綜保項目一期工程現場施工。位于杭州北部的半山地區曾是杭州
2023-04-18 05:37
原標題:廢棄礦山變身廉潔文化公園4月16日,市民帶小朋友在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廉潔文化公園內觀看宣傳景觀。近年來,該縣利用廢棄礦山,通過微
2023-04-18 05:38
原標題:作家笛安:在鄭領獎同日迎來新劇央視首播河南日報記者李悅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張弋由馬伊琍、白宇主演的電視劇《龍城》于4月15日晚在
2023-04-17 16:34
原標題:世界經典名曲音樂會大禮堂呈現(引題)?天交奏響《拉德斯基進行曲》(主題)光明日報訊(記者高麗)昨晚,天津交響樂團《拉德斯基進
2023-04-17 16:52
原標題:“劇本殺”緣何成青少年緩解壓力的“救命稻草”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樊未晨最近,北京的高中學生賈航(化名)跟媽媽發生了一次激烈的沖
2023-04-17 15:44
原標題:北美票房:“超級馬里奧”刷新2023年迄今票房紀錄中新社洛杉磯4月16日電(記者張朔)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北美票房依然是“超級馬里奧”
2023-04-17 15:46
原標題:李宇春新專輯《周末愉快》上線今晚報訊(記者高爽)近日,李宇春全新專輯《周末愉快》在數字平臺上線。該專輯共收錄12首歌曲。李宇春
2023-04-17 15:36
原標題:話劇《鐘鼓樓》:四合院故事蘊藏著時間的哲思李俐一場上世紀80年代的胡同婚禮,最近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熱鬧開席,這就是根據劉心武茅
2023-04-17 15:34
原標題:百老匯正式停演35年音樂劇《劇院魅影》當地時間4月16日,在百老匯演出超過35年的音樂劇《劇院魅影》(ThePhantomoftheOpera)
2023-04-17 15:35
原標題:疏翠近珠簾:“鉤簾欲殺”故事來源考晚唐五代筆記小說中杜撰了許多關于杜甫的故事,諸如康水采文、“飯顆山”之譏、“牛肉白酒”說等
2023-04-17 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