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世界時訊:北京市首條古樹主題文化胡同落成

時間:2022-09-14 08:39:49    來源:北京日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全市首條古樹主題文化胡同落成

北京日報訊(記者 李瑤)初秋,步入東四三條,高大茂盛的國槐林立兩旁,樹冠相交,亭亭如蓋。近日,全市首條古樹主題文化胡同在東四三條落成,經過對古樹“體檢”和“開方抓藥”、設立路牌導視等,20株百余年樹齡的國槐愈發枝繁葉茂,“老巷幽宅靜樹依”的胡同畫卷愈加生動。

東四三條胡同古樹灑下綠蔭。通訊員 閆文攝

作為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東四三條胡同距今已有750多年歷史。胡同長700余米,寬8米,兩旁林立著20株百余年樹齡的國家二級古樹——國槐,平均冠幅17米,平均樹高達26米,兩側樹冠相交,如一張張巨大的綠傘。綠意掩映著青磚灰瓦、朱門楹聯,成為東四三條的獨特風景。目前,很多古樹周圍設了保護圍欄,樹干上掛著“身份銘牌”,掃描銘牌上的二維碼,古樹的具體位置、年代、樹高、平均冠幅、生長習性等信息可清晰瀏覽。

“去年下半年,我們來東四三條勘察,古樹周圍堆滿了雜物,雜草叢生。”古樹保護施工方技術負責人賈子強和同事們對古樹一一做“體檢”,發現不少樹體有傾斜傾向等“病癥”。根據國槐的生物學特征和生長發育規律,他們“把脈問診”“開方抓藥”,對樹洞進行了防腐殺蟲、清理腐爛物,對傾斜的樹體進行了支撐加固,并整理有安全隱患的枯死枝、斷枝、劈裂枝、病蟲枝等。經過復壯,飽經滄桑的古樹愈發枝繁葉茂。

除了復壯古樹,東四三條還增設了不少與古樹相關的路牌導視。在胡同東西口,兩塊古香古色的路牌導視融合了古樹文化與胡同文化,上面詳細描述了胡同歷史和古槐樹的相關知識,“傳承古樹文化,弘揚生態文明”的標語清晰可見。“這些古樹穿過漫長的歲月,經歷著時序的更替,記錄著風物的變遷,是胡同的特有標志。

我們將路牌導視與文化景觀結合,使古樹歷史文化知識以景觀形式融入居民日常生活。”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東城區還將在路牌導視上增加“聽”和“看”的二維碼,市民掃碼就能聽古樹故事。

古樹名木被稱為城市的“綠色文物”,它們不僅是城市歷史的見證者,還具有重要的生態、景觀、科研及經濟價值。作為北京文物古跡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東城區現存古樹名木6754株。

今年,東城區還將把倉南胡同14號院建成古樹文化社區,并計劃完成280株瀕危、衰弱古樹名木復壯保護,建設東城區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系統,推進全區古樹名木“云”管理。

標簽: 東四三條 古樹名木 枝繁葉茂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