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婧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怎樣凝聚社會多方力量,賦能鄉村治理?近日,全國第二屆社會工作助力鄉村振興大會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舉行,與會的專家學者、社會團體代表等各界人士就如何激發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怎樣聯動社會力量建設鄉村等問題,共商共議社會工作對鄉村善治的作用,為鄉村治理建言獻策。在眾多意見建議中,記者選擇聚焦農民群眾生活實際的建議予以整理刊發,以期進一步激發鄉村善治活力、促進基層治理實踐的創新。
社會團體聯動破解農民養老難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參會的靈武市安享綜合福利院院長黃娟表示,部分農民的養老問題存在難點,尤其是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面臨更大的困難。“僅依靠成年子女解決農民群眾養老問題根本不現實。農民群眾到城市務工的情況比較普遍,大量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怎么辦呢?如果是失能老人,生活將更難保障。這些老人目前依靠社會團體提供養老服務和醫療服務以及村干部、網格員定期探訪照顧等來保證生活。”
黃娟認為,目前農村老年人和城市老年人相比,消費能力有差距,想法也有差異,導致農村養老問題比城市更突出。“我們在實踐中發現,有償養老服務更吸引城市老年人。比如,我們曾經在城鄉都開展過老年食堂服務。只要性價比高、飯菜可口,城市老年食堂都能辦起來。但農村老年人對此項服務缺乏興趣,他們寧可在家里湊合,也不去食堂消費。除了老年食堂,還有針對老年人的體檢、居家照顧等有償服務,農村老年人的消費積極性都不高。農村老年人收入普遍不高,又有節儉度日的生活習慣,不愿意花錢購買養老服務;讓子女出錢,子女也有困難。但農民養老全指望相關單位提供福利也不太可能,因此,與城市相比,農村養老難點更多。”
與會者認為,在提高農村老年人整體收入之外,還應呼吁更多企業和社會團體共同參與農村助老行動,為農村老年人提供更豐富的公益服務或平價服務。“一個企業只能做一方面的業務,而且也無法長期提供無償服務。如果更多行業、更多實體都加入助老行動,就能凝聚更大力量,解決許多問題。比如多家醫院聯動起來,定期向本地農村老年人提供體檢服務;家政企業聯動起來,向農村投放公益助老服務;餐飲企業聯手為鄉村提供更便宜實惠的養老餐;再結合鄉村志愿者隊伍的互助服務,能解決大部分農民養老難題,農村老人將更幸福。”黃娟對記者說。
讓社工站在基層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
甘肅政法大學教授、甘肅北辰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任文啟在會上以“基層社工站如何助力鄉村振興”為題,進行了發言。他表示,基層社區工作站的作用有三方面:一是彌補民政力量的不足;二是培養基層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改善治理格局;第三是提升基層服務水平,促進基層治理創新。
他告訴記者,社區工作站的服務方式應從空間治理轉向社群治理,從綜合治理轉向服務型治理。“如何理解空間治理呢?比如我們向一個社區工作站負責人了解本社區的情況,他會介紹本社區面積有多少平方米,地界從某村道以北到某條街以南,戶籍人口和流動人口分別有多少,單位有哪些等。治理的基本目標是不出紕漏,實現網格化穩定。而社群治理則應聚焦本社區有哪些社群,比如有多少老年人、兒童、青少年、殘疾人、特殊人群等,以及每一個社群的個性化需求都是什么,以便開展精準服務。此外,社區工作站工作者還應該了解每一個社群的資源,摸清該社區有多少社會組織、志愿者、骨干與能人,思考如何激發這些資源在治理中的作用。相較之下,社群治理將更有效、更精準地為基層群眾提供服務,提高基層治理效能。”任文啟介紹。
任文啟還提出,應改變傳統綜合治理的思維方式,轉型為服務型治理,“其實就是由剛性的社會管理模式轉型為柔性治理模式。社區工作站的設立就是為了從社群的需求和問題入手,將分散的資源集成起來,為各類社群提供精細化服務和專業性支持,促進基層和諧穩定,助力鄉村振興。”
公益互助提升基層治理能效
廣東省深圳市古村之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促進中心理事長湯敏向與會者介紹了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留隍鎮的公益互助模式。他認為,通過公益互助行動,可以實現“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人間”的愿景。
他介紹,該鎮幾乎每一個村莊都有一支強大的志愿者群體,他們由外出工作的鄉親和在本村生活的村民組成,志愿者以微信群為平臺進行聯絡。“這些志愿者微信群成為在外工作的人與家鄉人聯系的紐帶。群里定期征集捐款,所有款項都會交給大家信任的村民統一管理,用于本村建設或提高村民生活品質。捐款不拘多少,幾元錢、幾十元錢都可以。雖然每個人的出資有限,可每個群都有數百人,集腋成裘,也是一筆不小的款項。”
湯敏認為,這種公益互助模式分工明確,在外工作的人主要通過捐款參加村里的公益活動,在本村生活的人根據村里的需要主動開展服務。由于有資金支持,該鎮各村的志愿者服務都很活躍。
據介紹,這種公益互助模式的優勢在于不僅破解了志愿服務的資金難題,還激發了農民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動力。“留隍鎮公益互助模式依靠群眾自發行動。在外工作的鄉親通過微信群可以看到家鄉的諸多變化,而且這種變化他也出了一份力量,這種情感是很難得的。這種公益互助模式激發了群眾自我管理的主動性,提升了基層治理的效能,值得其他地區參考借鑒。”湯敏說。
此次大會由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人民政府等單位聯合主辦,靈武市人民政府等單位承辦。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召開此次會議旨在發揮社工專業優勢,凝聚社會各方力量,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愿景。
標簽:
上一篇:海南五指山推動黎錦國際化人才培養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夏季“村晚”燃情上演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昂通訊員李炳旺?
2023-08-29 11:59
原標題:廬山國際愛情電影周落幕光明日報南昌8月28日電(記者李玉蘭胡
2023-08-29 11:52
原標題:周一走進博物館8月28日,參觀者在中國園林博物館鏡影亭參觀。
2023-08-29 11:54
原標題:以真情串聯光影,見證中國紀錄片榮光時刻(引題)首屆中國紀錄
2023-08-29 12:00
原標題:第六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評審工作正在開展1407人獲推薦文
2023-08-29 09:53
原標題:知名主持人錄節目時突發意外!本人回應8月27日,據報道,央視
2023-08-29 10:02
原標題:對話《八角籠中》主演張祎曈:平常心對待外界評價中新網北京8
2023-08-29 09:55
原標題:《樂隊的夏天3》:前三看上去已經誕生在國內,樂隊的池子很小
2023-08-29 09:56
原標題:“可能有書”的書店里還可能有啥?(主題)畫廊咖啡館自習室甚
2023-08-29 10:00
原標題:市民周末休閑又添新去處(引題)中國宋莊藝術市集開業(主題)
2023-08-29 09:00
原標題:國家自然博物館新館規劃穩步推進位于南中軸延長線上的大紅門地
2023-08-29 08:01
原標題:石窟寺保護國際論壇發布“大足宣言”人民日報海外版電?日前,
2023-08-29 07:57
原標題:陜北紅色民俗歌舞劇《南泥灣》入湘巡演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王
2023-08-28 14:54
原標題:看,文博館里的美育熱潮8月的清晨,成都天府藝術公園內,已開
2023-08-28 13:54
原標題:AI創作新風潮:影視業,擁抱AI新機遇前不久,一部以元宇宙為概
2023-08-28 13:59
原標題:故鄉的秋羅建云我的故鄉位于湘西南,在我的記憶中,故鄉的秋是
2023-08-28 10:56
原標題:小小的家倪西赟家不大溫馨兩房你說剛好剛好大房看日出小房賞月
2023-08-28 10:56
僑界關注原標題:“童聲里的中國”國際青少年文化交流體驗活動舉辦——
2023-08-28 10:55
原標題:北美票房:《GT賽車:極速狂飆》首映奪冠中新社洛杉磯8月27日
2023-08-28 11:03
原標題:秋天的考場鄧榮河大小不一的考場安排在廣袤的露天白云是悠閑的
2023-08-28 11:07
原標題:2023年中國網絡視聽精品創作峰會“網絡視聽青春文藝”論壇舉行
2023-08-28 05:52
【人在他鄉·打工文學擷英】原標題:勤翻巧手,換得粗茶有黃蘭那天我與
2023-08-28 05:55
原標題:生命樹上的蒲公英陳一諾樓梯盤旋在被樓宇簇擁的廣場上,白色瓷
2023-08-28 06:03
原標題:我的“工”字記憶林世超未曾想,一跨五十年,第二次參加職工美
2023-08-28 05:54
原標題:我不會養花陳文東“家里的花怎么辦?”妻子即將出遠門,這是她
2023-08-28 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