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發布應對“杜蘇芮”臺風應對技術措施

時間:2023-07-29 14:22:32    來源:農民日報客戶端    

據氣象部門預報,7月30日至8月1日,受“杜蘇芮”北上的影響,京津冀地區將出現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其中北京28日上午陣雨,傍晚到前半夜雷陣雨,伴有7、8級短時大風和小冰雹。29日中-大雨,局地暴雨,伴有雷電。30日大雨到暴雨,3、4級偏東風,弱雷電。為確保全市農業安全生產,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發布此次暴雨應對措施。

設施農業生產主體要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資料圖片)

一是做好災前防范。開展農業設施結構風險排查,對老舊設施進行檢查加固、維修,對于高危設施可臨時增加支柱,一般每6米左右支一根木桿或鋼管,消除安全隱患。在設施加固的基礎上,及時修補破損棚膜,檢查壓膜線、壓膜土、地錨等狀況,同時在周圍提前用編織袋裝入土塊備用。大風時關閉風口,同時固定好棚室周邊易飄物,人員遠離標識牌、廣告牌、枯樹等。

二是做好災后修復。及時檢修設施設備,對于受損的設施設備,加快搶修、更換、加固,保證棚室結構的完整與安全;損壞嚴重設施的應設立警示牌,擇機拆除重建,恢復農業設施功能。當棚內出現灌風時,若灌風較小先處理灌風位置,壓嚴灌風處;灌風較大時,先在溫室下風處打開適當的風口,讓風能順利排出,避免鼓損棚膜,然后再壓嚴灌風處,關閉下風口。

三是有序恢復生產。若發生災情,災情過后,在保證人員安全的情況下,盡快清理棚內外殘留物,扶苗洗苗,對倒伏作物及時扶正,清洗泥漿,以恢復作物正常機能;損害嚴重的作物及時清除補種,根據茬口要求搶種抗逆品種或調整作物種植品類,有序恢復生產,減少災害損失。

蔬菜生產做好災前防范和災后減損

為減少暴風雨對蔬菜生產的影響,各生產主體要做好以下措施:

災前防范方面。日光溫室,特別是土墻溫室,要防止雨水侵蝕沖刷裸露墻體和后坡,在墻體外部及后坡處覆蓋毛氈、塑料薄膜,檢查溫室排水系統,清理阻礙排水的垃圾和遮擋物;對高秧蔬菜進行培土,以防其倒伏;可采收的蔬菜應及時采收。

做好防雨工作防雨水進棚。棚室因為防護不當遭雨水浸漬而受損,尤其是種植多年的老棚,常因雨水倒灌進棚而坍塌。要覆蓋薄膜或無紡布,避免棚室后墻及東西山墻遭雨水浸透。棚體覆蓋薄膜或無紡布,雨水順流而下,不會浸濕棚體,也能防風。

災后減損方面。排澇清淤,修復棚室:對被雨水沖刷受損的溫室墻體進行培土加固并覆蓋薄膜或無紡布,避免遭受二次沖刷。同時對棚室內受損的立柱和溫室后坡等重點部位及時加固。注意檢查棚膜破損情況,有漏洞的要及時修補,同時增加壓膜線、固定好棚膜。

針對育苗場地積水、棚室漏雨,苗床被雨水沖刷的菜苗:一是及時排水或轉移秧苗,減少浸泡時間。二是采取分苗措施,提高菜苗成活率。三是遮陽降溫,控制緩苗過程。雨后乍晴,應采取遮陽降溫,控制緩苗過程,一般緩苗時間為3-5天。四是針對受災嚴重的生產基地和農戶,需重新育苗,可采用變溫處理催芽等技術,縮短育苗時間,同時避免土傳、水傳病害。

針對已定植到田間的菜苗,要加強田間管理,促進秧苗恢復生長:一是采取澆少量的井水,降低地溫并補充根系氧氣,但不能積水;二是及時進行中耕松土,增加土壤通透性;三是遮陽降溫,防止萎蔫;四是少量追肥并配合葉面肥噴施,促進菜苗快速恢復生長;五是尚有備份菜苗的,要及時查苗補苗。

暴雨過后田間肥料流失嚴重,蔬菜根系活力下降,吸收肥水能力降低,要及時追肥。一是土壤追肥。葉菜類蔬菜以追施氮肥為主,薄肥勤施;瓜類、茄果類、豆類蔬菜應配合使用氮、磷、鉀肥。二是葉面噴肥,防止作物早衰。可用0.3%~0.5%的磷酸二氫鉀和0.3%的尿素混合液噴施作物葉面,隔7~10d噴1次,連噴2~3次。

認真做好病蟲草害的防治工作:高溫高濕天氣,有利于病菌的發生蔓延,應及時做好病蟲草害的防治工作。一是要保持菜園清潔,及時清除田間雜草、病株;二是噴灑1~2次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廣譜性殺菌劑,減少各類病害的發生。三是密切監測蟲害發生,蚜蟲、菜青蟲、小菜蛾、黃條跳甲等蟲害的防治工作,可用10%吡蟲啉1000~1500倍液或撲虱靈1500倍液、2.5%功夫菊酯2000~3000倍液或0.18%阿維菌素1200倍液等噴霧防治。

切實減輕春玉米災害損失

目前京郊春玉米陸續進入灌漿期,夏玉米處于拔節期至大喇叭口期,本次臺風帶來的暴雨、大風將對玉米及其他農作物生產一定不利影響。針對當前形勢,要堅持保人員安全和保農業生產、防次生災害“兩個并重”,切實減輕災害損失,特提出技術意見如下:

做好災前防范工作。臺風帶來的暴雨常引發洪澇等次生災害,具有來勢快、范圍廣,對農業生產影響大等特點。因此種植戶應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清理疏通田間溝渠、清理雜草、樹枝等雜物,備好水泵、水管等排水設備,做好排水準備,防止發生大面積內澇。

做好災后恢復措施:1、排澇散墑。以防內澇、降濕度、保活力為重點,對田間有積水的地塊,通過機械排水或自流排水搶排田間積水,減少植株浸水時間,保持根系活力。田間積水應在1~2天內排凈。2、加強田管。對受澇田塊,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劃鋤,破除土壤板結,改善通透性,保護根系。結合中耕做好追肥,及時足量追施速效氮肥,玉米每畝追施10~15公斤尿素,甘薯噴施2%的尿素溶液或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谷子每畝追施7.5~10公斤尿素,促進根系和葉片快速恢復生長。浸泡時間較長的大豆及油料作物,可適當噴施葉面肥,促進因澇產生的僵苗恢復。3、倒伏管理。針對拔節期玉米倒伏的,應盡量維持現狀,依靠自身能力恢復生長;針對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玉米倒伏的,可第一時間扶正固定,后期可較好恢復,如不能在1~2天內及時扶正,玉米將會開始自行緩慢恢復,此時不可人工干預,防止因外力拉扯帶來二次損傷,可待3~5天玉米完成一定程度恢復后,及時進行追肥作業,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促進其快速恢復生長,順利完成穗分化,減少對產量的影響;對于植株倒伏嚴重或莖稈折斷無法恢復的已絕產地塊,視情況及時搶收秸稈作青貯飼料,或及時改種短生育期作物,減少損失。

作者:京農宣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