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內蒙古扎魯特旗:鉚足“牛”勁 創造“虎虎生機”

時間:2022-02-16 18:07:01    來源:中國農網    

“哞哞哞......”伴隨牛叫聲,家住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扎魯特旗查布嘎圖蘇木查布嘎圖嘎查牧民王喜良嘴里哼唱著草原歌曲像往常一樣,在標準化牛棚里摟捆草、拌飼料,開始喂牛了。

今年42歲的王喜良是嘎查里有名的養牛專家,也是遠近聞名的養牛大戶。幾年前,他家還是養以本地牛為主,王喜良發現,品種質量低和一味發展數量導致草場沙化,收入和回報根本不成正比,要想提高收入,必須解決牛改良問題。2016年,他成立“家庭牧場”引進適合當地養殖的西門塔爾品種牛并全面改進養殖品種,獲得了不錯的收益。現有他家的西門塔爾品種肉牛存欄達到了178頭,年改良黃牛56頭、年產105頭牛,年出欄牛60頭,收入也從原來的十幾萬元增加到現在的80萬元。

“傳統的養殖本地牛體型較小,出肉、產奶量低,且出欄周期長,而經過改良后的改良牛的產奶量高,出欄快,是適合舍飼圈養的良種肉牛,不僅減少對草場的壓力,還節省飼養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經濟收益。”王喜良說。

王喜良介紹,他家有草牧場2460多畝,其中打草場面積600畝,放牧場面積1860畝。為科學利用草牧場,更好地保護草原生態環境,他還在原有的1600平方米養殖敞棚和1000立方米青貯窖的基礎上新建了3000平方米養殖暖棚,500平方米草料庫和奶制品加工廠一個,逐步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體的多種經營家庭牧場,在徹底改變傳統養殖方式的同時還吸納周圍閑置勞動力,提供了就近就業平臺。

近年來,扎魯特旗加大對畜牧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快推進生態型、效益型現代畜牧業建設步伐,持續推進“穩羊增牛、強牛興牧、提質增效”發展戰略,把引進推廣牲畜新品種作為提升畜牧業現代化水平的突破口,通過優化畜群結構,實施牲畜良種工程,擴大良種率,使牛產業成為全旗的支柱產業。與此同時,為做大做強牛產業,扎魯特旗持續推進北部現代畜牧業示范區建設,推廣生態型、效益型現代畜牧業發展模式,扶持牧業大戶發展現代生態家庭牧場,促進牧業中小戶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

烏額格其蘇木華杰嘎查牧民張連貴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和智慧,走上一條從粗放到集約、從分散到集中,兼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科學畜牧業發展道路,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

“剛開始養牛是2018年,從科左中旗珠日河牧場購買了60頭改良好的西門塔爾牛,2019年成立了家庭牧場后又先后兩次購買了80余頭牛,牧場在短短的3年時間里牛存欄達到了380多頭,在這期間還賣了180多頭牛,年收入達到了50多萬元。”張連貴喜滋滋地說。

目前,張連貴的家庭牧場有草牧場2332畝,其中放牧草場1000畝、打草場600畝。今年,為科學利用草牧場,更好地保護草原生態環境,張連貴在原有養殖敞棚和青貯窖的基礎上,新建了養殖暖棚和草料庫。

對于家庭牧場下一步的發展,張連貴也有著自己的打算:“下一步,在擴大養殖規模的同時再投資100萬元用于建設規模化奶站,通過帶動周邊嘎查其他牧戶實行規模化經營,讓這樣的新型牧業養殖方式成為我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

在扎魯特旗,像王喜良和張連貴一樣發家致富的例子很多。2022年,扎魯特旗緊緊圍繞鄉村振興、農牧民增收這一目標,堅持以草定畜、增草增畜,推進以現代生態家庭牧場和專業合作社為主的草原畜牧業發展方向,打造“中國草原肉牛之都”核心區。打造示范蘇木鎮6個、示范嘎查村60個、示范現代生態家庭牧場200個。并啟動實施肉牛全產業鏈發展三年行動,以國有投資公司為紐帶,建成牛產業大數據平臺,實現肉牛信息化管理、全程可追溯。建設肉牛活體交易市場和商業街,提高肉牛本地交易量。以獎代補或以物補貼形式鼓勵建設養牛設施,年內建設萬頭養殖場 1 個、千頭養殖場 13 個、百頭養殖場200 個,年內牛存欄 60 萬頭。

作者:王呼斯冷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昊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