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中國
原標題:科技添新意,文化煥活力(引題)
【資料圖】
新春,與博物館來一場“云”相聚(主題)
海外網 李雪欽
妙趣橫生的紅包封面、豐富多彩的網上課堂、新意十足的文創產品……春節臨近,許多博物館推出線上活動,網友積極參與、歡樂互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煥發新的奪目光彩。
博物館里歡樂多
故宮里那些蹲守在宮殿大門前的瑞獸,它們的形象、材質是什么樣的?它們與中華文化有著怎樣密切的關系?故宮博物院“紫禁城中的看門瑞獸”新春線上課程,解密這些“神奇動物”背后的故事。
據了解,“故宮知識課堂”新春直播活動將帶網友共同探索紫禁城中品類眾多的看門瑞獸、精美絕倫的古橋和充滿詩情畫意的山石。此外,故宮“數字多寶閣”發布全新高清三維文物,“數字文物庫”“故宮名畫記”也上線春節專題,帶給網友更多年味。
新年迎好運,人們對福字、春聯等新年符號的挑選格外用心。“把寓意美好的貼紙貼在電腦上,有滿滿的儀式感,很有新年氣息”“這些文創看起來好紅火、好精美,又喜氣又有文化內涵”……在故宮博物院網店,網友可以看到品類豐富的新春文創產品。
比如,“福祿賀歲春聯套裝”包括橫批、對聯、福字、窗花、紅包、貼紙等,其中5張福字源自清朝5位皇帝御筆,寓意“五福臨門”。“紫禁城過大年·游戲雅集”根據明清兩朝歷史,將紫禁城中從冬至到元宵節的七大過年習俗,做成7款有趣的手作游戲,適合全家一起參與玩耍。
國家博物館在網店準備了集館藏元素的文創產品。如國博新春禮盒匯集館藏8件文物的吉祥含義,將國寶兔首繪制為中國風的漫畫小兔子。“期待活潑可愛的兔子能給未來一年帶來全新的活力與希望。”有消費者在網上留言說。
近年來,各類博物館利用自身文旅資源研發各類文創產品,更好地滿足人們多元的文化消費需求,開拓了文化傳播的新方式、新局面。新春相關文創產品讓更多人在感受濃濃年味的同時,加深了對中華文化遺產的認知。
“國潮文創”齊亮相
甘肅省博物館的“綠馬”毛絨玩具,敦煌博物館的飛天攬月帆布包,蘇州博物館的“瑞兔繡春·2023春節年禮福袋”……全國20多家博物館聯合抖音電商舉辦首屆“文創年貨節·博物館里過新年”活動,通過短視頻和直播的方式,帶網友深入博物館“考古”文物故事,同時諸多文創產品集中亮相。
“熱愛傳統文化的人越來越多,人們喜歡用傳統文化滋養內心,借助短視頻,持續穩定地輸出有價值的內容成為博物館傳播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江西省博物館館長葉蓉說,網購已經成為人們日常消費的重要方式,利用互聯網平臺推廣和銷售文創產品,可以覆蓋更多的人群,也更加貼合人們的生活方式。
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說,借助短視頻、直播帶貨等互聯網新方式,年輕人對河南和黃河文化有了全新的認識,非遺商品、手工藝品實實在在地走進了年輕人的生活。
抖音電商相關負責人認為,將博物館與電商特色相結合,發揮平臺的流量和技術優勢,讓更多人關注文博、守護文物,為博物館文物注入新活力。同時,舉辦文創年貨節等線上活動,可以挖掘文創消費市場的潛力,進一步激活文化消費。
換上了紅包封面
場景變更,科技進步,中國人過年的情結不變。近日,互聯網平臺與文博單位推出的數字紅包封面等新玩法備受關注。
恭王府博物館發起了“恭祝中國年、燕來送萬福”抽數字紅包封面的活動。打開恭王府博物館設計的小程序,網友可以跟著雨燕一起“穿越中軸、送福回家”,“飛越”天壇、頤和園、恭王府等北京建筑群,點擊建筑圖標、線上打卡,就有機會得到福獸紅包封面。
“這個新春,換上新紅包封面,將福祿壽喜傳遞給身邊的親朋好友,希望為人們帶來福氣福運”“趣味性強,很有意思,紅包封面也設計得好看,太喜歡了”“這個小程序把雨燕與古建筑相結合,畫面美觀,還能學到知識”……不少網友留言表達了對恭王府博物館線上活動的喜愛。
時下,許多年輕人熱衷于參與線上活動領取數字紅包封面,擁有一個蘊含節日特色、體現文化內涵的紅包封面,彰顯品位、表達情感。據了解,許多數字紅包封面圍繞生肖兔進行設計,以紅色、金色等色調為主,也有一些文化機構采用創意插畫的形式,既喜慶又不失現代設計感,整體兔年氛圍感濃厚。
上一篇:我國科研人員突破磁存儲材料新技術 可提升信息存儲速度和密度|快報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網上中國原標題:科技添新意,文化煥活力(引題)新春,與博物館來一場“云”相聚(主題)海外網李雪欽妙趣橫生的紅包封面、豐富多彩的網上課
2023-01-20 08:34
原標題:我國科研人員突破磁存儲材料新技術可提升信息存儲速度和密度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記者趙旭)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存儲尤為關鍵。記
2023-01-20 06:45
原標題:總臺春晚首次牽手電影藝術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記者白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3年春節聯歡晚會19日晚進行了第五次彩排。一部聚焦普通
2023-01-20 06:56
原標題:高校博物館奇妙之旅線上開啟70所高校130余件展品首次云端集聚中新網上海1月19日電(記者許婧)大到導彈模型,小到公文包;從狀元及第匾
2023-01-20 05:53
原標題:振奮人心、有燃有淚《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北京首映中新網北京1月19日電(記者王詩堯)1月18日,由鄧超、俞白眉導演,鄧超、孫儷、許魏
2023-01-20 05:39
原標題:傳統廣式過大年最富年味煙火氣文 羊城晚報記者黎存根今年的春節假期,煙火氣、年味,成為極高頻的熱詞。在廣東春節期間豐富的非遺展示
2023-01-19 14:34
原標題:南沙再現先秦遺址(主題)出土重要文物標本172件(副題)羊城晚報訊記者文藝、通訊員穗文考報道:記者1月18日從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2023-01-19 14:47
原標題:《古韻新聲》:在70余件文物中感受春節文化之美“文物話春節,古韻迎新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國家文物局聯合攝制的大型文化系列
2023-01-19 14:50
原標題:國博二〇二三新春展用文物帶觀眾感受喜慶祥和節日氛圍中新網北京1月18日電(記者應妮)雪花飄落、煙花綻放、鞭炮聲陣陣……營造一派喜慶
2023-01-19 14:56
原標題:平遙國際影展揭曉榮譽歸屬山西影片斬獲百萬獎金中新網晉中1月18日電(記者胡健)第六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平遙之夜”特別活動17日晚在山西
2023-01-19 14:36
原標題:《滿江紅》北京首映(引題)張藝謀坦言各種類型融合難度大(主題)羊城晚報記者王莉1月17日晚,即將于1月22日(大年初一)上映的電影
2023-01-19 13:35
原標題:《三體》上線,科幻迷進入狂歡模式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蔣肖斌《三體》電視劇在1月15日晚開播,這個中國科幻的最大IP千呼萬喚始出來。在
2023-01-19 11:47
原標題:“我們”的生活記錄——古代畫像磚與現代攝影作品展開展中新網西安1月18日電(記者阿琳娜)18日,“‘我們’的生活記錄——古代畫像磚與
2023-01-19 11:49
原標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博”數字文化藝術博物館上線中新網北京1月18日電(記者高凱)1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數字文化藝術博物館“央博”平
2023-01-19 11:41
原標題:上海博物館“玉兔精靈”兔年迎春展開幕中新網上海1月18日電(王笈)2023年是癸卯兔年。上海博物館精選5件館藏文物,并從山西博物院和衢
2023-01-19 11:51
原標題:《歡樂灣區年夜飯——2023除夕特別節目》大年三十上演(引題)三地一起鬧新春水下醒獅超驚艷(主題)羊城晚報記者艾修煜實習生李詩靜2
2023-01-19 11:48
原標題:40余件徐悲鴻海派收藏展出北京日報訊(記者李祺瑤)“海上客次——徐悲鴻收藏海派繪畫展”近日在徐悲鴻紀念館開幕。展出的40余件海派
2023-01-19 10:48
原標題:北京人藝開年大戲在首都劇場首演(引題)《正紅旗下》展現“新京味”致敬老舍(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俐“我是老舍,學名舒舍予……”
2023-01-19 10:56
原標題:星空有約丨大寒、除夕、春節“喜相連”,本世紀僅有五次!新華社天津1月18日電(記者周潤健)農歷新年將至,一些細心的公眾發現,1月2
2023-01-19 10:52
原標題:二十八,把面發“二十八,把面發”舊時人們會在臘月二十八這天把面發好準備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如今仍有一些家庭保有這一習俗“八”與“
2023-01-19 10:47
原標題:郎朗、吉娜首彈《動物狂歡節》(引題)“新春華爾茲”音樂會熱烈奏響(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高倩)臘月廿七的夜晚,國家大劇院年味
2023-01-19 10:53
原標題:頤和園百歲梅花飄出“傲骨幽香”(主題)時隔兩年重新舉辦線下展(副題)北京日報訊(記者代麗麗)做福字、繪梅花、扎兔燈……昨天,
2023-01-19 09:44
原標題:圓明園福海冰場將現傳統冰嬉(主題)20萬張春節通票免費發放(副題)北京日報訊(記者代麗麗)臨近新春,圓明園的大紅燈籠已經高高掛
2023-01-19 09:35
原標題:春節近年味濃丨非遺迎新春潮流文創消費旺春節臨近,年味漸濃。在北京、上海、遼寧、福建等地,大家用喜聞樂見的方式迎接新春的到來。
2023-01-19 09:43
原標題:迎春納福、冰雪游園、賞花觀展、科普互動……(引題)市屬公園76項精彩活動陪您過大年(主題)北京日報?記者代麗麗朱松梅春節的腳步
2023-01-19 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