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陳佩斯:上陣父子兵,不搞一言堂

時間:2023-06-30 14:57:44    來源:齊魯晚報    

原標題:攜新戲《驚夢》濟南巡演,與兒子陳大愚同臺飆戲(引題)


【資料圖】

陳佩斯:上陣父子兵,不搞一言堂(主題)

齊魯晚報記者 師文靜 

6月29日至7月2日,陳佩斯攜自己涉足舞臺劇二十余年、導演并主演的最新原創大戲——戲臺三部曲之《驚夢》來濟南巡演,在山東省會大劇院連演四場。《驚夢》是繼《戲臺》之后,陳佩斯領銜一眾實力派演員再次精打細磨的誠意之作,是陳佩斯和兒子陳大愚戲里戲外上陣父子兵的首次同臺切磋。6月28日,陳佩斯、陳大愚父子接受了齊魯晚報記者專訪。

談新戲

介乎悲劇和喜劇之間

話劇《驚夢》由毓鉞編劇、陳佩斯導演并主演,演員還有巫剛、何瑜、陳大愚等。從劇本創作到搬上舞臺,歷時三載打磨。作為“戲臺三部曲”之二的《驚夢》,在劇情上和《戲臺》并沒有連貫性,該劇以戰爭時期為背景,圍繞昆曲大班和春社在戰亂中的生死命運展開筆墨。像《戲臺》一樣,《驚夢》也是一部笑料十足、藝術水準極高的“喜劇”作品——但《驚夢》絕不止于此:這部劇從內里觀照傳統文化藝術及昆曲的傳承,將戰爭殘酷、文藝之美、人性慈悲與家國前途等融為一體,可謂“確實站在《戲臺》之上了”。

談及《驚夢》的創作過程,陳佩斯稱,這部戲一開始也是像《戲臺》一樣將京劇作為“戲中戲”,從京劇入手寫,但故事立起來后發現京劇不合適,需要找一種更具形式美、精致美的戲曲藝術,然后就找到了昆曲,將昆曲《牡丹亭》中一折非常巧妙地融入其中。話劇《驚夢》中,昆曲唱詞與劇情滲透呼應,互為看點,同時抒發人物情感、凸顯主題。這種藝術巧思的完成,讓陳佩斯感嘆“有時候真的像是老天爺都已經安排好了”。把京劇、昆曲先后融入作品中,是否有很深的戲曲情結呢?陳佩斯表示,他自身并沒有戲曲情結,而是在劇本出來后,再請教專業戲曲老師,開始深入地去了解和學習京劇和昆曲。《驚夢》中的昆曲表演段落,全部經專業戲曲老師細細指點,演員們從頭接受訓練,才最終呈上舞臺。

談及《驚夢》的創作特色,陳大愚告訴記者,《驚夢》也是講動蕩年代戲班的故事,以戲劇本體為主去創作,而非追求所謂畫面、意識表達等,只是死死抓住故事,突出人物的命運線。作為研究了幾十年喜劇的創作者,陳佩斯對《驚夢》從戲劇方法論上給讀者做了專業的引導。2020年《戲臺》來濟南演出時,陳佩斯曾告訴記者《戲臺》匯集了他幾十年積累的喜劇理論,提升融入了喜劇的“互不干涉”技巧、“誤會法”套路等,作品對喜劇技術的巧妙運用,讓觀眾獲得很多樂子,而新作《驚夢》帶給觀眾的感受又是全新的。“《戲臺》是一部規規矩矩按照喜劇方法去做的戲,更直工直令;《驚夢》的故事結構變了,不再是結構喜劇作品,它介乎悲劇和喜劇之間,完美地包容、融合兩種完全不同的藝術形式,由悲生喜,由喜生悲,兩者互為因果。《驚夢》更注重對故事情節、人物命運的刻畫,由其生發出喜或悲,這部劇給觀眾帶去的藝術享受是不同的,大家一會兒咧嘴大笑,一會兒又有點傷心了。這部戲的敘事結構不一樣了,風格也變了。”

談表演

兒子的演技由觀眾評判

《驚夢》是陳佩斯和兒子陳大愚首次同臺切磋之作。陳佩斯在戲中出演和春社班主童孝璋,有十年舞臺表演經驗的陳大愚以主演身份躋身老一輩戲骨們中間,詮釋戲癡常少爺。陳佩斯和陳大愚既是導演、執行導演,又都是戲中主演,兩人如何處理表演、分工合作等,令人好奇。

在自身表演方面,陳佩斯告訴記者,在《戲臺》《驚夢》兩部戲中,他都飾演戲班班主,但兩個角色完全不同,都有各自的人物魅力。和春社班主童孝璋、五慶班班主侯喜亭在兩部戲中,都起到承載故事發展的作用,班主就是架起戲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五慶班班主稍微世俗一點,游走于動蕩的社會環境中;和春社班主性格執拗一點,腦子不夠活躍,建立起了喜劇中“一根筋兒”式的獨特人物性格。“這兩個角色和我在現實生活中的位置是一樣的,所以人物都有我的影子在里面。演這兩個人物,我沒有去學誰,就按照自己的感受去演,我演的也會和別人不一樣,因為我就是他們。”

陳佩斯坦陳,《驚夢》巡演,連演多場,對年近七十歲的他是很大的體能體力考驗,比如人物的衣服為了做出質感,重達七八斤,演出一整場下來,很消耗體能。有兒子在身邊擔任主創,分攤了很多工作,他最大的“挑戰”就只剩演戲。

《驚夢》中,陳大愚飾演戲癡常少爺,一出場便神采奕奕串了一把“睡魔神”,聽聞炮火來襲,第一反應是“別讓他們炸壞了我新修的戲臺子”,戲癡之心讓他忘記生死。陳大愚說,自己的角色是“票友”,沒有昆曲的身段要求,只有唱功呈現,但為了演好戲,他和其他演員都接受了專業的昆曲訓練,訓練形體、唱腔等,盡量完全貼近角色。

至于在排戲中父子倆誰聽誰的,陳大愚說,他作為執行導演,工作的原則是執行父親作為導演的意志,然后再偶爾提出自己的建設性想法,“我聽導演的,我們倆也都聽觀眾的”。陳佩斯分享道,自己很在意創作中的民主,絕不搞一言堂,至于兒子的演技如何,陳佩斯說陳大愚每次演出都會錄像,給自己找問題糾錯,進步很快。“演得如何,只能觀眾來看看他好不好,就是一眼的事兒。看完了觀眾心里就有數了。”

談戲外

會探索多種喜劇形式

6月27日,陳佩斯和陳大愚在濟南護城河畔打泉水的視頻沖上平臺熱搜,父子倆濟南深度游引發熱議。此次來濟南,陳佩斯父子不僅喝了泉水泡的茶,還吃了把子肉、九轉大腸、水晶肘子、朝天鍋等美食。父子兩人對濟南的泉水文化、美食文化贊不絕口:“肉又大又多吃得很爽”“演出完還要帶著泉水走,去其他城市泡茶喝。”

陳佩斯父子對濟南情有獨鐘、感情深,還源于他們有大量的粉絲來自山東。陳大愚透露,他們的短視頻粉絲有1000多萬,其中近三分之一來自山東,可見山東觀眾對陳佩斯父子、對喜劇的偏愛之情。

本輪巡演路上,陳佩斯和陳大愚每到一城,都去探尋當地的風俗文化、名勝古跡,拍一條本土特色濃郁的短視頻,發在自媒體上。拍短視頻也是兩位演員的工作之一,陳大愚坦言,短視頻對傳播舞臺劇能起到很大作用,做好兩者能相得益彰。“短視頻也可以有很好的喜劇效果,但舞臺藝術還是我們的本職工作。短視頻能承載的信息含量、文化價值太少,只能是日常消遣的娛樂,而舞臺藝術是視覺盛宴,沒有屏幕的距離,觀眾可以直接參與戲劇表演現場的互動。這種觀演體驗,是短視頻遠不及的,差距非常大。”陳大愚稱,他會探索多種喜劇形式,希望抱著一顆不斷嘗試的心,能夠在以后的藝術之路上走得更長遠一些。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