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走進湖北考古博物館(引題)
感受荊楚大地文脈流淌(主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田豆豆?
波光粼粼的武漢木蘭湖畔,湖北考古博物館靜靜矗立。館內陳列的一件件考古出土文物,講述著荊楚大地上的歷史變遷。
這里原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木蘭湖考古整理基地,收藏和保存了湖北考古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200余處遺存出土的文物標本2萬余件。在此基礎上建設的湖北考古博物館,集保管、展示、研究與傳播功能于一身,致力于傳播荊楚文化與長江文明,是全國首個“海峽兩岸考古教學交流基地”和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多所高校文博教學實習基地。
今年6月,湖北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博物館總展陳面積1050平方米,基本陳列包括“千年文脈——長江文明考古展·湖北”“世紀工程——三峽考古成果展”和長江文明展(數字)。
“千年文脈——長江文明考古展·湖北”展廳一角。田豆豆攝
考古發現揭示歷史足跡
走進“千年文脈——長江文明考古展·湖北”展廳,一幅標有重要考古遺存的湖北地圖映入眼簾,三峽考古、南水北調考古、丹江庫區文物調查以及建始人、鄖縣人、雞公山、屈家嶺、石家河、盤龍城、銅綠山等眾多考古發現清晰可見。近70年來,湖北考古依托國家大遺址、“中華文明探源”和“考古中國”等主動考古項目,配合三峽工程、南水北調、高速公路和鐵路建設等,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其中21項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中國考古新發現”,6項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新發現”。這些發現為闡釋中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多元一體中華文明的形成、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凸顯了荊楚文化的悠久歷史和深厚底蘊。
展覽包括“人類起源”“文明之路”“夏商南土”“周之南國”“江漢入秦”5個部分,時間線自距今200萬年左右的湖北建始人開始,至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止,通過1000余件出土文物和圖文展板,呈現了源遠流長的長江文明匯入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
在“人類起源”單元,一件件古老的石器、動物化石等,以代表性遺址為單位有序陳列。一排珍貴的舊石器時代尖狀器后,是雞公山遺址的大幅照片和文字介紹。該遺址位于荊州市荊州區郢城鎮郢北村雞公山,發掘于1992年。考古人員在這里清理出500平方米的人類居住活動面,不僅發現了尖狀器、砍砸器、刮削器等石器成品,還發現了石錘、砧等石器加工工具,由此推斷該遺址是一處長期使用并保存完好的石器制作場。這是我國首次發現的舊石器時代人類在平原活動的歷史遺跡,填補了我國舊石器時代平原居址的空白。
文物形制反映文化變遷
沿著“文明之路”繼續向前,進入新石器時代,形態各異的陶器逐漸登上歷史舞臺。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的代表文物是這一單元的重要展品。屈家嶺文化是距今5300年前后興起并廣泛分布于長江中游的一支考古學文化,它將鄂西南的大溪文化系統、鄂西北的仰韶文化系統整合起來,包含了京山屈家嶺、天門石家河、宜昌中堡島等眾多典型遺址。圓潤古樸的雙腹鼎、雙腹豆、雙腹碗等,都是屈家嶺文化的典型器物。
一個獨立展柜展出了石家河遺址出土的紅陶杯,一排排陶杯整齊排列,色澤鮮艷、口大底小,杯形與今天我們常用的水杯無異,不過學者尚不能斷定其主要功能是飲水還是飲酒,或者是其他。從這處展柜往前走不遠,來到“夏商南土”單元,可以看到肖家屋脊文化的數十件紅陶杯。這些紅陶杯的杯口像綻放的喇叭花,與石家河文化陶杯明顯不同,器形的變化反映了文化的變遷。
古代長江中下游地區常被稱作“蠻夷之地”,文化特色與中原迥然不同。到距今4000年左右的肖家屋脊文化時期,長江中游與中原聯系日益密切,開始了“融入華夏”的進程,這一進程恰可與“禹征三苗”傳說相印證。商王朝建立后,商人以盤龍城等為據點,加強了對長江以南地區的控制。武漢黃陂盤龍城遺址發現了大規模城址及宮殿區、作坊區、居民區、墓葬區等,是商王朝在南方的中心。展廳里展示了盤龍城遺址出土的銅鼎、銅爵、銅斝等銅容器組合和玉戈、玉璧以及典型陶器等,并用示意圖呈現了二里頭文化南傳長江流域的過程。
周滅商后,通過分邦建國確立了對湖北地區的統治。目前湖北地區經考古確認的諸侯國有楚、曾(隨)、鄂(噩)、鄧、“長子國”等。隨著周王朝對長江中游的控制減弱,楚國迅速崛起,并逐步統一長江中游、淮河流域,為后來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楚都遺存見證融合歷程
楚國曾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章節。楚國都城在哪里,是考古學者關注的問題。早期的楚國常常遷都,遷都之后原先的都城又成為別都。傳世文獻記載,楚國都城有丹陽、郢都、陳郢、壽郢等。目前湖北境內經考古發現確定的楚國都城有季家湖城址和紀南城城址,這些城郭遺跡和出土的精美文物,見證著楚國昔日的繁華。
公元前278年,楚都被秦攻陷,但楚人未完全降秦。公元前223年,秦滅楚,湖北全境統一于秦。楚都郢城、楚皇城等地發掘的墓葬從側面證實了楚逐漸被秦吞并的過程。在相近的墓地中,既發現了秦式風格的蒜頭壺、扁壺、小口甕等,也發現了楚式風格的鼎、盒、壺等。展覽中將這些文物并排陳列,讓觀眾想見楚人和秦人共同居住、逐漸融合的歷程。
“世紀工程——三峽考古成果展”展示了三峽文物保護工程中發掘的陶瓷器、銅器和石刻拓片近百件,體現了三峽地區在長江文明乃至中華文明形成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湖北考古博物館還打造了手機端的數字展覽“長江文明展”,觀眾可瀏覽長江沿線各大博物館不同時期的代表性文物圖片,了解長江流域從舊石器時代到秦代的文明進程。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走進湖北考古博物館(引題)感受荊楚大地文脈流淌(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田豆豆?波光粼粼的武漢木蘭湖畔,湖北考古博物館靜靜矗
2022-08-30 09:33
原標題:中國長城博物館將降高增寬,打造沉浸式游覽體驗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李瑤潘之望8月29日,2022北京長城文化節八達嶺長城高峰論壇在延慶
2022-08-30 08:46
原標題:故宮博物院啟動太和學者計劃故宮博物院8月29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啟動太和學者計劃,面向國(境)外招收訪問學者,同時選派故宮博物
2022-08-30 08:33
原標題:第十七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閉幕?這是8月28日拍攝的第十七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閉幕式暨頒獎典禮現場。當日,第十七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閉幕式暨
2022-08-29 16:26
原標題:北京鼓樓一層開放展覽“時間的故事”8月28日,觀眾在北京鼓樓一層觀展。北京鼓樓正在試運營的展覽“時間的故事”通過沉浸式數字展、交
2022-08-29 15:43
原標題:總臺2022年中秋晚會舞臺長啥樣?觀眾可免費預約現場參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2年中秋晚會的舞臺設在了蘇州張家港暨陽湖公園,目前演出
2022-08-29 15:30
上周末,國際周末票房榜上的第二名、第三名都是中國影片。動畫影片《新神榜:楊戩》,首周末票房1978萬美元,位居第二名。《獨行月球》上映
2022-08-29 09:43
原標題:大美非遺|領略神話史詩《遮帕麻和遮米麻》之美在祖國西南邊陲的云南省德宏州梁河縣,居住著少數民族阿昌族,其先人跋山涉水遷徙至此
2022-08-29 07:34
原標題:近40年杭州考古成果展出揭800多年前南宋臨安城面紗“行在山水間——南宋視野下的杭州:臨安城”特展的展廳 杭州博物館供圖中新網杭州
2022-08-29 05:42
原標題:第十七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金鹿獎”10個獎項最終得主今晚揭曉今晚(28日)在第十七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閉幕式暨頒獎典禮上,“金鹿獎”10
2022-08-28 16:45
原標題:北京金漆鑲嵌藝術博物館開館北京日報訊(記者孫云柯實習記者何蕊)昨天,北京金漆鑲嵌藝術博物館開館,本市新增了一座以展示國家級非
2022-08-28 15:48
原標題:民俗市集、美食有趣又有味,八達嶺長城民俗文化節開幕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李瑤潘之望8月28日上午,在長城腳下的延慶區八達嶺鎮石佛寺村
2022-08-28 15:43
原標題:老電廠變身為文化藝術綜合體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劉友婷)深圳華僑城片區北部沉寂了16年的華中電廠,歷經一年多的改造后,
2022-08-28 08:30
原標題:我國五省十窯唐三彩首次聯展亮相河南鄭州“唐三彩窯產品比較展”27日在河南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開展,這是我國五省十窯出土唐三彩器物
2022-08-28 08:46
原標題:安靜地行走晴川時已立秋,卻感覺不到一絲秋的涼意。此刻正是午后光景,沿著這條小河,我已行走有一段時間了。我不大習慣這樣的行走,
2022-08-28 07:28
原標題:靈隱寺旁飄書香馬克我到杭州的時候,正是初冬季節,天空下著像濃霧一樣的小雨,給人帶來對這座名城無限的遐想。從四面八方聚到這里的
2022-08-28 05:39
原標題:歲月清淺淡如煙向浩瑾躺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抬頭看著老槐樹葉子縫隙漏下的點點日光,閉上眼小憩,聽著許巍的歌聲從手機里傳來,“曾夢想
2022-08-28 05:29
原標題:秋日的那首歌晨思初秋日,暖暖的并不燥熱。風柔柔地滑過指縫,吹過發梢,似有似無,風里飄著石榴、葡萄的香。滿校園都是果實累累,樹
2022-08-28 05:46
原標題:啟蒙老師吳建早秋,霏霏細雨極散漫地飄搖,我的回憶也在這雨霧里展開。我的張老師從綿密的雨絲中走來,撐一把油紙傘,穿一襲白色的連
2022-08-28 05:44
原標題:快樂南院武夢妍我是在城市邊緣的老舊大院里長大的,大院被稱為“南院”,早年是分配給鐵路員工的住房,院墻的北側越過火車鐵軌望去便
2022-08-28 05:33
原標題:杭州手工藝活態館升級開館(引題)運河畔的宋韻“市集”周末“開市”(主題)杭州日報訊(記者章翌通訊員翁雨昕)近日,記者從杭州運
2022-08-27 22:41
原標題:董上德:詳解《世說新語》,為“魏晉風度”去掉濾鏡文字整理 羊城晚報記者孫磊今年5月,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董上德
2022-08-27 15:42
“今日談”原標題:延續城市文脈留住歷史記憶近日,歷史文化街區成為一些人休閑旅游的好去處。在廣西南寧三街兩巷歷史文化街區,得益于“修舊
2022-08-27 15:44
原標題:粵博上演夜間藝術沙龍再現敦煌文化魅力中新網廣州8月27日電(記者程景偉)26日晚,在廣東省博物館,伴隨著《路·無痕》的輕歌曼舞,如
2022-08-27 15:24
原標題:《海的盡頭是草原》9月9日上映(引題)還原跨越山海的生命接力(主題)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由爾冬升執導的電影《海的盡頭是草原》
2022-08-27 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