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困境:人類將地球商品化

時間:2023-01-13 10:53:09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


(相關資料圖)

困境:人類將地球商品化(主題)

《韌性時代》:人類的所謂進步卻導致人類陷入困境(副題)

王元豐

里夫金的《韌性時代》帶來的反思是當下人類社會非常需要的,“人類這個物種應該重新思考一切:我們的世界觀、我們對經濟的理解、我們的治理形式、我們的時空觀念、我們人類最基本的驅動力,以及我們與地球的關系。”

人類的世界觀、自然觀出了問題

人類社會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正如《韌性時代》所分析的,一個根本的原因是人類的世界觀、自然觀出了問題。里夫金從宗教哲學找到的根源是:在《圣經》中,上帝告訴亞當,他和他的后代將被賦予統治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甚至統治整個地球的權力,成為自然的主人。在人類發展初期,人們還是認為上帝和他的理性命令人類征服地球,即為了生命的利益而改善世界,從而在地球上增加一些屬于他們自己的、勞動所得的東西。

17世紀,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關于私有財產是一項不可侵犯的自然權利的學說,為資本主義現代私有制打下基礎。洛克將大自然視為無用之物,除非人類利用它并將其轉化為有價值的財產。里夫金指出:“在歐洲的早期思想中,統治地球公地本是‘上帝存在之鏈’相互共享的責任,但是洛克卻把它轉變為一種權利——每個人都占有地球的一部分,且不受人類其他社群的妨礙。”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人類將自然資源私有化為自己的財產,國家將海洋、河流、陸地和山川劃為其他國家不能染指的財產,人類將地球商品化。近些年,人類甚至將基因庫和電磁頻譜都市場化,將其變成可以獲得利潤的資源了。

有了這個將地球資源私有化的基礎,以亞當·斯密為鼻祖的經濟學理論走向歷史舞臺,為未來資本主義的發展打下理論支撐。兩百多年來,亞當·斯密“經濟人”“看不見的手”理論所支撐的資本主義被認為是人類最佳的社會經濟體系。這樣對待自然的世界觀、這樣把自然僅視為人類發展的外部資源的經濟理論,里夫金論證了其從根本上是錯誤的。錯誤的經濟理論為什么還能流行幾百年呢?那是因為現代科學的興起、更先進的技術和市場資本主義,組成了一個強大的“新三位一體”,取代宗教控制時代的圣父、圣子和圣靈的老三位一體,讓人類獲得了更為強大的駕馭自然和控制自然的能力。

人類所謂的進步卻導致人類陷入困境

人類曾經認為自己是上帝授權的地球主人。不無諷刺的是,里夫金在書中指出,宇宙中存在開放系統、封閉系統和孤立系統這三種系統,相對于太陽系,地球是一個與外界進行能量交換,但沒有物質交換的封閉系統。人類的經濟活動也好,一般物理系統也罷,都會導致系統越來越無序。

人類使用自然界資源與能源進行經濟生產時,會給自然生態帶來損害。直到20世紀20年代,經濟學家才開始著手解決經濟的溢出效應的問題。里夫金認為,GDP衡量的僅僅是經濟活動的瞬時交換價值,并沒有考慮地球能源儲備和其他自然資源的消耗,以及伴隨價值鏈每一步的熵級消費,這是傳統經濟理論的缺陷。

在科學技術方面,人類的確掌握了越來越多的過去不曾了解的自然規律,人類的生產效率在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改善。然而,《韌性時代》用大量的科學歷史與現實說明,人類關于人類作為生物體的大部分認識都錯得離譜,這些錯誤的認識將人類帶到了人類歷史上這個絕望的時刻。

這個絕望時刻指的是,經過兩百多年追求效率的“進步時代”,人類所謂的進步卻導致人類陷入困境。里夫金在書中列舉大量數據說明,地球已經進入人類主導的人類世(Anthropocene),而這種人類世會導致地球上出現包括人類在內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這不是危言聳聽,2021年聯合國環境署(UNEP)發表的報告《與自然和諧相處》指出,當前全球正面臨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和生物多樣性喪失三重星球危機。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報告的前言中說:“這份報告清楚地表明了,我們對自然的戰爭已經使地球破碎。”

對未來人類社會形態的展望不是一個人就能設計總結出來的

面對這樣的危機或者說是困境,人類該怎么辦?里夫金說,“進步時代”已經讓位于“韌性時代”,“韌性”已成為我們在無數場合聽到的新概念。人類需要重新思考其本質及其在地球上的位置,開始一次新旅程。從進步時代到韌性時代的巨大轉變,已經觸發我們在如何看待周邊世界這一點上,在哲學、心理學意義上的廣泛調整。

寫到這里我就不能再與里夫金口徑一致了!因為,人類既然處于危機之中,這種危機又是人類過去兩百多年錯誤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方法論導致的,人類要從“進步時代”轉型或者說蛻變到“韌性時代”,絕對不會是輕而易舉就能達到。但是,里夫金在《韌性時代》中沒有指出這種轉型的艱巨性,沒有闡述人類要走出困境會面臨哪些挑戰。面對未來,樂觀的態度是需要的,但是絕不能為了顯示樂觀主義,就把烏云密布的未來說成是晴空萬里。既然是“巨大轉變”和“廣泛調整”,那就需要人類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做出系統性深刻的改變。而在這方面,里夫金對“韌性時代”的轉變,也寫得簡單表面。他提出的所謂“生物區治理”和“分布式同行治理制度”,只是被一些國家零散采用,未被實際充分證明是成功的做法。總體而言,對未來“韌性時代”的設想與展望多是烏托邦式羅列,缺乏深刻嚴謹的分析論證。

開始看《韌性時代》的前言時,我以為這本書會像50年前羅馬俱樂部的《增長的極限》在全球產生振聾發聵的呼喚,但合上這本書的最后一頁時,我知道兩者可能不能等量齊觀。不過,瑕不掩瑜,這本書也是當代少有的能夠對人類問題深刻反思的好書。當然,對未來人類社會形態的展望,不是一個人就能設計總結出來的,人類的未來怎樣才能在再野化的自然面前,在更加極端的氣候變化和退化的生態環境面前,保持既謙卑,又要勇敢的精神,能夠真正如里夫金希望的做到覺醒,不斷艱辛探索實踐,才能走出一條重生的道路!

(作者為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理事長、北京交通大學碳中和科技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標簽: 資本主義 陷入困境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