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智惠農民】蘋果綿蚜——吃蘋果的“棉球”_世界今日報

時間:2023-01-09 10:53:43    來源:科普中國網    

外來物種入侵問題是世界各國都極為重視的熱點課題,早在1992年聯合國就已經通過了《生物多樣性公約》并明確地督促所有締約國均應該避免引入,控制、減少對本地生態系統和物種產生威脅的外來物種。但隨著經濟全球化,各國之間的貿易越來越頻繁,使得外來物種入侵問題日益嚴重。近年來,我國農產品的進出口數量不斷增加,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傳播風險也不斷加重。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來物種侵害。”在我國對外農產品貿易中,蘋果占據重要地位,但蘋果綿蚜頻發使得蘋果進出口貿易受到極大限制,蘋果綿蚜是我國重要的檢疫性害蟲。


(資料圖片)

蘋果綿蚜是什么?

蘋果綿蚜Eriosoma lanigerum(woolly apple aphid),屬于同翅目、癭綿蚜科、綿蚜屬,是一種重要的檢疫性害蟲,主要寄生于蘋果屬,另外還危害梨屬、山楂屬等植物。蘋果綿蚜原產于北美洲東部。1801年傳入歐洲,1885年傳入亞洲,現今在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蘋果產區。蘋果綿蚜1910年首次在我國山東青島被發現,目前已遍布全國14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感染蘋果綿蚜的蘋果樹,感染部位會附著羊毛狀的白色物質,果樹受害后減產10%-30%,可削弱樹勢,果實質量差,嚴重時會使果樹枯死。

蘋果綿蚜在中國的生活史為不全周期型,僅有孤雌生殖世代。成蟲屬于中小型蚜蟲,長達2mm呈橢圓形,身體會呈現棕色或紫色,但通常被棉絮狀的白色分泌物所掩蓋,故稱蘋果綿蚜。蘋果綿蚜因其成蟲被碾碎后會留下紅色污漬,也被稱為“吸血蟲”。若蟲身體呈橙紅色,腹部表面有微微隆起的圓形角質層。若蟲一共五個齡期,經常會在一齡若蟲時遷移擴散,直至它們找到食物才開始產生蠟質細絲。

有翅的雌蟲及若蟲(圖片來自Sylvia Dekker)

一齡若蟲(左)、雌蟲(中)和雄蟲(右)(圖片來自W. R. M. Sandanayaka)

體表密布棉絮狀的白色分泌物(圖片來自Montréal)

蘋果綿蚜有何危害?

蘋果綿蚜是蘋果生產上的重要害蟲,同時也是我國進境檢疫性有害生物,綜合風險系數達1.89(中等偏高)。蘋果綿蚜繁殖能力很強,發育周期短。每只無翅孤雌蚜平均可產生約30.23頭,在28℃時,僅僅需要約10.72天就可完成一代,這使得其種群增長速度極快。其世代重疊現象明顯,一年可發生12-18代。蘋果綿蚜常聚集在果樹的傷口處,如傷疤、鋸口、剪口等,也危害新梢葉腋、老樹皮裂縫以及短果枝、果柄、根部等部位。被害部位會逐漸形成瘤狀凸起,凸起破裂后會造成很多傷口,更加劇了蘋果綿蚜的危害。果樹根部的瘤狀物,會阻止水分、養分的吸收與運輸,甚至使樹根潰爛,對于整棵果樹的生長發育造成嚴重危害。

蘋果綿蚜的危害以及局部放大(圖片來自Arnold Grosscurt)

蘋果綿蚜的危害以及局部放大(圖片來自Joseph Berger)

如何對蘋果綿蚜進行防治?

目前對于蘋果綿蚜的防治有以下幾種措施:(一)加強檢疫。對蘋果綿蚜進行植物檢疫是防止其傳播及蔓延最為有效的手段之一。加強對苗木、接穗和果實的檢疫處理,嚴防將疫區病蟲帶出或引入。(二)農業防治。加強果園管理,對果樹傷口及時涂上藥泥后用塑料包嚴,果樹休眠期去除粗翹皮,對受害枝條果實等集中焚燒。(三)化學防治。要科學施藥,利用各種藥劑,采用不同方式,各種方法結合從地面到地上全面治理。噴霧是目前主要采用的化學防治方法,在蘋果樹發芽開花之前或落葉之后進行噴藥,盡量做到細致全面。農藥可選擇蚜滅多乳油、樂斯本乳油和啶蟲脒等。(四)生物防治。已報道的蘋果綿蚜天敵有73種,日光蜂(蚜小蜂屬)被認為是其最重要的天敵,但是由于日光蜂的發育時間在蘋果綿蚜之后,只能在一段時間使用,七星瓢蟲和葉色草蛉結合可以彌補這一缺點。對蘋果綿蚜應采用綜合防治,國內提出“刮、鏟、噴、灌、堵、涂”的綜合配套防除措施,有效防控蘋果綿蚜。此外還應培育以及引入抗性品種,因地制宜選擇合適方式。蘋果綿蚜嚴重影響了國家和果農的經濟收益,對其防治切不可掉以輕心。

蚜小蜂在蘋果綿蚜體內產卵(圖片來自E. Beers)

噴灑化學藥劑(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葛靜凡(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在讀)

科學性把關:徐樂天(湖北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標簽: 蘋果綿蚜 局部放大 有害生物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