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環球播資訊】研究分析:狼對人類的依戀行為有據可查!

時間:2023-04-30 19:54:13    來源:科普中國網    

《生態學與進化》(Ecology and Evolution)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報告表明,狼和狗一樣,可以對其熟悉的人類表現出依戀之情。這對于生態文明時代,正努力促進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共筑地球生命共同體的人們來講,莫不是一個好消息。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全國一級學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綠會)長期致力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密切關注各種生物的生存境況。綠會國際部現將該研究報告編譯發布如下,供感興趣的朋友參閱。


(相關資料圖)

科學家們發現狼可以對人類表現出依戀之情

2022年9月20日

文章來源:Stockholm University

狼的幼崽Hendris。資料來源:Christina Hansen Wheat/Stockholm University

當涉及到對人表達感情時,許多狗都是天生的。現在,《生態學與進化》(Ecology and Evolution)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報告表明,對人類照顧者表現出依戀行為的非凡能力在狼身上也存在。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研究人員對10只狼和12只狗進行了專門用于量化犬科動物依戀行為的行為測試,從而得出了這些調查結果。在這個測試中,23周大的狼和狗一樣能自發地分辨出熟悉的人和陌生人,并對熟悉的人表現出更多的尋求接近和依戀行為。

此外,熟悉的人的存在對狼起到了社會壓力緩沖器的作用,使它們在緊張的情況下平靜下來。這些發現建立在逐漸積累的證據之上,這些證據反駁了這樣的假設:與人類形成依戀關系所必需的能力只是在至少1.5萬年前人類馴化狗之后才產生的。

“我們覺得有必要徹底測試一下,”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倫理學博士克里斯蒂娜-漢森-惠特(Christina Hansen Wheat)說。“再加上早期的研究對這個問題做出了重要貢獻,我認為現在應該提出這樣的想法:如果狼身上存在人類引導的依戀行為的變異,這種行為可能是狗馴化過程中施加的早期選擇壓力的一個潛在目標。”

Christina Hansen Wheat和狼Lemmy。圖片來源: Peter Kaut

Hansen Wheat博士對了解馴化如何影響行為感興趣。為了研究這個問題,她和她的團隊將狼和狗的幼崽從10天的年齡養大,并讓它們接受各種行為測試。在其中一項測試中,一個熟悉的人和一個陌生人輪流進出一個測試室,為動物創造一個有點奇怪和緊張的氛圍。這項測試最初是為評估人類嬰兒的依戀關系而開發的,其背后的理論是,通過創造這種不穩定的環境,依戀行為(如尋求接近)將被激發。

從本質上講,研究人員在這個陌生環境測試中所要研究的,是狼和狗是否能夠區分熟悉的人和陌生人。也就是說,與陌生人相比,它們是否對熟悉的人表現出更多的感情,花更多的時間問候和進行身體接觸。如果狼和狗都能做到這一點,那就說明這種能力不是狗所獨有的,也就是說,它不是專門在狗身上進化出來的。

“這正是我們看到的,”Hansen Wheat博士說。“很明顯,狼和狗一樣,喜歡熟悉的人而不是陌生人。但更有趣的是,雖然狗沒有受到測試環境的特別影響,但狼卻受到影響。它們在測試室里踱來踱去”。

“然而,難能可貴的是,當熟悉的人——一個與狼群相處了一輩子的飼養員——再次進入試驗室時,狼群的踱步行為就停止了,這表明熟悉的人對狼群起到了社會壓力緩沖的作用。我以前不相信狼群會出現這種情況,這一實驗充分驗證了動物對于熟悉的人會表現出強烈的依戀這一固有的事實。”

狼崽Bj?rk. 圖源: Christina Hansen Wheat

Hansen Wheat博士補充說,狗和狼之間的相似之處,讓我們明白在狗身上看到的一系列行為的來源。而且,盡管對一些人來說,狼能以這種方式與人交流可能是一個驚喜,但她說回過頭來看,這也是有道理的。

她說:“狼表現出對人類的依戀,可能在狗馴化的早期階段具有選擇優勢。

Hansen Wheat博士現在將繼續利用三年來她和她的團隊在相同條件下手工飼養狼和狗的過程中收集的數據,以了解更多關于它們的行為差異和相似之處。

參考文獻:

Christina Hansen Wheat等人,狼的人類依戀行為表明人與狗的依戀關系存在常態化的祖先變異,《生態學與進化》(2022)。DOI: 10.1002/ece3.9299

編譯:Samantha

審核:YJ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