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我們該拿什么樣的作品給孩子?

時間:2023-08-01 10:58:36    來源:天津日報    

文化度夏 暢享津彩? ?

原標題:?暑期兒童劇市場火熱 家長看重其“寓教于樂”的屬性(引題)

我們該拿什么樣的作品給孩子?(主題)


【資料圖】

暑假,“陪孩子一起看場兒童劇”成為很多家長的帶娃選擇。近日,天津兒藝創排的兒童劇《孫悟空大戰紅孩兒》,主打“沉浸式”的兒童互動體驗劇《少年歇洛克》,結合魔術、戲劇、科學實驗等元素的《魔術與科學親子秀》接連上演,受到孩子與家長歡迎。越來越多的家長看重兒童劇“寓教于樂”的屬性,市場需求愈加旺盛,也引發了從業者對創作的思考。

市場火熱

兩個月演出179場

前不久,市民高先生帶著小孫女一起觀看了童話芭蕾《安徒生故事》。孩子看著熟知的童話人物鮮活地出現在舞臺上,興奮地跟著手舞足蹈,回家后還動筆作畫。高先生感嘆:“進劇場看真人演出和拿手機看動畫片不同,感覺劇場里的人物更能產生情感聯結,留下深刻印象,以后還是要多帶孩子去劇場。”

北方演藝集團工作人員介紹,今年暑期檔兒童劇演出市場持續升溫,據天津演藝網統計,截至目前,今年暑期兩個月會有179場親子類演出上演。已經演出的劇目中,《動物反斗城非洲大遷徙》《小羊肖恩》《神奇的物理》上座率名列前茅。7月1日至26日,累計有10918人次走進劇場觀看。

題材多樣

給孩子帶來更多選擇和收獲

市民吳女士帶孩子看過不少兒童劇,她說:“希望孩子通過看兒童劇,增長知識,懂得道理。近幾年天津的兒童劇演出越來越多,劇目內容和演出形式也越來越豐富,有些是普及知識,有些注重講友情的重要,給孩子帶來更多的選擇和收獲。”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有六七十家兒童劇團活躍在天津演出市場。劇團眾多,帶來的作品也各具特色。有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少年魯班》《西游記之三打白骨精》,也有取材于童話故事的《白雪公主》《小紅帽》,還有在互動中學知識的《魔術與科學親子秀》《瘋狂實驗室》。

在劇目題材出新的同時,更有突破傳統劇場、注重深度參與的沉浸式兒童劇。在《少年歇洛克》的演出地范竹齋舊居,民國時期的成衣店、當鋪、小吃攤等場景被一一還原。孩子們進入“沉浸劇場”后隨機抽取一種身份,作為各個店鋪的新招學徒,從日常做起,逐步參與情報傳遞、破譯密碼、尋找關押地點等營救行動。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僅學習語文、數學、自然等知識,還鍛煉了孩子們的溝通與協作能力。

重公益性

給孩子提供放心的精神食糧

在創作中,有些劇團過度追求經濟效益,使市場出現了盜版、以次充好等問題。

“兒童劇和成人劇不一樣,兒童劇必須要有公益性。”天津兒藝團長宋永順說,“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接觸的東西很多,如何正確引導他們,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的共同努力。兒童劇的創作者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社會責任,兒童劇浸潤人心、引導疏導的作用非常關鍵,所以,從業者必須抱有社會責任感,才能不斷提高兒童劇品質。”

至于如何創作出好的兒童劇作品,宋永順認為,在創作思維上,不能閉門造車,要從孩子的視角出發,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此外,劇目的服裝、道具、舞臺設備等也要與時俱進,加大視覺效果的投入。不過,無論“外在”多么華麗,“內里”都不能跑偏。宋永順表示,兒童劇要遵循的最大原則就是寓教于樂。抓住兒童心理,賦予教育意義,且不能完全是說教。創作兒童劇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用藝術的形式讓孩子感受文化、學習知識,給孩子提供放心的精神食糧。(記者 劉莉莉)

標簽:

上一篇:潮濕的記憶
下一篇:最后一頁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