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專家:曾申明
中國農業大學 動物繁殖與發育科學系教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無論是逢年過節還是家常便飯,我們的餐桌上總是離不開豬肉,各種豬肉制作的美食,如紅燒肉、糖醋排骨、醬肘子等總是讓人食指大動,口水直流,可隨著年齡的增長,豬肉的味道似乎逐漸變得平淡無味。
有的小伙伴或許會安慰自己,是自己戴上了童年濾鏡,把那時難得吃上一回的豬肉味道給美化了,現在則用上了“原相機”,再回頭一切都不一樣了。
來源 | pixabay
事實真的如此嗎?一個可能會讓人難過的結論是:實際上并不是大家丟掉了童年濾鏡,而是豬肉真的不如以前香了。
我們吃的豬肉品種變了
由于國民經濟的增長和人口的增多,我國居民對于肉類的需求開始急劇增大,其中需求最迫切的就是豬肉。
豬肉一直都是中國人餐桌上最主要的肉類,2020年的國家統計年鑒數據顯示中國人平均的豬肉消費量達到了18.2千克,遠超牛羊雞鴨等其他肉類。面對急劇增長的豬肉需求,加快出欄時間、加大出欄數量成為各大養殖場的首要目標。
傳統土豬大多生長周期較長(約一年出欄),料肉比也更高(簡單說就是吃得多長得少),這些缺陷導致其難以滿足龐大的豬肉需求。同時,在對于豬肉的選擇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也不再鐘情于肥肉,反倒開始對瘦肉青睞有加。
湘西黑豬 來源 | 快懂百科
因此,早在上個世紀,引進洋豬的計劃就已經開始。
為了解決吃肉問題,我國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大規模引入國外的豬種,現在這些洋品種豬的豬肉已經占據了我國90%的豬肉市場,主要有美國的杜洛克豬,英國的大白豬和丹麥的長白豬三個品種。
杜洛克豬 來源 | 維基百科
土豬肉VS洋豬肉
在不少已經步入中年的人——尤其是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的兒時記憶中,餐桌上難得一見的豬肉總是噴香無比,在一塊烹飪得當的紅燒肉上,總可以看見由細嫩的肉和雪白的脂肪層構成的清晰漂亮的紋理,無需放油,肉塊上就能包裹著鮮亮的油光,并散發撲鼻的香氣,讓人一瞧便口水直流,一口咬下更是入口即化,唇齒留香。
之所以能夠呈現如此誘人的品質,關鍵在于傳統土豬的品種大多生長周期較長,吃得多長得還慢,這讓它們得以擁有碩大的身軀,存儲大量脂肪,肌肉纖維也更為纖細,口感上自然也就更細嫩。
來源 | pixabay
現在占據著我們餐桌的洋豬肉,在細嫩和鮮香上早已不復當年的水平,略顯平淡的滋味和稍微發柴的口感,再加上自己沒有高超廚藝的加持,做出來的菜肴就很難再讓人將其評價為美味。
洋豬生長快、上市周期短,出欄時脂肪含量低而瘦肉占比高,但肌肉纖維更粗,口感上也就更粗糙,這也讓它雖然出現在無數家庭的餐桌上,卻還是叫人不敢恭維的原因。
來源 | pixabay
豬肉好不好吃由脂肪決定
普通豬肉和土豬肉的口感上的巨大差別主要取決于它們的肌內脂肪含量,肌內脂肪是藏于肉類肌肉內部的脂肪,含量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口感的優劣。土豬肉相較洋豬肉含有更多肌內脂肪,烹飪后鮮嫩、多汁,脂肪在高溫下還揮發出讓人口水直流的誘人香氣,將原本平平無奇的豬肉的口味提升好幾個檔次。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有12個傳統土豬品種的肌內脂肪含量平均能夠達到5.8%,而目前市場主流的洋豬的平均肌內脂肪含量在2.3%左右,肌內脂肪含量的不同加上肌肉纖維粗細的區別,造就了二者在口味上的巨大差距。
來源 | pixabay
那為什么脂肪含量不同就會產生這樣的差異呢?原來這都是嗅覺在發揮作用。不知道大家在吃東西的時候有沒有留意過這樣的細節,比如可樂和雪碧都是汽水且都是甜的,喝到嘴里味道卻相差很大,這是為什么?聰明的各位肯定立刻想到了兩者的差別,那就是氣味不同。嗅覺作為人體味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讓人感受食物味道層次這方面發揮著決定性作用,可以說沒有嗅覺吃很多東西都會味同嚼蠟。土豬肉更為豐富的脂肪含量使其在烹飪時會揮發更多的香氣,大大豐富了人們的口感體驗。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豬肉仍會是我們餐桌上最主要的肉類,面對其口味逐漸變得平淡,人們或許會覺得惋惜,但更多的人卻會因此感到慶幸,因為舍棄了口感這一賣點,換來的是更為親民的價格和可靠的蛋白質來源,這對于依舊占據著我國大多數的中低收入群體而言是再好不過的消息。
洋品種豬大量占據市場,讓豬肉這道曾經逢年過節才能品味到的幸福味道變成如今無數人餐桌上的平淡日常……如果考慮到今天可以隨便吃豬肉這一點,這么一看,碗里的豬肉好像也沒有變得不好吃嘛。
上一篇:天天播報:春節喝酒,如何減少危害?這份攻略請收好!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新春走基層原標題:沉浸式展演受民眾青睞——江西南昌歷史文化街區春節民俗活動見聞新華社南昌1月25日電新華社記者郭杰文大年初三,位于江西省
2023-01-26 09:46
原標題:你未唱罷他已登場(主題)兔年新春戲曲曲藝演出真鬧猛(副題)新民晚報記者趙玥“我要‘兔’個吉利!”這兩天在天蟾逸夫舞臺一樓服務
2023-01-26 07:50
原標題:新華全媒+丨尋兔之旅開啟,快上車!兔年來了,溫順可愛、機智活潑的“兔兔”再度成為國民“萌寵”。小朋友在北京市石景山區模式口歷史
2023-01-26 07:55
原標題:甄子丹執導并主演(引題)《天龍八部之喬峰傳》直播首秀(主題)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由甄子丹任總導演,甄子丹、王晶監制,朱瑋杰
2023-01-25 14:42
原標題:滬上科普場館年味足人氣旺(主題)上海科技館三館三天累計客流11 6萬人(副題)文匯報訊(記者沈湫莎)春節假期過半,滬上科普場館日
2023-01-25 10:47
原標題:春節檔七部熱門影片聯合發布《倡議書》(引題)抵制盜版嚴防盜錄盜播(主題)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正在熱映的七部春節檔熱門影片聯
2023-01-25 09:41
原標題:《滿江紅》:從“爽片”中辨認張藝謀文匯報記者柳青電影《滿江紅》公映前,72歲的張藝謀說,他忐忑的心情就像要交作業。現在看來這份
2023-01-25 09:39
原標題:天交特別策劃新春系列音樂會(引題)大年初三,音樂快閃送祝福(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昨天是大年初三,作為天津交響樂團“愛在
2023-01-25 09:52
原標題:天圖新春不打烊精彩活動饗讀者(引題)兔年伊始,拜年送書香(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過年給最早到館的讀者拜年、送書香福利,已
2023-01-25 09:38
原標題:2023中國網絡視聽年度盛典舉行串聯十年追光者的奮斗故事今晚報訊(記者高爽)昨晚,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
2023-01-25 09:44
原標題:楊紫瓊成為首位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華裔演員中新社洛杉磯1月24日電(記者張朔)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24日公布第95屆奧斯卡獎提名
2023-01-25 08:36
原標題:《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眾主創今日返津見觀眾上映首日,打破七項票房紀錄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由天津市委宣傳部聯合攝制,天津橙子
2023-01-25 08:55
原標題:跨界融合多元創新名家薈萃弘揚傳統文化(引題)天視相聲春晚盡享歡樂盛宴(主題)今晚報訊(記者劉桂芳)大年初二19:30,2023天津衛
2023-01-25 08:34
原標題:多家劇場春節假期演出爆滿、加座一票難求,市場反饋同比超越2019年(引題)兔年新春上海演藝市場收獲“開門紅”(主題)文匯報記者黃
2023-01-25 08:47
原標題:實主義創作手法增加觀劇沉浸感(引題)《三體》讓科幻真“落地”(主題)今晚報記者劉桂芳在開年大劇好劇扎堆的當下,科幻劇《三體》
2023-01-25 08:43
原標題:兔年冷知識:守株待兔兔子撞樹是困的嗎?兔年說兔,很多人對“守株待兔”這個寓言故事不陌生,它出自《韓非子》,說的是戰國時期宋國
2023-01-25 07:56
新春走基層原標題:最是兔兒爺惹人愛光明日報記者郭超“一層層的擺起粉面彩身、身后插著旗傘的兔兒爺——有大有小,都一樣的漂亮工細,有的騎
2023-01-25 07:43
原標題:酷!新春電影檔,科幻“炫”自信新華社上海1月24日電(記者孫麗萍)兔年新春,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以上映僅3天票房破10億元的成績,
2023-01-25 07:39
原標題:津味兒節目亮相“雜技大聯歡”天津日報訊(記者張帆)日前,《爭奇斗艷滿園春──2023中國雜技大聯歡》在河南衛視播出,其中,天津雜
2023-01-25 07:34
原標題:薈萃十大國際金獎節目(引題)中國雜技團“金牌節目”陪您過年(主題)北京晚報訊(記者王潤)2023年大年初一到初三(1月22日-24日),
2023-01-25 05:52
原標題:北京多家博物館春節假期延時開放北京青年報記者崔毅飛兔年春節,北京市文物局所屬博物館立足本館特色,均推出延時開放舉措。春節期間
2023-01-24 21:39
原標題:春節檔票房破25億業內:市場恢復信心中新社北京1月23日電(記者高凱)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1月23日16時,2023年春節檔總票房(含預售)已突
2023-01-24 14:36
新春佳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但在口岸邊境地區復雜形勢面前,新疆老爺廟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民警義無反顧堅守在執勤一線,一組漫畫進入他們的世界
2023-01-24 14:35
原標題:導演付寧逝世享年55歲中新網1月24日電北京時間23日,著名影視編劇、導演付寧在北京逝世,享年55歲。付寧導演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從事
2023-01-24 14:38
原標題:春節檔期未過半票房已超30億?(主題)《流浪地球2》和《滿江紅》領跑市場(副題)北京晚報訊(記者袁云兒)春節檔電影市場迎來火爆開
2023-01-24 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