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淮安32歲的小李因長期酗酒出現幻視妄想、對空謾罵、不識家人等癥狀,被送醫治療。
▲圖:微博截圖
據了解,當事人小李從六、七年前就開始酗酒,每天飲酒1斤左右,醫生診斷為"酒精依賴伴有精神分裂癥",除了精神問題和嚴重的戒斷反應,還存在肺部感染、肝腎功能受損、股骨頭壞死等身體問題。
(資料圖)
在我們國家酒桌文化在所難免,從古至今都是這樣,只要有個理由就得“喝酒助興、一醉方休”,哪怕只有自己……
飲酒危害大,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說說飲酒的危害,以及實在要喝的話怎么做才能將對身體的傷害降低到最小。喝酒的要自知,不喝酒的就告訴家里飲酒的朋友吧。
01
飲酒的危害有多大
2018年《柳葉刀》上一項全球酒精健康負擔評估表明:喝酒沒有安全劑量,一滴酒也不喝健康風險是最低的。
還有一項發表在《柳葉刀·腫瘤學》雜志上的研究顯示:
2020年全球所有新增癌癥病例中4%與喝酒有關。對許多人來說,即使少量飲酒也可能帶來嚴重的健康風險。
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表明:
大量飲酒者在沒有臨床癥狀前已經存在大腦中動脈血流速度降低的情況,大腦動脈血流降低是腦梗死的危險因素之一[1]。另外,長期過量飲酒會導致血壓升高,糖尿病和腦卒中的發病率也會因此而增加[2]。
也就是說在酒精帶給人的健康風險中,沒有一滴酒是無辜的,喝多少都有害健康。
總結一下飲酒的多項危害:
① 長期大量飲酒,易患酒精依賴癥。使人食欲下降、身體消瘦,營養缺乏;
② 飲酒會消耗體內的維生素B,導致維生素B嚴重缺乏;
③ 大量飲酒可造成腸粘膜、胃粘膜的損傷及對肝臟功能損害,嚴重則導致腸癌、胃癌、肝癌;
④ 長期飲酒可造成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嚴重時還會造成酒精性肝硬化;
⑤ 過量飲酒會增加患高血壓、中風以及增加患乳腺癌和消化道癌癥等疾病的風險;
⑥ 長期飲酒還會導致人的大腦損傷,而且是不可逆的傷害。 所以對于喝酒這件事,除了能助興調節一下氣氛以外,真是沒啥好處!
02
不得不喝怎么辦
雖然明知道飲酒危害大,但很多時候卻身不由己,實在難以拒絕。那應該怎么做才能最大化降低飲酒帶給身體的危害呢?建議做到以下6點:
① 控制好量:無論別人怎么勸酒,自己要把握好量。根據《2022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成年男性和女性的每日酒精量都不要超過15g。[3]
注意是酒精的克數,不是酒的克數。這個量要怎么來控制呢?計算公式:
每天飲酒限量=1500ml/酒精度數
酒精度數2.5%vol(8°是原麥汁濃度)
可以參考下表中所示的量,如果必須得喝,最好控制在這個量。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22版》
② 別空腹飲酒:空腹喝酒會時酒精的吸收更快,喝酒之前最好先吃點主食,或者喝一杯無糖酸奶、牛奶等,這樣可以延緩酒精的吸收速度,也能減輕對胃的傷害。
③ 別和碳酸飲料一起喝:碳酸飲料中的二氧化碳會加快酒精吸收、進入血液中的速度,二者混合會讓你醉的更快。比如很多人喜歡的“江小白兌雪碧”,屬實不建議。
④ 別和咖啡、濃茶一起喝:咖啡、濃茶這些飲品含有咖啡因等讓人興奮的物質,會讓人越喝越興奮,影響對酒量的判斷,不知不覺就比平時喝的更多。
⑤ 不要一口悶:飲酒要小口慢飲,別一口就悶,否則不僅醉的快,對胃的刺激也更大。
⑥ 找機會多喝湯水:如果餐桌上有清淡的湯品,比如蔬菜湯。一定要找機會在喝酒的間隙多喝點湯,這就相當于多喝水了,能幫助身體代謝酒精,也能更好的控制飲酒量。記住,水可是最有效的“解酒”良方。如果沒有湯,那就旁邊放瓶水,直接喝水吧。總的來說,酒不是社交的籌碼,用酒辦成的事不長久、用酒交下的人非真心。能不喝酒就別喝酒!
你身邊有愛喝酒的人嗎?
都有啥奇葩理由?
參考文獻:
[1].尹美華, 項寧, 郝永紅. 大量飲酒對大腦中動脈血流速度變化影響的分析[J]. 河北醫藥, 2008(01):77.
[2].張芷, 張巖. 長期過量飲酒對血壓血糖的影響,在腦卒中人群的調查研究[J]. 中國社區醫師:綜合版, 2006, 008(015):P.14-15.
[3].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M].人民衛生出版社.2022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公益電影《隊長老爸》上映,致敬“城市美容師”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張翀日前,在今年的環衛工人節前夕,一部真實反映環衛工風貌的公益
2022-11-03 08:37
原標題:2022年文化產業IP指數報告發布(引題)《斗羅大陸》《人世間》綜合價值榜名列前茅(主題)北京日報記者路艷霞昨天,由中國經濟信息社
2022-11-03 08:35
原標題:第33屆電視劇飛天獎揭曉現實題材大獲全勝(引題)國劇“飛天”拒絕偽激情(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楊文杰中國電視劇領域的最高“政府
2022-11-03 08:29
原標題:陳小藝身兼多職復排《蓮花》(主題)下周六起首都劇場開啟本輪演出(副題)北京日報訊(記者李俐)熱鬧的排練廳,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
2022-11-03 08:35
原標題:香港將建4個新博物館聚焦文化推廣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葉麗麗劉麗斌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游局局長楊潤雄11月2日表示,未來香港將建4
2022-11-03 08:43
原標題:《鉆石突變,十年磨一劍:ALK或ROS1陽性晚期肺癌患者10年生存錄》首發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姬薇抗擊癌癥,是一條嘗盡人間冷暖的漫長、
2022-11-03 07:25
原標題:北京首例可移動文物保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宣判(引題)兩人給文物偽造“身份”后倒賣獲刑(主題)中工網訊?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
2022-11-03 07:42
原標題:5800余件珍品將亮相嘉德秋拍北京日報訊(記者王廣燕)31個佳作云集的專場,5800余件藝術珍品匯聚一堂,中國嘉德2022秋季拍賣會將于11
2022-11-03 07:26
原標題:《曹雪芹》亮相中關村舞劇節北京日報訊(記者韓軒)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入圍終評的作品、海淀原創舞劇《曹雪芹》,11月1日
2022-11-03 07:29
原標題:薦書︱長篇紀實作品《鹿之民》:完整記錄一個古老族群的消亡過程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近期出品的《鹿之民》
2022-11-03 05:25
原標題:薦書︱《谷物的故事》:每一粒谷物都藏著歷史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為什么說谷物影響了人類文明的興衰?為什么是谷物而不是瓜果
2022-11-02 18:30
原標題:紀錄片《大國建造》第二季播出人民日報北京11月1日電(記者陳世涵)近日,紀錄片《大國建造》第二季開播。該片共分為《因勢賦形》《地
2022-11-02 17:28
原標題:《再見愛人2》開播:三組全新婚姻樣本關照老年群體情感困境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在漫長的一生里,分別和愛不一定是相悖的。”
2022-11-02 16:26
原標題:國標舞首與大型國際藝術展融合冬奧開幕式團隊與美術作品對話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日前,北京大學商業與藝術研究中心、嘉德藝術
2022-11-02 16:32
原標題:印象街藝術區改造提升年內開工(引題)宋莊小堡再造“新印象”(主題)北京日報記者陳強作為藝術家聚集地,通州區宋莊鎮小堡村在海內
2022-11-02 15:41
原標題:紀念朱踐耳百年誕辰(引題)《致·踐耳》黑膠唱片首發(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紀念朱踐耳百年誕辰黑膠唱片《致·踐耳——紀念朱
2022-11-02 15:30
原標題:景山展出皇家園林詩書畫印北京日報訊(記者任珊)昨天,由首都師范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和景山公園管理處聯合主辦的“紫禁之巔皇都
2022-11-02 15:28
原標題:94版《三國演義》關羽扮演者陸樹銘去世老版《三國演義》關羽扮演者陸樹銘于11月1日上午去世,享年66歲。陸樹銘因曾主演1994年的古裝劇
2022-11-02 15:33
原標題:5年開展600余場活動吸引上千萬人次參與(引題)“周末藝聚”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品質化多元化(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俐與身著民國服飾的
2022-11-02 15:35
原標題:山西展出240余件跨越百萬年文物追溯中華文明起源中新網太原11月1日電(記者胡健)從243萬年前人類的第一粒火種,到4000多年前最初中國的
2022-11-02 08:33
原標題:第33屆電視劇“飛天獎”、第27屆電視文藝“星光獎”揭曉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記者王鵬)第33屆電視劇“飛天獎”、第27屆電視文藝“星
2022-11-02 08:33
原標題:詩意舞臺“湘音”繚繞(主題)原創歌劇《邊城》在中央歌劇院劇場成功首演(副題)北京晚報記者高倩方非攝吊腳樓靜靜矗立,水車緩緩轉
2022-11-02 05:47
原標題:京西二寶塔花紋匠藝高作者程東東在房山區西北的云蒙山南麓,河北鎮萬佛堂村,有一座曾經盛極一時的礦井——北京礦務局房山煤礦,采煤
2022-11-01 17:45
原標題:重慶“沉浸式劇本殺”,開創夜間旅游新模式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李國通訊員楊孝永夜市文化一直是山城旅游的一大特色與亮點,也是重慶人
2022-11-01 15:49
原標題:昆曲邂逅舞蹈再續“紅樓”因緣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王群10月29日,2022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北方昆曲劇院的原創昆劇《曹雪芹》在
2022-11-01 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