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江蘇:非遺為旅游增添了地域文化底色
中國文化報記者 張 婧
(資料圖片)
近年來,江蘇創新開展“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活動,突破時空限制,把形式多樣的非遺展示展演植入景區旅游全要素,讓游客全程感受、共享非遺活態魅力。
經過兩年試點,目前,江蘇省已認定省級示范項目20家,打造了“古典園林空間的跨媒體非遺展示”項目蘇州拙政園、引入園林版昆曲《浮生六記》的蘇州滄浪亭景區等,這些景區已成為許多游客專程前往的打卡地。
“我們堅持從江蘇實際出發,以非遺促進景區品質提升、以旅游促進非遺保護傳承,加強頂層設計、實踐路徑的探索研究,推動非遺和景區真融合、深融合。”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說。
為給“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活動提供優質平臺,江蘇省創設了非遺創意基地、非遺旅游體驗基地,打造了集傳承、體驗、教育、培訓、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非遺旅游融合載體。目前,全省已認定省級非遺創意基地13家、非遺旅游體驗基地10家,這些基地成為人們走近非遺、體驗非遺、品味非遺的重要場所和旅游目的地。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江蘇省級非遺創意基地共為景區設計非遺文創產品2500余件,實現營業收入8120余萬元,培訓非遺創意人才超1400人次。在2022年第四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中,打造了“炫非遺”數字體驗場景,展示了非遺之家元宇宙體驗、數字非遺混合現實體驗、運河非遺數字長廊等,用數字化、潮流化方式講好非遺故事。
在南京,熙南里“傳承有道樂享非遺”展演活動有聲有色;在揚州,非遺元素已有機融入瘦西湖沉浸式夜游項目;在鎮江,非遺項目已將西津渡1800米的游覽線路完整串聯;在蘇州,景區線上線下同步共享的“非一般的甄選鋪”琳瑯滿目……在江蘇的景區,越來越多的人與非遺“不期而遇”,成為“水韻江蘇”的一道獨特風景。
作為“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省級示范項目,拙政園通過非遺公益體驗,將昆曲、古琴、蘇繡、緙絲、蘇式糕點等一系列隨物賦形的非遺帶入古典園林,重點打造《拙政問雅》夜游體驗,讓蘇式雅趣在光影交錯中帶給游客無限想象。蘇州市拙政園管理處(蘇州市園林博物館)主任、館長薛志堅認為:“活態傳承是最好的保護,非遺不僅為景區增添了文化魅力,也讓非遺項目擴大了知名度和影響力,使參觀者在旅游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參與到非遺傳承和文化傳播之中。非遺與旅游的雙向賦能,使非遺不再是束之高閣的古老技藝,拙政園在打造‘園林+’過程中對非遺文化的深度利用,為園林事業發展拓展了更廣闊的供給空間和增量空間。”
2018年,蘇州市姑蘇區政府與蘇州市園林局共同策劃了昆曲浸入式園林版《浮生六記》戲劇,將滄浪亭與昆曲完美融合,將演員的表演滲透到演出場景之中,游客沉浸其中,可以一邊聆聽昆曲的唯美曲調,一邊領略園林的詩意之美。
“這種實景浸入式體驗和在劇場里靜坐觀看演出完全不同,使觀眾的代入感、參與感倍增。”蘇州市滄浪亭管理處副主任紀亦平表示。
江蘇省秉承“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堅持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游、用旅游的載體傳播文化,推動非遺有機融入旅游產品和線路,創造性推出“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理念與一系列優質活動,實現了非遺與旅游融合互促、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有機結合,不僅讓非遺走進了現代生活,得到了有效傳播,而且讓旅游增添了地域文化底色。
標簽:
上一篇:寧夏:“星星的故鄉”從“網紅”到“長紅”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江蘇:非遺為旅游增添了地域文化底色中國文化報記者張婧近年來,江蘇創新開展“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
2023-05-15 16:41
原標題:寧夏:“星星的故鄉”從“網紅”到“長紅”中國文化報記者劉海紅2021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
2023-05-15 16:34
原標題:第三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在鄭州閉幕這是5月12日拍攝的第三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現場。5月
2023-05-15 15:34
原標題:《清代戰爭全史》出版李治亭、楊東梁主編的九卷本《清代戰爭全史》,近期已由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
2023-05-15 15:34
原標題:河北金山嶺長城第三次大規模保護修繕完工5月13日拍攝的金山嶺長城景色(無人機照片)。近期,位于
2023-05-15 15:56
原標題:意大利雕塑家波莫多羅作品展將在羅馬舉辦這是5月11日在意大利羅馬波莫多羅作品展媒體預展上拍攝的
2023-05-15 15:33
原標題:大興舊宮防火監督員進社區“放電影”本報訊(記者張宇)一個真實火災案例的宣傳效果,好過千百遍枯
2023-05-15 15:44
原標題:《速度與激情10》?17日再啟程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橫跨影史20余年的“速激之旅”將再度啟程,全
2023-05-15 14:55
原標題:《世說新語風物》看盡魏晉生活氣象,風雅群像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一提起魏晉,大家都會想起魯
2023-05-15 14:42
原標題:風雷京劇團上陣父子兵北京日報記者王潤5月12日至21日,北京風雷京劇團全新創作的“胡同”系列京話
2023-05-15 11:34
原標題:“冷門歌手”隱退多年人工智能帶來新熱度(引題)AI孫燕姿攻占華語樂壇?(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壽
2023-05-15 10:52
原標題:“海洋文化與形象史學論壇2023”在浙江寧波舉辦【信息與動態】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古代文
2023-05-15 10:42
原標題:“琴鍵上的馬拉松”開啟下半程,7場音樂會呈現32首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布赫賓德:(引題)“演出時
2023-05-15 10:48
原標題:短視頻里講《紅樓夢》蔡丹君多了38萬“學生”北京青年報記者王磊王熙鳳拿著大家的錢放高利貸,一年
2023-05-15 10:37
原標題:張藝攜北交上演“大師的碰撞”北京日報訊(記者韓軒)今年是作曲家勃拉姆斯誕辰190周年,也是作曲
2023-05-15 10:50
原標題:波提切利:佛羅倫薩的華美夢幻,來了又去了(主題)——評上海東一美術館正在舉辦的“波提切利與文
2023-05-15 09:37
原標題:歷史理性即指通過人類以往經驗探究事物之所以然之自覺——(引題)中西歷史理性之差異(主題)趙軼
2023-05-15 09:36
原標題:在美好博物館感受美好生活人民日報記者巨云鵬場景化呈現品牌發展成就、沉浸式感受產品魅力……中國
2023-05-15 09:57
原標題:國家文物局與山西共建云岡研究院北京日報訊(記者牛偉坤)國家文物局、山西省人民政府日前簽訂共建
2023-05-15 08:56
原標題:湖北房縣發現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原始群落近日,湖北十堰市房縣林業局上龕工作站在野外森林資源調
2023-05-15 08:48
原標題:古村老屋成文創空間經濟日報記者謝瑤劉麟從湖南省郴州市城區出發,經1小時車程進入北湖區華塘鎮茅
2023-05-15 08:42
原標題:河南鄭州新砦遺址或為夏代早期都城在河南鄭州近期舉行的中國考古?鄭州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
2023-05-15 08:47
原標題:博物館與美好生活張昱早在公元前307年,斯里蘭卡天愛帝須國王統治期間就建立了自然保護區,開始關
2023-05-14 21:55
原標題:線上線下雙管齊下源頭治理與現場執法共抓(引題)本市開展“黃牛”非法倒票專項整治(主題)北京青
2023-05-14 13:34
原標題:走出《漫長的季節》,探尋法律的真相鄒星宇20年前的王響是一名掌控二十掛“鋼鐵巨獸”的火車司機,
2023-05-14 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