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相關資料圖)
困境:人類將地球商品化(主題)
《韌性時代》:人類的所謂進步卻導致人類陷入困境(副題)
王元豐
里夫金的《韌性時代》帶來的反思是當下人類社會非常需要的,“人類這個物種應該重新思考一切:我們的世界觀、我們對經濟的理解、我們的治理形式、我們的時空觀念、我們人類最基本的驅動力,以及我們與地球的關系。”
人類的世界觀、自然觀出了問題
人類社會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正如《韌性時代》所分析的,一個根本的原因是人類的世界觀、自然觀出了問題。里夫金從宗教哲學找到的根源是:在《圣經》中,上帝告訴亞當,他和他的后代將被賦予統治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甚至統治整個地球的權力,成為自然的主人。在人類發展初期,人們還是認為上帝和他的理性命令人類征服地球,即為了生命的利益而改善世界,從而在地球上增加一些屬于他們自己的、勞動所得的東西。
17世紀,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關于私有財產是一項不可侵犯的自然權利的學說,為資本主義現代私有制打下基礎。洛克將大自然視為無用之物,除非人類利用它并將其轉化為有價值的財產。里夫金指出:“在歐洲的早期思想中,統治地球公地本是‘上帝存在之鏈’相互共享的責任,但是洛克卻把它轉變為一種權利——每個人都占有地球的一部分,且不受人類其他社群的妨礙。”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人類將自然資源私有化為自己的財產,國家將海洋、河流、陸地和山川劃為其他國家不能染指的財產,人類將地球商品化。近些年,人類甚至將基因庫和電磁頻譜都市場化,將其變成可以獲得利潤的資源了。
有了這個將地球資源私有化的基礎,以亞當·斯密為鼻祖的經濟學理論走向歷史舞臺,為未來資本主義的發展打下理論支撐。兩百多年來,亞當·斯密“經濟人”“看不見的手”理論所支撐的資本主義被認為是人類最佳的社會經濟體系。這樣對待自然的世界觀、這樣把自然僅視為人類發展的外部資源的經濟理論,里夫金論證了其從根本上是錯誤的。錯誤的經濟理論為什么還能流行幾百年呢?那是因為現代科學的興起、更先進的技術和市場資本主義,組成了一個強大的“新三位一體”,取代宗教控制時代的圣父、圣子和圣靈的老三位一體,讓人類獲得了更為強大的駕馭自然和控制自然的能力。
人類所謂的進步卻導致人類陷入困境
人類曾經認為自己是上帝授權的地球主人。不無諷刺的是,里夫金在書中指出,宇宙中存在開放系統、封閉系統和孤立系統這三種系統,相對于太陽系,地球是一個與外界進行能量交換,但沒有物質交換的封閉系統。人類的經濟活動也好,一般物理系統也罷,都會導致系統越來越無序。
人類使用自然界資源與能源進行經濟生產時,會給自然生態帶來損害。直到20世紀20年代,經濟學家才開始著手解決經濟的溢出效應的問題。里夫金認為,GDP衡量的僅僅是經濟活動的瞬時交換價值,并沒有考慮地球能源儲備和其他自然資源的消耗,以及伴隨價值鏈每一步的熵級消費,這是傳統經濟理論的缺陷。
在科學技術方面,人類的確掌握了越來越多的過去不曾了解的自然規律,人類的生產效率在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改善。然而,《韌性時代》用大量的科學歷史與現實說明,人類關于人類作為生物體的大部分認識都錯得離譜,這些錯誤的認識將人類帶到了人類歷史上這個絕望的時刻。
這個絕望時刻指的是,經過兩百多年追求效率的“進步時代”,人類所謂的進步卻導致人類陷入困境。里夫金在書中列舉大量數據說明,地球已經進入人類主導的人類世(Anthropocene),而這種人類世會導致地球上出現包括人類在內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這不是危言聳聽,2021年聯合國環境署(UNEP)發表的報告《與自然和諧相處》指出,當前全球正面臨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和生物多樣性喪失三重星球危機。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報告的前言中說:“這份報告清楚地表明了,我們對自然的戰爭已經使地球破碎。”
對未來人類社會形態的展望不是一個人就能設計總結出來的
面對這樣的危機或者說是困境,人類該怎么辦?里夫金說,“進步時代”已經讓位于“韌性時代”,“韌性”已成為我們在無數場合聽到的新概念。人類需要重新思考其本質及其在地球上的位置,開始一次新旅程。從進步時代到韌性時代的巨大轉變,已經觸發我們在如何看待周邊世界這一點上,在哲學、心理學意義上的廣泛調整。
寫到這里我就不能再與里夫金口徑一致了!因為,人類既然處于危機之中,這種危機又是人類過去兩百多年錯誤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方法論導致的,人類要從“進步時代”轉型或者說蛻變到“韌性時代”,絕對不會是輕而易舉就能達到。但是,里夫金在《韌性時代》中沒有指出這種轉型的艱巨性,沒有闡述人類要走出困境會面臨哪些挑戰。面對未來,樂觀的態度是需要的,但是絕不能為了顯示樂觀主義,就把烏云密布的未來說成是晴空萬里。既然是“巨大轉變”和“廣泛調整”,那就需要人類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做出系統性深刻的改變。而在這方面,里夫金對“韌性時代”的轉變,也寫得簡單表面。他提出的所謂“生物區治理”和“分布式同行治理制度”,只是被一些國家零散采用,未被實際充分證明是成功的做法。總體而言,對未來“韌性時代”的設想與展望多是烏托邦式羅列,缺乏深刻嚴謹的分析論證。
開始看《韌性時代》的前言時,我以為這本書會像50年前羅馬俱樂部的《增長的極限》在全球產生振聾發聵的呼喚,但合上這本書的最后一頁時,我知道兩者可能不能等量齊觀。不過,瑕不掩瑜,這本書也是當代少有的能夠對人類問題深刻反思的好書。當然,對未來人類社會形態的展望,不是一個人就能設計總結出來的,人類的未來怎樣才能在再野化的自然面前,在更加極端的氣候變化和退化的生態環境面前,保持既謙卑,又要勇敢的精神,能夠真正如里夫金希望的做到覺醒,不斷艱辛探索實踐,才能走出一條重生的道路!
(作者為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理事長、北京交通大學碳中和科技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上一篇:【焦點熱聞】故紙浮生:文書記錄的百姓尋常生活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困境:人類將地球商品化(主題)《韌性時代》:人類的所謂進步卻導致人類陷入困境(副題)王元豐里夫金的《韌性時代》帶來的反思是當
2023-01-13 10:53
原標題:故紙浮生:文書記錄的百姓尋常生活仲偉民歷史學研究的新突破,一賴新史料的發現,二賴新觀點的闡發。比較而言,在傳統歷史學研究領域
2023-01-13 09:35
原標題:科幻劇《三體》定檔本周日播出北京日報訊(記者邱偉)由張魯一、于和偉主演的電視劇《三體》定檔于1月15日在CCTV8、騰訊視頻播出。電
2023-01-13 09:36
原標題:每集時長僅20分鐘,播出三集就創造口碑奇跡(引題)《中國奇譚》為什么爆紅出圈?(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夏至2023年第一天,視頻網站b
2023-01-13 09:55
原標題:古遠清:學界的“拼命三郎”【文壇述往】2022年12月27日,古遠清先生離開了這個世界,而此前幾天,他的夫人古熾珍剛剛辭世。聽到老友
2023-01-13 09:48
原標題:小說集《緩步》,以寫作反噬寫作,將人們帶入無法言說之境——(引題)于幽微處刻畫中年況味(主題)阿唐《緩步》收錄了班宇的九篇小
2023-01-13 09:35
原標題:山西考古名家:從“晉系青銅器”看文化張力中新網太原1月12日電(記者李新鎖)從晉西高原、黃河東岸考古遺址,到晉南地區銅礦、鹽池資源
2023-01-13 08:40
原標題:法國盧浮宮版畫工坊收藏展亮相遇見博物館108幅銅版版畫凝聚數百年技藝中新網北京1月12日電(記者應妮)遇見博物館聯合法國國家博物館聯
2023-01-13 08:34
原標題:秦兵馬俑新發現:明確陶俑制作程序甬道曾被挖開過中新網西安1月12日電(記者阿琳娜)記者12日從陜西省文物局舉辦的新聞發布會獲悉,秦兵
2023-01-13 08:33
原標題:玉兔迎春年味漸濃(護文化遺產彰時代新義)人民日報記者祝佳祺農歷小年即將來臨,癸卯兔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人們以各種形式喜迎佳節。
2023-01-13 08:44
原標題:今天,我們如何品年味(新語)陳圓圓在與時俱進的年俗風尚里,中華兒女感受著綿延千年的心靈共振。各地喜迎新春的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2023-01-13 08:40
原標題:電影《溫柔殼》擔任第六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開幕片中新網太原1月12日電(記者胡健)第六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組委會12日對外透露,本屆影展開
2023-01-13 07:33
原標題:國家廣電總局:2022年12月拍攝制作備案公示劇目35部中新網1月12日電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近日發布《關于2022年12月全國拍攝制作電視
2023-01-13 07:43
原標題:《中國奇譚》:民族的與世界的圍繞著《中國奇譚》最重要的討論其實依舊落在“中國”兩字,人們驚嘆、贊美和懷舊所謂的傳統中國式審美
2023-01-12 15:48
原標題:《大偵探》新春演唱會連播兩天羊城晚報記者邵梓恒1月11日,芒果TV自制普法教育推理節目《大偵探8》官宣新春演唱會定檔,《偵心偵意·
2023-01-12 15:43
原標題:2022名人堂年度人文榜·“破圈”圖書榜發布(引題)云端讓純文學被更多看見(主題)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近幾年來,讀屏、線上
2023-01-12 15:35
原標題:第五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出爐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記者董博婷)記者12日從國家檔案局了解到,近日,國家檔案局發文公布了第五批中
2023-01-12 15:55
原標題:秦始皇兵馬俑考古新突破:初步厘清秦軍軍陣排列規律新發現220余件陶俑新華社西安1月12日電(記者楊一苗)掃蕩六國、一統天下的秦軍如
2023-01-12 15:38
原標題:楊紫瓊憑《瞬息全宇宙》獲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羊城晚報記者邵梓恒北京時間1月11日早上,第80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舉行頒獎典禮。凱特·布
2023-01-12 14:54
原標題:安徽將舉辦5萬余場次文化活動迎新春為歷年之最中新社合肥1月11日電(記者吳蘭)“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2023安徽迎新春系列文
2023-01-12 14:50
原標題:陜西石峁遺址核心區域發現最高等級墓地實證石峁已進入早期國家形態在1月12日舉行的2022年度陜西重要考古發現新聞發布會上,陜西省考古
2023-01-12 14:52
原標題:“歌劇回來了,凜冬消散迎接春天”文匯報記者姜方舞美設計圖展開,舞臺中景傾斜的塔樓頂仿佛夢回巴黎,而由幾何圖形分割而成的冰塊,
2023-01-12 14:56
原標題:重慶:傳統村落里話新年1月11日,志愿者在“山村喜事多”活動上為村民剪窗花。新華社記者唐奕攝1月11日,重慶市綦江區三角鎮中壩村在
2023-01-12 13:46
原標題:一部動畫短片集僅10天就在B站斬獲了近五千萬的播放量,獲得了9 5的豆瓣高分,真正成為“現象級”(引題)《中國奇譚》奇在哪兒?(主
2023-01-12 13:48
原標題:兔年臨近兔主題受青睞1月11日,顧客在安徽省阜陽市人民路年貨市場選購新春飾品。新華社發(盧啟建攝)兔年春節臨近,各地年味漸濃,以
2023-01-12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