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過期一天的食品還能不能吃呢?

時間:2023-05-05 10:41:59    來源:科普中國網    

大家在購買食品時,經常會先看保質期,畢竟保質期關系到食品的質量安全,也有很多網友在購買食物時,喜歡買很多,但經常吃不完,存放一段時間后,發現過期了就直接扔掉。

**過期一天的食品還能不能吃呢?****生活中常見的食品保質期都是多久呢?**有沒有即使存放很久也可以繼續吃的食物?

別著急,這就帶你去了解一下!


(相關資料圖)

劃重點01

這4種食品沒有保質期

一、蜂蜜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真正的蜂蜜是沒有保質期的,即便長時間儲存也不易出現發霉變質的現象。雖然市面上售賣的蜂蜜都標有明確的保質期,這是因為國家規定食品必須標明食物有保質期,而蜂蜜的保質期大多為兩年。蜂蜜中含有0.1%~0.4%的抑菌素,幾乎沒有水分,即便細菌侵入也很難滋生。密封好的蜂蜜放在陰涼干燥處,一般是不會變質的。目前人類能找到最古老的蜂蜜是5500年前釀造的,并且至今仍然可以食用。可見保存得當的蜂蜜本身并無保質期,但有一個前提,蜂蜜不能是勾兌的假蜂蜜,且足夠成熟

二、食鹽

食用鹽在制作過程中會出現氯化鈉和化學物質,這樣就能有效維持保質期。因此,無論是什么鹽,一般都不會過期,只不過會因為儲存不當而出現潮濕結塊的問題,其實也可以繼續使用。

三、固體糖

固體糖類結構內部水分少、滲透壓強,不利于微生物生長,不易污染,因此不容易變質,也沒有保質期。但是糖容易吸收濕氣,如果放置不當,性質改變就會被微生物污染。如果放在陰涼環境下,避免高溫、高濕環境,一般能保存很長時間,建議盡量將糖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儲存

四、陳醋

據國家規定,酸度在4.5 g/dL以上的陳醋是可以免標保質期的,醋度到了這種程度,pH值過低可以明顯抑制微生物生長,防止雜菌污染,也能達到長期保存的作用。但是陳醋一旦開封后,難免會受到外界溫度、空氣的影響,如很多家庭一般會將陳醋放在爐火旁邊,這時溫度比較高,陳醋也容易暴露在空氣中,受到微生物污染后,就容易過期、變質。建議將陳醋密封放在陰涼避光處,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永久保存,若是陳醋液體變渾濁、有沉淀物或是口感異常,則說明陳醋已經變質。

劃重點02

生活中常見食品的保質期是多久?

一、蛋類儲存時間越長,質量就會下降

一般夏季室內常溫下儲存,保質期為10天左右。冬季室內常溫下雞蛋能放15天左右。當冰箱的溫度在2℃~5℃的情況下,雞蛋一般能放1個月左右,但蛋類食品每過1個星期,質量就會下降一個級別,因此最好盡快食用。

二、肉類冷藏保質期很短

魚肉、牛肉、豬肉、禽肉等新鮮肉食,冷藏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天。肉買回家后,如果不冷凍保存應盡快煮熟,熟肉冷藏時間稍長些,但也最好在一周內吃完。

三、米面正確儲存,保質期可延長1年

米面的保質期常溫情況下是6個月~12個月。如果是在北方,只要不放在高溫、潮濕的地方,在儲存條件正常的情況下,則可以延長到24個月。

四、面包和糕點保質期跟季節有關

面包、糕點這類散裝食物,冬季保質期一般是7天,春秋為3天~5天,夏季只有1天~2天。因為這類食物富含水分,如果保存不當,面包、糕點很可能隔天就發霉,不能繼續吃了。

五、食用油開封前后保質期不同

在未開封的狀態下,一般食用油的保質期是18個月。一旦開封后,食用油的保質期就會相應地縮短,3個月內食用完是最好的。

劃重點03

保質不僅在于日期,還在于儲存

有圈友說,為了口味和安全的雙保險,只要在保質期前吃掉就絕對沒問題了。實際上,這個觀點并不全面。一般來說,保質期往往和另一個指標挨著,那就是**“儲存方式”**。根據我國《預包裝食品標簽標準》(GB7718-2011)中的定義,保質期指的是,預包裝食品在標簽指明的儲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

比如:

1、采取巴氏滅菌法的鮮奶,往往會注明在冰箱里冷藏儲存,有的甚至還會標出具體的溫度區間。如果在太陽下放著,不用等到保質期里說的三四天,可能兩小時就已經沒法吃了。

2、海苔這類外包裝套著小包裝的食品,如果拆開外包裝,將其放置在比較潮濕的地方儲存,再拿出來的時候,很可能就已經失去了脆脆的口感。

另外,開了包裝的食物和全新包裝的食物相比,保質期要重新計算。當你打開包裝之后,食品原本的環境就會被破壞,這種破壞性也會隨食物種類的不同而變化。

比如:

鮮肉,在真空包裝里能放兩三天,但在打開包裝令其接觸外來空氣的那一刻,細菌就已經在滋生、繁衍。

劃重點04

保質期保的不僅是安全,還有這2件事

我們擔心的“過期了能不能吃”中的“能不能吃”往往是從安全性的角度出發;即過期了的食品,吃了會不會對人體有害?從這個角度來看,有一些食物,過期了絕對不能吃,比如鮮奶、鮮肉這類需要冷藏儲存且保質期極短的。很多人可能都會有相似的體驗,同樣是肉類,冷藏的就比冷凍的貴。而牛奶里,新鮮的牛奶也總是比保質期長的好喝。這是由于,生鮮類的食物減少了保鮮技術的介入,往往更容易保留原有風味,也因此必須采取成本更高的冷鏈等方式儲存。但這也就意味著,它們****滋生細菌的可能性要遠超其他食品。如果不盡快吃完,不但口味和營養會大打折扣,安全系數也會大幅降低。其實,保質期這個概念的最初設定,就是為了安全起見。

不過,對于許多商家而言,為了規避風險,它們通常會把保質期的標準抬高一些。比如薯片之類保質期長達一年的膨化食品,其實在制作的過程中就已經用了比較嚴苛的防腐工藝,減少了細菌入侵與滋生的可能。商家們設置的保質期,保的不僅是安全性,還多了“風味”與“口感”。畢竟,薯片作為零食,吃的就是美味以及咔咔脆的爽快。為了不砸招牌,商家對食品設定多個指標,并且不斷進行實驗與改良,綜合確定出一個日期,在這個日期前,保證食品的各項數據——尤其是與風味有關的數據都能達標。所以,咱們一般說的“保質期”,其實本身就包含好幾層意思。對于那些保質期比較長的食品來說,其實用最佳賞味期來描述才相對符合。所以,這類食品就算是在“過期一天”的情況下吃,也是可以的。

劃重點05

怎樣依據保質期判斷能不能吃?

1、保質期較短的食品

鮮肉、鮮奶,或者在店里購買的蛋糕、壽司、便當等即做即食類食品,此類食品,建議按照食品包裝上的建議進行儲存,過期了就算未開袋也不要再食用了。如果一次沒有吃完,最好做好保鮮措施,比如放進保鮮袋里密封并在冰箱儲存,盡快吃完

2、保質期1個月以上的食品

相對而言,這類食物只要沒有異味,表面沒有發霉痕跡,即使過了保質期幾天也是可以吃的,只不過口感和營養可能沒以前那樣好了。

3、調料最好這樣存放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買來可能短期內就會吃掉的食品,生活中還有一類食品,由于太過常見而被人們忽略了它們的保質期。那就是每天做飯都離不開的調料。很多人習慣把調料單獨拿出來,放在好看的調料盒里,每次拿取也方便,但這樣其實就已經在縮減它的保質時間了,畢竟,既開了包裝、又換了儲存的地方。調料瓶最好用能密封的,并且寫上它的存放時間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