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熱推薦:星系與原子,宇宙結構與神經網絡,它們之間的相似只是巧合嗎?

時間:2023-01-10 09:44:28    來源:科普中國網    

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了奧秘,或許人類只有揭開了這個世界的全部奧秘才能夠找到生命的真正意義。

這個世界充滿了謎團,而最大的謎團莫過于宇宙與生命了,而這兩個看似并無關聯的事情,相互之間卻存在著諸多相似的地方,其實不僅是宇宙與生命,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我們所在的太陽系是一個恒星系,而恒星系也是一種最基本的宇宙結構,從宏觀視角來看,恒星系就是一個圓盤,圓盤的中心是太陽,其它的天體全部圍繞著這顆恒星運動。

太陽系的直徑約為2光年,而一個原子的直徑不過0.1納米,然而有趣的是,原子的內部結構竟然與恒星系頗為相似。


【資料圖】

原子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位于中心,而電子在原子核周圍運動,這不就是一個微縮版的恒星系嗎?也許你會覺得這只不過是巧合而已,沒錯,這的確可能是巧合,然而這樣的巧合幾乎隨處可見,比如宇宙的結構。宇宙是十分龐大的,宇宙中的星系數量多到不可計數,而這些星系卻并不是隨機排布的。

在宇宙之中,總是有一些區域的物質相對密集,而另一些區域則十分空曠,如果以上帝視角來看,宇宙的就是一張不太規則的大網,而就是這樣的結構卻與人腦的神經排布十分相似,當然,這可能又是一次巧合。

類似的巧合不勝枚舉,樹枝與閃電、葉片上的脈絡與縱橫交錯的河道,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令人驚詫,而為了研究它們之間的相似性,我們還有一個專門的學科,就是分形幾何。分形幾何認為世間萬物都具有自相似的層次結構,無論是星系,還是原子,無論是宇宙結構還是神經網絡,只要注意觀察,你都能發現這種自相似性。

有時候,原本并不十分相似的東西會逐漸趨于相似,比如互聯網與宇宙結構,隨著互聯網的逐步發展,它與宇宙結構之間的相似度也隨之逐步加深。

當然,這也有可能只是巧合,但有人并不這樣認為,比如互聯網數據分析聯合會的克里奧科夫就認為這種巧合的發生概率是極低的,這種相似性一定能夠找到更為合理的解釋。自相似性讓我們找到了宇宙與萬物之間的聯系,但卻使得宇宙更加深邃和神秘了,我們沒有覺得自己離真相更近,反而感覺更加遙遠。

自相似性也讓我們對宇宙的認知產生了新的思考。

宇宙在很多不同的層面上與其它事物存在相似性,然而事件萬物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有限性”,無論是人腦的神經網絡,還是互聯網,又或者是生物網絡,你都能夠找到它們的界限,如此說來,宇宙是否也應該存在著一個邊界呢?如果存在邊界,這個邊界又在哪里呢?這太難回答了,因為我們無法沖破宇宙的規律去驗證這一問題。

宇宙在膨脹,而且這種空間本身的膨脹在距離我們越遠的位置上,膨脹的速度就越快,所以我們的觀察被限制在了可觀測宇宙的半徑之內,至于可觀測宇宙之外的區域,我們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即便那里存在著宇宙的邊界,我們也無緣得見。

每當我們開始思考宇宙,便會哀嘆自己生命的短暫,這如白駒過隙般的生命實在沒有辦法讓我們對宇宙抽絲剝繭,逐步走向最終的奧秘。也許我們每個人存在的意義就是將人類文明傳承下去,于是后人便可以站在我們的肩膀上離最終的奧秘更進一步。

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sunmonarch

標簽: 宇宙結構 神經網絡 世界充滿了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