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一個小山村的“數字生活”——福建省大田縣陽春村“數字鄉村”建設初顯成效

時間:2022-03-01 22:54:32    來源:中國農網    

2月26日,在福建省大田縣陽春村的陽筍春豆網絡直播工作室,幾位村民正熟練地通過5G網絡,忙碌地直播帶貨,將村里的美人茶、筍干、紅米、黑米等農特產品通過“云銷售”,銷到全國各地。

陽春村人口2061人,曾經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為讓物美價廉的特色農產品駛入網銷“快車道”,村里組建了5個網絡直播間,利用抖音、快手、淘寶等平臺,引導農戶走進直播間,線上開展產品集中推銷。2021年,通過直播帶貨銷售分成,村財收入累計增加約18萬元。

“農產品上‘網’,托起鄉村產業發展。”陽春村黨支部書記林樂堅說。林樂堅是原福建省公安廳網安總隊隊長、警務技術二級總監,2019年退休后,通過縣里的“人才回歸”工程,回到了陽春村。兩年多來,陽春村堅持信息化建設和數字化治理,這個昔日的貧困村,開啟了“數字陽春”的新生活。

“村部就是‘數字陽春’的總指揮部。”林樂堅介紹說,將傳統意義的“村部”升級為“數字中心”,通過行政便民一體機、遠程醫療、人像采集分析等智能設施,為村民提供數字化的服務。村部管理人員通過“數字陽春”平臺可視化一張圖,可隨時了解到村內的人、事、物、情等實時信息,有效提高了村級應急指揮調度效率。

“數字鄉村”建設為鄉村治理裝上“智慧大腦”。陽春村轄7個自然村,村莊分散,村里安裝了16個“村村通”IP無線應急廣播系統,布設了230個高清攝像頭,安裝智能煙感設備18個,這些設備在森林防火、疫情防控宣傳以及平安建設等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此外,村里接入道路照明、能耗采集、水質監測、人工智能AI行為分析系統,打造智能化的“美麗陽春”。

2020年9月,大田縣入選國家級數字鄉村試點縣。陽春村以此為契機,重點構建數字鄉村“1+N”數字信息化場景應用,聚焦“基層數字治理+鄉村便民服務+生態茶產業”三大領域,構建點面結合的數字鄉村示范應用,激發農村信息消費。

如何讓村里的農業資源“活”起來?通過“互聯網+農業”的思路,探索“認養農業”模式,將閑置農地、散養家禽、生態茶園等進行流轉。村里共有200多畝土地,以每畝1500元一年的價格被全國各地的城里人認養。村民代種四季特色原生態蔬菜、瓜果,成熟采摘后第一時間通過快遞送達,讓認養人感受來自大山的“溫度”。

“村民平時施的是什么肥?果蔬成長過程怎么樣?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呈現在遠方的主人眼前。”林樂堅說。“小農戶”和“大市場”連接在一起,讓村民增加了實實在在的收入。全村“認養農業”帶動61戶村民家門口就業,戶均增收1.6萬元。

“數字鄉村”建設激發著陽春鄉村振興的“數字力量”。陽春村有多處歷史文化古跡,其中圣泉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發掘利用好文化資源,村里成立了兩家旅游公司,發展文旅康養研學,探索“旅游產業數字化”,線上接單,線下帶團,旅游產業可收入近60萬元。

作者:鄭宗棲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蔡茂楷

標簽: 數字鄉村 全國各地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