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大深度隱伏水體近源瞬變電磁高分辨探測關鍵技術與裝備"科技成果評價會在京成功召開

時間:2022-04-24 10:54:08    來源:科普中國網    

2022年04月08日,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在北京(線上+線下結合模式)組織召開了"大深度隱伏水體近源瞬變電磁高分辨探測關鍵技術與裝備"科技成果評價會。項目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四家單位共同完成。中國科學院何滿潮院士、中國工程院李術才院士分別擔任評價委員會主任和副主任,北京科技大學方祖烈教授、北京建筑大學戚承志教授、南京大學施斌教授、長安大學范文教授、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葉英研究員、中南大學柳建新教授、重慶大學吳燕清教授擔任專家組成員。成果評價會由學會顧問秘書長方祖烈教授主持。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薛國強研究員代表項目組做成果匯報。

該項目針對大深度隱伏水體高分辨探測難題,系統開展了近源瞬變電磁探測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和新裝備研究,形成了"理論方法-儀器裝備-工程應用"的技術體系。取得了以下創新性成果:

提出了時變點電荷載流微元理論,揭示了地層波探測機理,獲得近源區電磁場精確解,建立了相應的電性源短偏移距瞬變電磁新方法。提出了大功率穩流發射、自適應可變阻尼傳感等關鍵技術,研發了配套的短偏移距高精度探測裝備,構建了地-空-井立體多尺度裝備技術體系。開發了近源短偏移電磁數據處理軟件系統,解決了多源噪聲的去除難題,實現了結構界面精細成像和雙模型驅動的三維反演。

上述成果解決了大深度、強干擾、復雜地表環境下隱伏水體的精細探測難題,并在國內100多個工程中成功應用。與傳統方法相比,探測深度和準確率均得到提高,4項成果獲得技術轉讓和推廣,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經評價委員會質詢討論,投票表決,一致認為該項目科技成果總體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標簽: 科技成果 中國科學院 關鍵技術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