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當前簡訊:生命無小事,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再次提升!

時間:2022-07-07 09:35:43    來源:科普中國網    

近日,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健康中國行動實施以來進展與成效。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介紹:目前,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93歲,主要健康指標居于中高收入國家前列。

人均預期壽命的提高,是衡量一個群體的最好指標之一。為什么這么說呢?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01,衡量群體的最好指標

生命無小事,我覺得人均預期壽命提升這個總指標,是一個很大的事情。舉個例子,人口平均預期壽命(英文:Life expectancy)是指假若當前的分年齡死亡率保持不變,同一時期出生的人預期能繼續生存的平均年數。

可以看到,分年齡死亡率是影響人均預期壽命的非常關鍵因素。

而這些年來,我國對分年齡死亡率的減少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典型的就是新生嬰兒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02,新生嬰兒死亡率

嬰兒死亡率的計算公式為 IMR=某年內死亡的嬰兒數/相應的同地區活產數×1000‰

這個數字是什么概念呢?

建國前,這個數字約為200‰;到了2000年,這個數字是28.38‰;2008年為14.9‰ ; 也就是說,建國前,10個嬰兒,2個死亡。而到如今,100個嬰兒中死亡人數也不超過1個。

這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數字,而是一條條人命。

03,《“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

事實上,這次公開的數據,是我國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一部分,在這個規劃中,對于很多數據,是有明確的要求的。

比如,嬰兒死亡率

領域:健康水平

指標:嬰兒死亡率(‰)

2015年:8.1

2020年:7.5

2030年:5.0

這個指南是2016年頒布的,我們可以看到2015年的時候,中國嬰兒死亡率還有8.1‰,也就是每千人嬰兒死亡8個。而按照規劃,到了2020年,要降到7.5‰,到了2030年的時候,更是降到5‰,相當于每千人中少死亡3個。

可別小看這個數據,降低嬰兒死亡率,意味著,不僅是出生的時候,還包括了孕前的管理,孕中的診斷以及早產兒的護理。

這期間涉及到了太多的內容,比如現在很多孕婦對于生產知識的掌握都要高很多。我經常看到一些婆媳的爭議,比如“那個年代生育如何,而現在人嬌貴之類的”,其實,這些所謂的嬌貴,正是現代科學生育的普及,人們對懷孕生育更加重視的結果,而這其中每一小步,最終在群體面前,都可能拯救許多生命。

當然,《規劃》里其實還有很多指標,而且都是很有直接意義的。

再比如,孕婦死亡率。

孕產婦死亡率(1/10萬)

2015年:20.1

2020年:18.0

2030年:12.0

要求從20.1降低到12.0.

可能現在人對于孕婦死亡這種不容易理解,但是至少在我小時候,聽說過的類似事情絕對不少,以至于有“兒的生日娘的難日”的說法。事實上,哪怕在今天,依然會存在各種孕婦死亡的可能性,尤其是在生育的時候。

類似的,還有

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

2015年:19.1(2013年)

2020年:比2015年降低10%

2030年:比2015年降低30%

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

2015年:89.6(2014年)

2020年:90.6

2030年:92.2

這些數據,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很難,尤其是越往后,難度越大,因為需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越多越細,對整個國家社會的要求也越高。

生命無小事,我希望這個數據未來會繼續提升,甚至提前實現目標。

標簽: 嬰兒死亡率 預期壽命 健康中國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