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接受指令后輸出圖像,數秒鐘可生成一幅畫(引題)
(資料圖)
人工智能,如何妙筆“生”畫(主題)
人民日報記者 喻思南?
核心閱讀
輸入一段話,“繪”出一幅畫——人工智能的繪畫本領,吸引眾多職業畫師和零基礎用戶嘗鮮。人工智能繪畫的本質是計算,接受“語言描述”指令后根據自身的理解還原出圖像。未來,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藝術創作等領域,還要注意防范潛在風險,讓技術進步更好地造福社會。
不用畫筆、顏料,輸入一段描述性文字,計算機就能自動解析,生成相應的畫作。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人工智能繪畫的展示令觀眾驚嘆。
一些過去專屬于人類創作的領域,比如繪畫、書法、寫作、作曲,如今人工智能也已開始涉足。人工智能是如何繪畫的?當前沿技術與藝術相遇,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在內容、版權等方面又是否存在問題?
從文本到圖像,人工智能繪畫本質是計算
人工智能繪畫是一個從文本到圖像的生成過程,輸入一段話,生成一幅畫,本質是計算。簡要地說,計算機通過大量學習,能識別特定圖片元素和文本之間的關聯。同理,人工智能程序在收到“語言描述”指令后,可以根據自身的算法還原出圖像。
設定計算機程序作畫的想法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有藝術家開發了操作機械臂的電腦程序,讓機械臂按照指令在畫紙上作畫。近些年,人工智能技術日新月異,科研人員嘗試設計自動作圖的計算機程序。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人工智能“畫”出的作品普遍不夠好,往往只是一些模糊的圖像元素的組合,還稱不上是完整的畫。
今年以來,人工智能畫技迅速“進化”。談及技術突破原因,百度文心一格總架構師肖欣延認為,這是預訓練大模型的興起、大數據的訓練和擴散模型的出現3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
具體來說,預訓練大模型增強了人工智能的通用性,成為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的新基座;大數據的訓練中,通過在眾多高性能GPU(圖形處理器)算力資源中進行并行學習,計算機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的數據學習。近年來,幾乎所有人工智能的技術發展都受益于這兩方面的進展。而對人工智能繪畫來說,擴散模型的出現至關重要。
擴散模型的原理是,通過人為逐步添加噪聲,讓圖像逐漸變“模糊”,再不斷學習去噪過程,如此人工智能就能從完全是噪聲的圖片中逐漸還原出清晰的圖片,即“畫”出圖像。
“這一過程與人類學習相似。通常,人們學畫從臨摹開始,機器也是如此。它最初生成的圖像可能很模糊,但計算機會不斷修正,從而輸出越來越清楚、層次越來越豐富的圖像。”肖欣延說。
擴散模型讓人工智能繪畫技術實現跨越,不僅作畫質量快速提升,生成時間也縮短到幾秒鐘。
眾多用戶嘗鮮,大量應用加速“畫技”進化
湯林杰是某互聯網公司的運營人員。工作中,他需要借助一些圖片來豐富文案,而網絡上找到合適的配圖并不容易。今年10月,了解人工智能繪畫程序后,他嘗試自己“畫”圖。現在,人工智能繪畫工具已經是他工作的重要輔助。
隨著算法模型對公眾開放以及訓練數據成本的下降,人工智能繪畫門檻越來越低,一些簡易化操作平臺在國內外興起。如今,不僅一些職業插畫師嘗試用人工智能繪畫程序輔助作畫、激發靈感,許多沒有繪畫基礎的用戶也開始嘗鮮,并“曬”在社交平臺上。
大量需求的涌現也加速了技術的更新迭代。“用人工智能繪畫的人越多,算法就越能理解輸入的描述文本,畫作質量就越高。”肖欣延表示,當前人工智能繪畫水平與今年初相比,已經有很大進步。
不過,目前的人工智能繪畫技術并不完美。首先,可控性仍然不高,即計算機不能很好理解人類指令的含義,即便是輸入“畫兩個蘋果,左邊紅色,右邊綠色”這樣的簡單描述,生成的圖像也可能有很大偏差;其次,細節呈現能力還不夠。比如,對空間、透視和光影的刻畫就很不如意。不少人工智能渲染出的畫作,初看上去驚艷,認真觀察問題卻不少。
但肖欣延認為,人工智能繪畫在技法上的缺陷未來有望得到彌補。比如,基于跨模態大模型和強大的深度學習框架,百度開發的技術一定程度上已經緩解這些問題。此外,未來人工智能不僅能作畫,還能根據文本描述生成視頻,并直接配上解說文字,“可以把視頻生成看作是維度更高的繪畫,從技術層面看,這是可以實現的。”
防范潛在風險,守住法律和倫理底線
人工智能進入繪畫領域,計算機會取代人類畫師嗎?
在肖欣延看來,好的繪畫與構圖、設計語言、視覺情緒息息相關,即使人人都可以用人工智能技術作畫,但通常只有高水平的畫師才能制作出優秀的人工智能繪畫作品,“人工智能只是作畫的輔助工具”。此外,雖然有的人工智能繪畫語言嫻熟,也包含細膩的情感,但并不意味著機器有意識、情感,它不過是學過類似的作品,又恰好呈現出來了。“優秀的藝術作品往往是人的思想的投射,目前機器并沒有真正具備思考能力。”肖欣延說。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不妨以開放的心態擁抱人工智能繪畫,接受新事物。可以預想,將來繪畫中一些繁瑣、重復性的工作可能由計算機完成,創作者能騰出更多時間去構思想法與創意,調整構圖、色彩、光影氛圍等。
“人工智能可能會激發繪畫創造的活力。”肖欣延表示,20世紀前后,照相技術讓傳統肖像畫失去市場,促使一些畫家向非寫實方向創新。與人工智能技術融合,或許能激發畫家創作出別開生面的作品。
不過,由于人工智能繪畫發展剛剛起步,技術發展也引發關于版權、內容把控等問題的爭議。比如,有人認為,未經授權人工智能畫作模仿原畫的內容、構圖和風格等,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權,有違法嫌疑。也有人認為,“機器學習”過程是一種類人化的創作行為,同樣體現了創造者的思想和勞動,應當獲得版權保護。此外,還有人擔憂,人工智能繪畫技術若被濫用,可能滋生暴力等令人不適的圖像。面對新技術發展,有必要前瞻潛在的風險,只有守住法律和倫理底線,技術進步才能更好地造福社會。
不只是繪畫,寫作、作曲、生成短片,人工智能日益強大的深度學習能力,讓它與不同藝術門類發生著奇妙的碰撞。展望未來,業界專家認為,人工智能與藝術融合,一方面會降低一些藝術門類的創造門檻,讓更多人參與到當代的審美創造中來;另一方面新技術會帶來新的審美風格,人們或許能從中擴展對自身和世界的認識。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接受指令后輸出圖像,數秒鐘可生成一幅畫(引題)人工智能,如何妙筆“生”畫(主題)人民日報記者喻思南?核心閱讀輸入一段話,“繪
2022-12-23 08:41
原標題:從“一喜”到“二喜”:名氣有了,真誠少了《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二季(簡稱“二喜”)頒獎禮上,“某某某”“少爺和我”“小婉管樂
2022-12-23 08:42
原標題:唐代三大金銀器窖藏首次聯合展出22日于鎮江亮相12月22日,法門寺博物館與鎮江博物館聯辦的“盛世風華——大唐地宮的驚世寶藏”特展在
2022-12-23 07:51
原標題:河北柏人城遺址第三次考古發掘結束發現大量漢代遺存新華社石家莊12月22日電(記者鞏志宏)近日,為期4個多月的柏人城遺址第三次考古發
2022-12-23 07:52
原標題:國家大劇院今日迎建院15周年北京青年報記者田婉婷2022年是國家大劇院建院15周年,國家大劇院繼續秉承“親民、簡樸、熱烈、精彩”的原
2022-12-23 05:41
原標題:冬至陽生春又來【節氣里的韻味中國】“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已至,農歷壬寅年也行將結束。在冬至這一天,白天在全
2022-12-22 14:45
原標題:有聊|田曦薇:我自四兩撥千斤,真心用心從心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劉越)山河之間看炊煙向晚,風雪嚴寒共燈火一盞。這個冬天,一部
2022-12-22 08:47
原標題:導演卡梅隆講述影片背后的故事:《阿凡達2》是一封寫給家人的情書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正在熱映的《阿凡達2:水之道》受到國內外影迷廣
2022-12-22 08:51
原標題:紀錄片《這十年·幸福中國》的美學意涵構建“幸福中國”是百姓的熱切期待,也是政府的工作重心。正在熱播的系列紀錄片《這十年·幸福
2022-12-22 07:43
原標題:在圖像中重讀經典名家聯袂打造《小王子(圖像小說)》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應妮)2023年是首版《小王子》出版80周年,接力出版
2022-12-21 21:43
“護文化遺產彰時代新義”原標題:支持傳習授徒,加快非遺產品走向市場,江西宜春袁州區——(引題)古老夏布,織就新錦繡(主題)人民日報記
2022-12-21 14:48
原標題:權威快報丨“漢語盤點2022”年度字詞揭曉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22”活動12月20日在京揭
2022-12-21 08:46
原標題:《阿凡達:水之道》創IMAX全球影史第二高開畫成績(主題)中國以僅占1%的銀幕數貢獻27%的票房(副題)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IMAX昨日宣布
2022-12-21 07:34
“堅持“兩創”書寫史詩·新征程新輝煌”原標題:用更多文藝精品滿足人民文化需求核心閱讀隨著生活水平和欣賞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
2022-12-20 21:44
原標題:150件中阿藝術家作品亮相千年瓷都新華社南昌12月19日電(記者黃浩然)19日至20日,第五屆“阿拉伯藝術節”在江西省景德鎮市舉行。作為
2022-12-20 08:52
原標題:說《氓》《詩經·衛風·氓》是中國傳世第一首棄婦詩,向為詩學家所重。近現代學者一般認為,詩歌的男女主人公都是農民,詩歌的主要內
2022-12-20 07:35
原標題:《甲骨文摹本大系》發布:系目前收錄甲骨最多的大型甲骨著錄書澎湃新聞記者程婷澎湃新聞從清華大學獲悉,12月18日,由清華大學出土文
2022-12-20 06:40
原標題: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光明日報記者王曉櫻陳怡見習記者王軒堯光明日報三亞12月18日電(記者王曉櫻、陳怡見習記者王軒堯)12月17
2022-12-19 21:34
原標題:重啟劇場大門奉上“高清戲劇放映計劃”第三期(引題)北京人藝重溫莫里哀人生謝幕之作(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郭佳??記者從北京人藝
2022-12-19 20:48
原標題:北美票房:《阿凡達:水之道》強勢拉動北美票房回升中新社洛杉磯12月18日電(記者張朔)《阿凡達:水之道》(Avatar:TheWayofW
2022-12-19 18:49
原標題:“博物館奇妙夜”活動在上海博物館舉行12月17日晚,“博物館的力量——上博之光·博物館奇妙夜”活動在上海博物館舉行。當晚,“博物
2022-12-19 11:52
原標題:接連推送新歌《馬上就會好的》《來讓我抱抱你吧》傳遞溫暖(引題)小柯再為網友寫“黃桃罐頭歌”(主題)北京晚報記者韓軒昨天有個小
2022-12-19 11:49
原標題:《巨然雪圖·軸》(局部)作者巨然(五代)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巨然,生卒年不詳,江寧(江蘇南京)人,五代畫家。他是位僧人,早年在南
2022-12-18 13:47
【視線】原標題:職場節目:唯有真實才動人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鄧崎凡就讀于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19歲姑娘王星星為了在一次省級職業技能大賽中獲
2022-12-18 07:56
【藝評】原標題:文字謀心音樂謀魂劉穎余上個世紀90年代,是一個奇妙的時代。有一陣子,我們都熱衷成為一個音樂發燒友,以幾百元的月薪,去購
2022-12-18 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