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燭光里的媽媽》到《是媽媽是女兒》——(引題)?
流行歌曲中的親情關系變遷(主題)
趙樸
(相關資料圖)
一首《是媽媽是女兒》,從年初問世以來始終熱度不減,引起聽眾廣泛共鳴的同時,也讓我們重新意識到流行歌曲不僅可以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可以訴說人情冷暖、映照社會變遷。
親情是人們感情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從早些年被廣為傳唱的《燭光里的媽媽》,到今年大熱的《是媽媽是女兒》,華語樂壇圍繞這一主題不時有好歌問世,同時又呈現出富有時代特征的變化。
從爭執到理解:對話式的音樂表達
歌曲中的代際親情,往往是子代對親代思慕感恩的單方面表達,從《燭光里的媽媽》《真的愛你》到《聽媽媽的話》《時間都去哪兒了》,諸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對此都有動人呈現。父母對子女的舐犢情深總是“無言地送贈”,一般不訴諸歌唱,即便歌中加入長輩角色,如佟鐵鑫和楊洋對唱的《父子》或布仁巴雅爾一家的《吉祥三寶》等,也都是親子兩代一派和諧美滿。《是媽媽是女兒》,卻是對這些歌曲創作傳統的突破。歌手黃綺珊和希林娜依·高在歌中的對唱,不是常見的互相附和,而是真正的對話、甚至交鋒。
歌曲從媽媽向遠在他鄉的女兒隔空告白開始:“我的孩子啊,我不知道自己做得夠好嗎,我是第一次做媽媽”,忐忑表露對女兒深切疼愛的同時,含著一絲委屈;女兒也回應說怕自己做得不夠好,但加了一句“我是第一次做女兒,可也是第一次來做我”。因為聚少離多,母女二人親密中帶著幾分客氣,這不難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女兒的話語里有以往親情歌曲少見的獨立意識,這或許是媽媽那些委屈的緣由。
接下來,媽媽一邊自我寬慰“孩子會穿過大雨,去懂人間的道理”,一邊又不停嘮叨“早上吃飯了嗎?按時睡覺了嗎?原諒我只懂這樣參與你生活”,字面上看,媽媽愛得無力,甚至自責,但或許因為演唱者雖盡力克制仍難以完全壓抑的強大發聲機能,這些話聽起來帶著不甘;面對這些,已長大成人的女兒滿是無奈:“媽媽會留在童年,給我打很多電話,我先掛了地鐵上”。生活狀態處于平行世界的母女,站在各自的立場、帶著各自的情緒對話,掛了電話又同時驀然發現“我是那么地想念你啊”,這幾乎就是無數家庭親子關系的真實還原。歌曲雖然以明朗的大調色彩為基礎,卻不時與陰柔的同主音小調進行和弦互換,讓音樂處于陰晴不定的氛圍,造成突然而至、又忽然而逝的情緒波動,傳神地呈現出真切又糾結的母女情。
母女間的問題沒有解決,平時積累的情緒還要釋放。女兒袒露心聲:“你的噓寒問暖,我知道是為我好,但又讓我覺得,我不曾被信任著”,旋律不再有柔和的線條,而是由兩個音交替反復構成,語氣焦躁;媽媽也很急切:“不擔心的人,一定不做媽媽,我知道全知道,可是我心疼啊”,旋律被切分成短小音型的重復,低音中隱藏的半音下行如泣如訴。當女兒勇敢地喊出“請放心讓我前往屬于我的人生吧”,媽媽也無法再強硬,只能用“有一天你也會成為一個媽媽”希望喚起女兒的理解。這個沖突強烈的段落,在二人和唱“像溪水環游世界,擁抱回它出生的河流”,借喻世代更替、循環往復的樸素真理時達到情緒頂點,歌曲隨之進入高潮。
“我希望你被愛著,我希望你要快樂”,這是歌中母女二人第一次用一致的曲調共同唱出樂句,以聲部的共鳴隱喻觀念的共識。無論兩代人的想法有多大差異,希望家人幸福快樂的初衷不會動搖,建立在血緣天倫和養育厚恩情感基礎上的對彼此的深愛,能化解一切。
歌曲的尾聲別有深意。母親一邊仍在擔心自己“做得夠好嗎”,一邊送給女兒最大的支持“有件事我非常確定,你是最好的女兒,請相信自己”。其中固然有父母對兒女無條件地支持鼓勵,又何嘗沒有母親經過掙扎,不得不接受孩子已然長大而自己終將放手退場的無奈?人言“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就是不斷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多么痛的領悟。
然而,這首歌的突破和深刻,還不止于此。
“孝而不順”:協商式的親密關系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現代化道路上大踏步邁進,鄉土中國向城鎮中國轉型,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其內部結構和情感關系在不斷變化,人們對孝道的理解也在轉變。
1990年,毛阿敏以一曲《燭光里的媽媽》感動了無數聽眾。歌中以“你”代替“您”來稱呼媽媽,更符合女兒跟媽媽的親密關系。經過1980年代的思想解放,宗法教化中父輩的絕對權威與子女的壓抑服從有所松動,人們更接受親情是基于愛的孝、而非基于等級秩序的禮。更有深意的是,歌中女兒一開始欲言又止,后又說了很多“寸草春暉”的話,終于在歌曲高潮唱出“媽媽呀女兒已長大,不愿牽著你的衣襟走過春秋冬夏”這句心里話,這或許是為歌曲中表現子代的獨立意識開了先河。
相比《燭光里的媽媽》中女兒吐露心聲的委婉,竇唯的《噢!乖》對父輩的叛逆毫不掩飾:“沒有一個能感到溫暖的家,還要我去順從你們,還要乖乖聽話,說那是兒女對父母的報答”,音樂中雷鬼節奏持續的反拍律動、痞氣的笛子,跳蕩著青春荷爾蒙催動的對傳統禮教的挑釁。
隨著1990年代的市場經濟大潮沖擊著文化傳統,主流話語需要家庭更多發揮社會穩定器的功能,人們也渴望有安穩的家可以棲居,《常回家看看》應運而生。這首歌旋律質樸、接近口語,但就敘事方式而言,歌中的話既不是兒女的口吻、也不像是父母說的,更像居委會大媽的耳提面命。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孝親敬老的美德內生于血緣和感恩,第三方出來宣教,多少有些變味;但在當時親情關系日趨衰弱的態勢下,確有其必要性。
進入新世紀,社會轉型中有兩點對代際關系影響重大:其一,家庭結構趨向小型化,人口(尤其年輕人)不斷向大城市集中,情感和物質資源向下一代流動;其二,數字技術改變了知識生產、信息傳輸和人們生活的方式,數字素養的落差使長輩無法保持權威,甚至要接受晚輩的逆向教化。
這導致代際關系兩個方面的轉變:一方面,在城市中開啟新生活的年輕一代仍需要父輩的經濟支持和社會經驗,而老人也甘愿付出以支持子女發展事業和幸福生活。長輩“恩往下流”和自己打拼的困難,使子代理解父母的不易,認識到父母作出的犧牲,以子女知恩、感恩、報恩為主題的親情歌曲在新世紀層出不窮,其中不僅有《天之大》《兒行千里》這樣的主流敘事,就連被視為青少年代言人的周杰倫,唱起媽媽時也打乖乖牌,一首《聽媽媽的話》完全沒有平日的酷拽。
另一方面,盡管老一輩的持續付出已經標識著其家庭權力支配地位的解除,數字技術派生的信息權力進一步解構了父輩掌握知識與話語霸權而形成的“敬”的基礎,他們仍然希望得到更多來自子女的情感慰藉,并以此為孝道新的表達。這種新式親密關系的建立,不但需要子女知恩感恩,也要長輩放棄要求晚輩無條件的尊重與服從,以溝通協商來消除代際沖突、彌合親情疏離,以個人與家庭的幸福作為生活的最終目標。
“孝而不順”、平等商議,是新式家庭倫理和孝道的重要內涵,在之前的親情歌曲中,盡管有獨立、有叛逆、有感恩,但幾乎看不到“協商”的表達,《是媽媽是女兒》在這方面有著精準把握。在你來我往的溝通中,二人都說出了心里話,媽媽的讓步令人感動,女兒在追求自我成長的同時,也依然對媽媽充滿尊敬:“你那么勇敢善良,我很像你就不怕”,母女在溝通中達成了相互理解,加固了情感紐帶。
從《燭光里的媽媽》到《是媽媽是女兒》,折射出幾十年來現代社會高速發展與千百年中華傳統孝道不斷磨合后生成新式家庭倫理的過程。然而市場往往將注意力聚焦于描摹戀情中悲歡離合的歌曲,而對其他的情感題材關注不足,這無形中窄化了歌曲的表達空間,也會讓聽眾們錯過許多佳作。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作者為流行音樂研究專業博士,杭州師范大學副教授)
標簽:
上一篇:天天通訊!懸疑刑偵劇《他是誰》:在革新與堅守中講述警察的精神傳承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從《燭光里的媽媽》到《是媽媽是女兒》——(引題)?流行歌曲中的親情關系變遷(主題)趙樸一首《是媽媽是女兒》,從年初問世以來始
2023-03-22 14:49
原標題:懸疑刑偵劇《他是誰》:在革新與堅守中講述警察的精神傳承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作為今年首部播出的懸疑刑偵劇,《他是誰》在各
2023-03-22 14:41
原標題:群演這份工作,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有綜藝節目讓明星在橫店的劇組體驗“橫漂”工作,還有生活中300多名大學生素人,集體做群演參
2023-03-22 14:43
原標題:以腳步丈量歷史文脈《登場了!北京中軸線》啟動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祖薇薇3月21日,“北京中軸線網絡視聽文藝精品發布活動暨網絡綜藝節
2023-03-22 09:48
原標題:《孔雀》十年重裝再出發(引題)?楊麗萍:舞臺交給下一代(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郭佳“萬物之靈”孔雀,被舞蹈藝術家楊麗萍搬上舞
2023-03-22 09:36
原標題:北京中軸線網絡視聽文藝精品發布活動舉行人民日報北京3月21日電(記者劉陽)21日,“北京中軸線網絡視聽文藝精品發布活動暨網絡綜藝節
2023-03-22 09:50
原標題:讓水利文化遺產潤澤心靈(新語)張偉昊浙江諸暨,井眼密布的桔槔井灌,素有灌溉文明“活化石”之稱;四川岷江,都江堰歷經2000多年,
2023-03-22 09:49
原標題:南博大展聚焦長江下游文明(引題)?大江萬古流江南文脈遠(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尹曉宇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為中華文明的誕
2023-03-22 08:45
原標題:北京琉璃渠村老舊窯廠變身文創園區——(引題)?千年窯火今重燃(護文化遺產彰時代新義)(主題)人民日報記者賀勇近日,在北京市門
2023-03-22 08:36
原標題:浙江省松陽縣“拯救老屋行動”持續發力(引題)?推進文物保護迎來更好發展(走進傳統村落)(主題)人民日報記者竇瀚洋“今年,我們
2023-03-22 08:38
原標題:山東菏澤:“牡丹書房”成為居民家門口的圖書館3月16日,在山東省菏澤魯西新區岳程街道,居民在“牡丹書房”里閱讀書籍。近年來,山東
2023-03-22 07:40
原標題:總臺與全俄國家電視廣播公司合作開發歷史影像資料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俄羅斯全俄國家電視廣播公司今天(3
2023-03-22 07:38
“走進傳統村落”原標題:浙江省松陽縣“拯救老屋行動”持續發力(引題)推進文物保護迎來更好發展(主題)人民日報記者竇瀚洋?“今年,我們
2023-03-22 05:39
原標題:大鵬率《保你平安》劇組來蓉路演“這部電影就是我們對待謠言的態度”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周琴綜合正觀新聞“年度高分喜劇”《保你
2023-03-21 15:51
原標題:當傳統藝術成為“綜藝”“文創”,可還相看儼然?文匯報記者柳青“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回歸,首周末的兩臺演出《牡丹亭·音樂傳奇—
2023-03-21 14:42
原標題:“太熱象限”巡演連唱兩天王以太艾熱再現說唱魅力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徐語楊“盡管都清楚時間教人堅強,光陰的馬車請你Driveslow(
2023-03-21 14:32
原標題:“90后”曹鵬圓夢(引題)“星星的孩子”首登“上海之春”舞臺(主題)新民晚報記者朱淵前天,宛平劇院因為一場“愛在春天”的交響音
2023-03-21 14:45
原標題:靠復仇劇拿回“榮耀”宋慧喬打了一場“翻身仗”韓劇《黑暗榮耀》從2022年末開播即成為網飛全球榜排名第五的劇集,到如今《黑暗榮耀》
2023-03-21 14:35
原標題:守正傳統傳承武藝(引題)荔灣再現粵劇祖師華光誕巡游(主題)羊城晚報訊記者馬思泳、通訊員荔宣報道:因疫情去年停辦的粵劇祖師華光
2023-03-21 14:43
原標題:《唐宋八大家文學課》出版發行:從文學看文化從文化見文明中新網北京3月20日電(記者高凱)日前,由《國家人文歷史》編著的《唐宋八大
2023-03-21 13:37
原標題:春分|生活明朗,萬物可愛“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3月21日5時24分我們迎來春分節氣。桃花紅了,杏花白了,楊柳青了,在
2023-03-21 13:43
原標題:古裝劇仍占“大頭”,刑偵、懸疑、現實題材熱度提升(引題)今年香港國際影視展國產IP出海成焦點(主題)羊城晚報記者胡廣欣第27屆香
2023-03-21 13:56
原標題:新勢力唱響春之聲新民晚報記者朱淵是誰,掀起了“上海之春”首波浪潮?昨天是第38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開幕第二日,“春”之舞臺
2023-03-21 13:47
原標題:配音“塌房”影視“失聲”?演員也該為角色開口了!近日,某配音工作室發布公告稱,公司內外多名配音演員涉嫌刑事案件,一時掀起熱議
2023-03-21 13:38
原標題:香港林村:追溯悠遠記憶,賡續文化基因新華社香港3月19日電(記者梁文佳)在700多年的歷史變遷中,位于香港新界大埔的林村深深積淀著
2023-03-21 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