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她的作品是兩岸文學交流的紐帶”(主題)
——兩岸書迷共憶三毛(副題)
(資料圖)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張盼?
1989年,臺灣知名女作家三毛返鄉尋根。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小沙的祖屋,她祭祖訪友,將一杯故鄉水飲盡,離別時哭倒在船上,感嘆“此生無憾”。此后,她多了個與故鄉相連的筆名“小沙女”。
“小沙女,兩岸情”三毛故鄉情云上研討分享會、“萬水千山故鄉情”攝影展近日在舟山定海小沙三毛故里舉辦。三毛家人、生前好友、兩岸書迷和媒體人匯聚一堂,共同重溫三毛文學世界中的人文精神和兩岸情懷。他們紛紛表示,三毛的文學作品數十年來風靡兩岸,成為緊緊連結兩岸的文化紐帶。“我們不會忘卻三毛,因為我們永遠都希望留住兩岸的鄉愁和鄉情。”
游子情深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由三毛作詞的《橄欖樹》在兩岸傳唱不絕,道出游子心底鄉愁的召喚。三毛曾說:“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中華故土與傳統文化,正是三毛心靈的寄托。
據臺灣友人回憶,三毛讀書很雜,但最愛的還是中國古典文學。三毛曾說,中國人一定要看《紅樓夢》和《水滸傳》。不管到哪里住,這兩本書她都一直帶著,反復地看。
“三毛雖然特立獨行,但身為中國人,從小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她對父母很孝順,對我們兄弟姐妹也非常疼愛……”“她很認真地讀古書,她的文學造詣,也是因閱讀無數而累積起來的……”身在臺灣的三毛姐姐陳田心、弟弟陳杰和侄女陳天慈,以視頻連線的方式,講述起三毛生前的故事,并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
聯結兩岸
20世紀90年代初,臺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中國時報》社長王綽中恰好在北京駐點采訪,親身感受了從臺灣席卷到大陸的“三毛熱”,由此體會到兩岸間緊密的文化紐帶和血脈相連。
大陸資深媒體人鄧小群是三毛的書迷,她認為,三毛作品中傳遞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代表了許多讀者心中的詩與遠方。三毛的文學作品和人文精神,至今依然對兩岸書迷有很大感召力。
“三毛的作品,將永遠是兩岸文學交流的紐帶。”臺灣世新大學教授張雪媃著有《三毛的快樂天堂》一書,她認為正如三毛所言,“人與人的溝通是最快樂的事”,兩岸對三毛文學作品和精神世界的認知解讀,也能讓喜愛三毛的人從中感受到由衷的快樂。
來自北京的書迷何冰,自1999年起,便一路追尋三毛的文學蹤跡。從撒哈拉沙漠到西班牙大加納利島,從臺北三毛的小木屋到浙江定海“三毛祖居”,處處留下了她的足跡。在摩納哥尋訪三毛舊居時,她還與三毛老房東一家結下深厚情誼。何冰說,自己不僅是沿著三毛的足跡在旅行,更是繼續替三毛在世界各地傳遞中國人的溫情。
精神家園
臺灣青年宋國全特意從工作地杭州趕來參加活動。他說,如今兩岸的生活經歷,讓他在閱讀三毛作品、了解三毛過往時,對三毛的故鄉情懷和人文精神有了更深的體會。
“我和三毛一樣,對故鄉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懷。”葉俊維來自臺灣新北,父親是舟山籍老兵。受三毛故鄉情感召,在臺灣當了20多年飯店主廚的葉俊維,來到三毛文化村創辦了一家臺灣菜餐廳。店里的招牌菜是粉絲煮雞湯,“這道菜是三毛為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做的第一道中餐,我想把它獻給更多人。”
“要把小沙打造成兩岸三毛書迷共同的精神家園,傳播三毛文化,延續三毛的故鄉情,臺灣人當然不能缺席。”葉俊維說,希望有更多臺青來到小沙,圍繞三毛文化發展文創事業,讓兩岸書迷能在小沙更好地了解三毛。
近年來,為紀念三毛,促進兩岸心靈契合,定海設立“三毛散文獎”、成立三毛研究會、建設“三毛文化村”。其中“三毛散文獎”面向全球華語作家征集作品并進行評選,兩年舉辦一屆,如今已舉辦三屆,被列為浙江省三大文學獎之一和大陸重要文學獎項,累計吸引了2000余位海內外華語散文作家參與,共評出獲獎作品70件。獲獎作家中既有賈平凹、韓少功等名家,也有年輕的文壇新秀。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她的作品是兩岸文學交流的紐帶”(主題)——兩岸書迷共憶三毛(副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張盼?1989年,臺灣知名女作家三毛返鄉尋
2022-09-17 08:27
【作品廣議】原標題:一本沉重的傳記肖承森比喻,是漫畫最常用的手法。打個什么樣的比方,輕快的還是沉重的或者輕快里隱藏沉重,則檢視漫畫家
2022-09-17 06:47
原標題:感受“雙奧”魅力9月15日,北京王府井步行街,市民正在觀看“2008-2022雙奧之城雙奧會刊”主題展,通過長約百米的“卷軸”式參觀路線,
2022-09-17 05:45
原標題:工人的畫(第1729期)新舊之弈北京蘇凝遺跡遼寧于海林聽說里面位子有空缺陜西李天躍體檢歸來新疆王獻忠剩余空間黑龍江郝延鵬換筆頭河南
2022-09-17 05:29
原標題:《上海愛情浮世繪》出版(引題)?潘向黎新作描摹上海愛情故事(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繼12年前的長篇小說《穿心蓮》之后,魯迅
2022-09-16 16:43
原標題:來自卡爾維諾的文學自白俞耕耘卡爾維諾認為,他走上寫作道路的兩大原因是:口頭表達能力差,沒有經商的能力。“如果我談話沒有困難的
2022-09-16 15:47
原標題:法蘭西喜劇院《偽君子》:答爾丟夫的當代誘惑賴荼今年是法國戲劇家莫里哀誕辰400周年,比利時導演伊沃·范·霍夫與法蘭西喜劇院合作排
2022-09-16 15:33
原標題:檔案守護人類歷史記憶北京日報|2022年09月16日秦鵬博檔案,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它是記載人們社會生活的原始記錄,其重要性不
2022-09-16 15:37
原標題:河南鄭州:商代貴族墓葬區首次發現商代中期“金覆面”9月16日,記者從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鄭州發現一處商代貴族墓葬區。據了
2022-09-16 15:27
原標題:朱山坡短篇小說集《薩赫勒荒原》上市:拋卻人間煙火,奔赴遠方的蓬勃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近日,首屆郁達夫小說獎、第五屆林斤
2022-09-16 15:25
據外媒報道,德國懸疑劇《1899》海報曝光,海面上出現的神秘三角形,擱淺的郵輪都讓氛圍感拉滿。在之前發布的物料中,《1899》的故事大背景
2022-09-16 09:12
經典漫畫《海賊王》全新動畫電影《海賊王:紅發歌姬》在公映38天后,最新官方統計顯示總共觀影人數突破了1000萬,平均約每11人中就有一人動
2022-09-16 09:12
原標題:“傳”與“創”,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新華日報記者吳雨陽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僅熱愛中華傳統文化,還通過“創造性轉化,
2022-09-16 09:29
原標題: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在河北雄安新區閉幕第十七屆文華獎、第十九屆群星獎揭曉新華社石家莊9月15日電(記者高博)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
2022-09-16 09:26
原標題:位于蘇州創辦于光緒年間百余年來只賣舊書97歲的店主堅持每天來上班(引題)?文學山房書店:滄桑百年初心依“舊”(主題)文 北京青年
2022-09-16 09:30
原標題:《行走大運河》開播(引題)?古老的運河流動的文化(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9月1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制作的16集
2022-09-16 09:36
原標題:田雨、李光潔、關曉彤等集體致敬抗戰文藝先驅(引題)原創話劇《抗戰中的文藝》相信集體的力量(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郭佳攝影 北
2022-09-16 09:38
原標題:探尋多面人性,《消失的孩子》未止步于懸疑羊城晚報記者艾修煜從《白夜追兇》《隱秘的角落》的大爆,到《風起隴西》《開端》的出圈…
2022-09-16 06:30
原標題:路德維希夫婦捐贈作品亮相清華大學畢加索等大師精品在列中新網北京9月15日電(記者應妮)在中德建交50周年之際,由中國美術館、清華大
2022-09-15 16:26
“護文化遺產彰時代新義”原標題:陜西擦亮秦腔文化名片——(引題)為傳統文化創新賦能(主題)人民日報記者原韜雄?核心閱讀在陜西,秦腔不
2022-09-15 15:33
原標題:“文津經典誦讀”十年展舉辦人民日報海外版電(記者張稚丹)熟悉的古琴聲中,一個男聲悠悠低吟“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2022-09-15 15:31
原標題:新專輯《郎朗的迪士尼》16日發行(引題)鋼琴家郎朗講述自己的動畫夢(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田婉婷“我小時候特別喜歡看動畫片,正是
2022-09-15 15:26
原標題:北京科學嘉年華明天開幕(引題)神十三返回艙將首次展出(主題)北京晚報訊(記者劉蘇雅)9月15日至21日,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將在
2022-09-15 09:40
原標題:山東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達到226處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田國壘通訊員李明芮葛紅普9月13日,記者從山東省文物工作電視會議上了解到,
2022-09-15 09:34
原標題:馮遠征擔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新任院長馮遠征成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黨組副書記、新任院長。在今天(14日)下午的《杜甫》媒體探班中他表
2022-09-15 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